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縣村情民意“月月懇談”
老辦法不頂用,硬辦法不能用,軟辦法不管用。時下的農村工作,讓不少基層干部撓頭。為解決這一難題,江蘇省沛縣推行以“察民意、順民意、暖民心、集民智、解民憂”為主要內容的村情民意懇談制。各村委會每月召開一次村情民意懇談會,發展大計群眾拍板,投資理財群眾把關,經營過程群眾監督。村情知情權、決策權完整地還給群眾,有苦會上訴,有怨當面講,村務大家定,維護了鄉村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
(戴書林劉以歲)
安吉16個村莊有了新聞“代言人”
2008年11月,在安吉縣委宣傳部組織的“記者結對美麗鄉村”啟動儀式上,16位來自縣新聞宣傳中心和縣廣播電視臺的記者與結對村莊簽下“結對書”,當上了16個村莊的“代言人”。
據了解,此次結對村莊覆蓋了全縣16個鄉鎮和開發區,16名結對記者與結對村莊實現“雙向選擇”,將為村莊提供縣內外宣傳、推介品牌、整合資源、愛心奉獻和勞動創建等服務內容,助推“中國美麗鄉村”創建。
“酒香也得勤吆喝,我村有了結對記者作為村莊‘代言人’,養在深閨的‘美麗村莊’可要閃亮登場了!”劉家塘村黨支部書記王九林說,結對活動給美麗鄉村創建提供了專業的展示平臺。
自安吉縣委、縣政府提出打造“中國美麗鄉村”活動以來,縣新聞工作者緊密結合自身工作實際,深入農村一線,參與創建實踐,在縣內外營造了安吉縣創建中國美麗鄉村的強大輿論氛圍。據不完全統計,縣級媒體天天有美麗鄉村報道,省級媒體已刊(播)安吉縣創建美麗鄉村新聞100余條。
(安訊)
村鎮招商引資信息服務平臺建設引人注目
最近,北京科學技術開發交流中心聯合山西省、福建省、湖北武漢市、遼寧撫順市等省市的科研管理和推廣機構,在京召開數字科技成果推廣會,其中由國土資源部、建設部、教育部等三大部門共同組織研發的“全國村鎮招商引資服務平臺”尤為引人注目。該平臺面向我國村鎮招商引資數字化應用的實際需求,以村鎮政府部門、村鎮企業和投資商為主要用戶對象,采納谷歌、超圖等國內外的WEBGIS先進技術,突破與招商引資環境分析、招商項目數字化管理相關的關鍵技術,推出村鎮招商引資信息服務平臺,為全國村鎮數字化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該平臺研發建設單位負責人表示,在近期的推廣活動中,該平臺簡單易行的個性化服務模式、形象生動的項目資源環境展示功能獲得用戶的一致好評。
(徐 華)
滄州公推直選首位鄉(鎮)黨委書記
最近,河北省東光縣燈明寺鎮685名黨員參加了由東光縣委舉行的鄉(鎮)黨委書記公推直選活動,投上他們莊嚴的一票,直接從兩名縣委公推的候選人中選舉出鎮黨委書記。
東光縣是公推直選鄉(鎮)黨委書記的試點縣。為搞好這次活動,東光縣專門成立了縣公推直選領導小組,將公選活動分為9個步驟進行,即公開報名,資格審查,全縣領導干部大會民主推薦初步人選,縣委常委會差額票決預備人選,縣委全委會差額票決公推直選正式候選人,候選人實地調研、競選演講、差額直選,履行任職手續等。(劉蘭春劉偉建李 杰)
鄒平縣碼頭鎮計生政策引導農民致富
近年來,山東省鄒平縣碼頭鎮在全面落實計劃生育免費基本技術服務制度的基礎上,探索建立了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讓計生家庭首先分享利益,引導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為保障計劃生育農戶的利益,該鎮全面落實法律、法規規定的計劃生育家庭獎勵優先優惠政策,相關職能部門在制定最低生活保障、農村新型合作醫療、扶貧救助、征地補償等各項惠民政策和社會管理措施時,向計劃生育家庭傾斜,以體現合法生育家庭與其他家庭的區別。同時,各單位通過計生家庭獎扶行動、特困家庭救助行動、生殖健康服務行動、關愛女孩行動等,使廣大計生戶增收致富的本領不斷增強,收入不斷增加。(張 紅李秀彬)
馬昌營推行垃圾源頭分類管理
作為全市5個試點鄉鎮之一,北京市平谷區馬昌營鎮在17個村全面推行了垃圾源頭分類管理,取得了明顯成效。
該鎮投資120余萬元啟動垃圾分類工作,為全鎮每戶購置了“三桶”、“三袋”(3個垃圾桶、3個垃圾袋),便于垃圾分類投放、貯存、集中。各村還分別配備了垃圾清運電瓶車和廚余垃圾盛放桶。在組織領導上,成立鎮、村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工作考評小組,明確各村支部書記、村主任為第一責任人,并制定垃圾分類方案、工作計劃及實施辦法等,保證工作落到實處。在日常管理上,形成村主要干部抓全盤、一般干部管各組、黨員和村民代表帶農戶、保潔員串起全村各戶的垃圾分類分層負責管理模式。(朱秀梅)
巴楚“村官”待遇與農民收入掛鉤
