北京市延慶縣小浮坨村村主任李紅硬是把一個臟、亂、差的村子給治理得井井有條。
整治私搭亂建、改水改廁。村民們隨意慣了,聽不進理兒,聽說要改廁,李紅的老父親第一個站出來反對,指著鼻子罵:“這是你爺爺留下的,哪兒你都動不得!”村兩委班子一商量,各自回家做工作。沒幾天,李紅等4家利利索索改建完工。后來,黨員和村民代表被叫到村委會,有人為難,可看了改好的4戶,看著順眼,用著方便,憑啥不改?再后來,村民看著“代表”的房子整得不賴,也照貓畫虎,把自家的私搭亂建和廁所拾掇干凈。
農村垃圾,分類處理。在大多數村民還沒分清垃圾概念時,李紅清清楚楚地解釋了啥叫有害垃圾,啥叫可利用垃圾。沒多久,小孩們明白了,拿到村委會能換回鉛筆盒或筆記本的燈棍和電池,都叫有害垃圾;老人們也明白了,倒進垃圾池重新做肥料的叫可利用垃圾,有用咋還舍得亂扔?
大街小巷,義務管理。曾經有個公路局的干部經過小浮坨,上百人的護路隊讓他一時摸不著頭腦,打聽了一下還是長期義務!干了幾十年公路,沒聽說哪個村這么多人義務護路?后來,村民給這個干部揭開了謎底:“李主任在喇叭上吆喝了,黨員干部、沒事兒的村民自己動手,打扮好了是自己的臉!”從那以后,村里義務護路隊、義務巡邏隊、義務環保隊陸續成立。
還有綠化美化、節能吊炕、污水處理、小流域整治、可集雨的設施大棚……一攬子工程下來,李紅4年多的《任職表》填得滿滿當當。
就當李紅和村民們埋頭大干時,自己想都想不到的各級領導陸續來考察,還說這是典型。小浮坨火了,生態文明村、市衛生村、環境建設先進村……有人打趣說,以前小浮坨人娶媳婦,娘家是笑著來哭著走,如今是笑著來笑著走……
再后來,國家環保部驗收延慶創建國家生態縣工作,檢察的典型就是小浮坨。村民們說:“以前咱土,現在明白了,那么多獎狀有意無意沾了搞環保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