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糯玉米專家陳永欣
陳永欣,山西省農科院玉米所甜糯玉米室主任,研究員。
22年來,在農業科研上刻苦攻關,勇于開拓,走出了一條碩果累累的研發之路。先后主持國家、省、院科研項目20余項,取得科研成果18項,選育成甜糯玉米新品種6個,在省級、國家級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致力從事的甜、糯玉米新品種選育及栽培保鮮加工技術研究,對我國特別是山西省、忻州市的甜糯玉米生產、加工、實現產業化做出了較大貢獻。
“速凍、真空包裝甜糯玉米栽培及保鮮加工技術研究與應用”2003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應用該項技術加工生產的產品保存了原有鮮嫩玉米的形態、色澤、風味食味及營養成分,可周年供應市場,使玉米由原糧生產轉化為原料生產。晉單(糯)41號作為山西省第一個糯玉米新品種,填補了我省糯玉米研究領域的一項空白,2004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它成為我國黃糯玉米生產、加工、消費的首選品種,倍受各地種植者、加工廠家和消費者的喜愛,目前正在全國各地推廣應用,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近幾年,她立足科研,面向市場,積極進行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她總是忙中抽閑利用網絡、會議、電臺、電話、學術刊物進行信息、技術指導各地從事甜糯玉米之人士,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好評。多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三八”紅旗手,優秀女企業家。
單位:山西省農科院玉米研究所
地址:山西省忻州市新建北路14號
電話:0350-862261613835019768
電子郵箱:chenyongxin821@163.com
貯藏保鮮專家李建華

李建華,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研究員。
從事果品和蔬菜貯藏保鮮技術研究工作26年,參加和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多項。其中“紅香蕉蘋果產地貯藏及時研究”1988年獲農業部二等獎,“蘋果產地節能儲藏技術”1992年獲中國農業工程研究設計院一等獎,“蘋果雙相變動氣調貯藏技術及理論研究”1993年獲山西省理論成果一等獎,“葡萄貯藏保鮮技術研究”1998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鮮棗貯藏保鮮技術研究”2003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鮮棗貯藏技術成果推廣”2006年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目前,承擔山西省成果推廣項目和轉化項目,主要從事保鮮膜和保鮮劑的研發及保鮮技術的研究和推廣。
單位: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貯藏保鮮研究所
電話:0351-7126730
13934600163
電子郵箱:ljh0163@126.com
農產品加工專家段澤敏

段澤敏,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綜合利用研究所副所長。
自1982年至今,先后參加和主持國家及省部級研究開發項目13項,共獲得各級各類科技獎10項,其中國家級科技獎2項、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5項、二等獎1項,公開發表各級學術論文20余篇。
承擔山西省“七五”科技攻關項目以來,建立了蘋果樹營養診斷的DRIS和Fuzzy數學模型和方法并研究成功有效矯治果樹黃化失綠癥的技術和方法;針對我國核桃栽培管理長期存在的問題,研究建立了核桃化學去雄的數學模型和相關技術,在山西省、陜西省的核桃生產中得到初步應用;針對我國果園因防治腐爛病引起的砷制劑污染,經過長期研究探索,以植物質生物活性成分為基礎,使用傳統中草藥制劑防治果樹腐爛病的技術方法,為控制砷制劑對果品、土壤等環境的污染提供了技術基礎,該項技術在山西、陜西、黑龍江、新疆等果樹種植區大面積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生態效益。
2001年以來,針對我國果樹產業結構調整的實際,開展蘋果多酚和葡萄多酚的開發利用,研究并確立了應用絡合萃取法分離蘋果、葡萄、高粱等植物多酚類物質的工藝技術,為提高果園經濟效益和增加農民收入,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
單位: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綜合利用研究所
聯系方式:0351-7130418/712250713513516217
電子郵箱:Duanzmzls@163.com
玉米育種專家白琪林