“‘村官’待遇高不高,要看農民、集體收入高不高……”最近,新疆巴楚縣按照“勞酬相符”的原則,大力推行村干部績效工資掛鉤制,把村干部工資直接與農民人均收入和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掛鉤,建立村兩委班子“能者上、庸者下”的激勵機制。
該縣把村干部工資分為基礎工資、績效工資、獎勵工資3部分,其中績效工資根據本村農民人均收入按不同比例確定(為當年本村農民人均收入的1~2倍減去基礎工資);獎勵工資與集體經濟收入掛鉤,村集體經濟收入50萬元以下(含50萬元)的,給村兩委班子發放2%的獎金;超過50萬元的,再增加超出部分的1%?;A工資每季度發放一次,績效工資、獎勵工資根據年底考核情況兌現。
目前,該縣已成立農民人均收入調查核算領導小組,組織各鄉鎮和農、林、牧調查核算組進村入戶對各村農民人均收入、集體收入情況進行核算。
(黃濤)
榮成創新大學生村官“2+1”工作模式
為了培養鍛煉大學生村官、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山東省榮成市借鑒市鎮干部下派任職的經驗,探索出“一個下派干部、一名大學生和一個包村部門,共同幫扶一個經濟薄弱村”三位一體、整體聯動的“2+1”工作新模式。
從2007年開始,榮成市結合新農村建設和新一輪包村扶貧工作,選派了89名新考選公務員及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中的高校畢業生,到班子軟弱渙散和經濟薄弱的農村任職。并選派一名機關干部進行“傳、幫、帶”,帶領大學生村官下農村,迅速度過磨合期,改變了以往“一選了之,一派了之”的做法。
榮成市明確規定:包村部門和單位每年要拿出不少于3萬元的幫扶資金,為農村至少辦5件實事;包村部門和單位在為農村辦好事實事的過程中,大學生村官全程參與,承擔具體任務,提高工作能力;大學生村官的強村富民好想法、好計劃,也要在包村部門和單位的支持下變為現實。
“2+1”創新工作模式實施一年多來,大學生村官早已經成功融入到農村工作當中,成效十分顯著。全市下派大學生全部完成年度承諾目標,群眾測評滿意度達到97%。上莊鎮西旗桿石村“村官”袁軍剛自掛職以來,與當地農業部門聯系,引導全村157戶人家種植西洋參800余畝,幫助農民增收300多萬元。
(張曉英)
團中央積極推動“大學生村官計劃”
為了配合中組部推行的“大學生村官計劃”,共青團中央于最近發文,要求各級團組織積極配合推動“大學生村官計劃”。
團中央將大學生村官作為加強農村基層團干部隊伍建設的重要力量,要求各級團組織通過定期組織召開大學生村官座談會、培訓班和參觀考察等方式,幫助他們盡快熟悉工作環境,掌握工作方法;借助現代通訊手段,通過建立當地大學生村官QQ群、短信群和博客等交流平臺,為大學生村官的溝通、交流和聯絡提供服務;建立大學生村官團支部、聯誼會、俱樂部、興趣小組等社團組織,把大學生村官凝聚起來;動員青年企業家、農村青年能人、農業科技專家與大學生村官進行結對幫扶,引導大學生村官立足農業農村、帶領農村團員青年自主創業。(孫乃會曲彥潔)
武漢東湖高新區百名村干部學禮儀
“原來握手也有講究?。 弊罱?,武漢東湖高新區九峰鄉的黨校會議室傳來一陣歡聲笑語,九峰鄉三星村的梁書記看了老師現場模擬的握手禮節后,會心地大笑。
輔導會上,武漢大學教授、武漢禮儀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李龍建,為東湖高新區九峰鄉黨政干部帶來一場生動的公共禮儀知識講座。他表示,在全國各地進行了幾千場關于禮儀的講座,給鄉鎮干部講課還是第一次。
此次公共禮儀專題輔導是光谷創建“兩型機關”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李龍建為近百名村干部演示了與工作息息相關的握手禮儀、名片禮儀、辦公室禮儀、接電話禮儀以及細節禮儀等,并邀請在座村干部們互動演示。
(涂亞卓)
浙江平陽村官給村官上課
最近,浙江溫州市村干部培訓講師團來到平陽縣,為該縣第三期村干部學員授課。
該講師團成員不僅有全市優秀的村干部,還有全市農村優秀的致富帶頭人和新農村建設帶頭人,具有豐富的強村富民經驗。這是溫州市委組織部為增強村干部培訓的實際效果,專門組建的村干部培訓講師團。培訓會上,4名村干部分別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為該縣來自南雁、鬧村、順溪、鶴溪等4個鄉鎮新任的村兩委干部100多人現身說法。村干部學員們紛紛表示,要結合本村實際,以講師團成員為榜樣,團結和帶領廣大群眾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李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