白琪林,博士,碩導,研究員,山西省農科院作物遺傳研究所玉米研究室副主任。
從事玉米遺傳育種研究工作,共主持參加國家、省級科研項目8項,山西省農科院科研項目3項。育成并通過審定玉米品種8個:晉單36、太單30、晉單43、太單32、春早單1號、太單23、旱玉5號、協單969。同時育成了海9-21、太411、LR1921等優良自交系,尤其是自交系海9-21,優質、多抗和配合力高?!笆濉逼陂g國內育種單位利用其作親本,共育成新品種10個:忻抗7號、太單32、運單19、太單23、潞玉13、登海3337、忻抗14、太單30、晉單36和協單969。晉單36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玉米自交系海9-21選育及利用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玉米葉夾角性狀遺傳及育種研究,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在省級以上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0篇,其中被SCI收錄論文2篇,國家一級學報2篇。
在玉米種質的創新與改良方面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構建了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病高油群體太油綜1,含油量達8.79%;用P群自交系構建了核心種質P群綜合種太綜1。同時進行了熱帶種質與高油種質的互導,集二者的優良性狀于一身,選育出了一批籽粒、秸稈雙優質的青貯高油品系。以上所創育的各類種質系、改良系及綜合種,遺傳變異豐富,配合力高,多抗性強,豐富了玉米種質基因庫和育種素材,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由于種質貧乏和生產用種質基礎狹窄所引起的雜交種脆弱問題。
單位:山西省農科院作物研究所
電話:0351-712066113834643905
農業信息專家潘大豐

潘大豐,研究員,現任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情報研究所副所長、網絡中心主任、所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農學會計算機農業應用分會常務理事,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高級會員。
多年從事農業信息技術的研發工作,主持完成了國家、省級課題10多項。研發了蔬菜施肥專家智能咨詢系統、山西農業科學基礎數據平臺、山西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農業技術推廣平臺等農業應用系統。“十一五”期間主持完成了省星火項目“山西農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設”,2007年山西省農科院情報所被農業部授予全國農村信息化示范單位,專門指定開展網絡建設型農村信息化示范工作。主持建成了“國家農業科學數據共享中心山西分中心”。目前,負責山西農科院網絡環境和山西農業科技信息網站(www.sxagri.ac.cn)建設,主持國家星火項目“山西農村信息化綜合服務體系建設”。在《農業工程學報》、《情報學報》、《科技導報》等刊物發表論文30多篇。
單位:山西省農科院農業情報研究所
電話:0351-712564513633476537
農產品加工專家馬曉鳳

馬曉鳳,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綜合利用研究所研究員,從事農產品營養素分析測試和深加工研究25年。近10年致力于燕麥功效成分以及生理功能研究和相關產品開發。特別在膳食纖維研究領域,創建了膳食纖維、β-葡聚糖分析方法,創造性地將谷物麩糠深加工研究與營養學、流行病學、食品學有機結合,開辟了我省谷物膳食纖維研究領域先河,填補了國內相關產品的空白。
以燕麥麩皮為原料研制的“奧特福-膳食纖維粉”通過省科技廳主持的鑒定,達國內領先水平,2005年榮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003年“高纖麥維素及其制備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并成功實現轉化;以“奧特?!弊陨虡说漠a品進入市場;主持研究“高纖麥維素”系列產品配方6個(降脂、降糖、通便等,已上市),以其顯著的功效深受廣大消費者好評,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2002年首次參加北京國際農產品博覽會即獲“名牌產品”獎。研發產品有:全谷免煮燕麥片、沙棘纖維咀嚼片、小米纖維、沙棘纖維等,為企業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任職期內,主持省級課題5項,市級課題1項,參加國家、省、院級課題8項;在國家級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4篇,多次在國內外學術會議進行論文交流,使我省在國內膳食纖維研究領域具有一定影響。
單位:山西省農科院農產品綜合利用研究所
電話:0351-7137381
電子郵箱:mxf4787@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