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日,國家質檢總局的一紙禁令送到蒙牛公司,禁止其向“特侖蘇”牛奶中添加OMP物質。一時間,消費者的神經再次緊張起來,難道連價格比普通牛奶高出一倍的所謂“高端奶”也有問題?除了蒙牛的特侖蘇,還有伊利的“金典”、光明的“優倍”,幾乎每家乳品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它們是否“貴得有道理”?咱們消費者有理由為它們的高價買單嗎?
“一分錢,一分貨”,價格貴的東西自然品質更高,這是消費者的基本看法。然而最近,牛奶“又出問題了”,而且問題不是出在普通牛奶身上,而是源自價格高高在上的“高端牛奶”上。
蒙牛的不白之冤
早在2007年,“反偽科學斗士”方舟子就刊文《以“蛋白”的名義》,率先質疑蒙牛特侖蘇“造骨牛奶蛋白(OMP)”涉嫌虛假宣傳,并從專業的角度質疑蒙牛特侖蘇添加的OMP實質就是IGF-1(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并指添加IGF-1的特侖蘇OMP牛奶存在致癌的風險。
今年2月2日,國家質檢總局正式叫停蒙牛特侖蘇添加OMP,理由是“我國尚未明確OMP的安全性”。不過,僅僅一天之后的2月3日,衛生部、質檢總局等國家六部委組織專家認定:OMP是牛奶經脫脂、膜過濾等方法獲得的牛奶蛋白組分,主要成分為乳鐵蛋白、乳過氧化物酶,飲用該產品沒有健康危害。
來自國外研究機構的數據也證明,OMP奶的IGF-1含量在正常范圍之內。OMP奶在日本、美國和韓國等地被稱為MBP牛奶,最著名的就是日本明治乳業推出的“每日骨太”。在我國臺灣,它被稱為MSP牛奶。因此,在安全性這一點上,蒙牛特侖蘇蒙受了一次不白之冤。
該不該為“高端奶”買單
“特侖蘇致癌”事件的安全警報解除了,但“高端奶”的價格依舊高高在上,從產品定價看,它們的市場售價是普通純牛奶的2倍左右。作為消費者,有沒有必要為這些價格不菲的所謂“高端奶”買單呢?
目前廠家對“高端奶”的宣傳,除了奶源、生產加工方式等略有不同外,營養價值是很多廠家大力宣傳的,比如蒙牛特侖蘇宣傳“補鈣又留鈣”,伊利金典聲稱“數倍于普通常溫奶的高蛋白”,菊樂黑牛奶說自己“黑白搭配營養加倍”,等等。以特侖蘇為例,言其每100克牛奶中蛋白質含量可以達到3.3克,比國家標準高13.8%,整體營養含量更是高于普通牛奶。
但專家對此不以為然。中國奶業協會常務理事王丁棉說:“我的看法是國家標準規定的含量是合理和合適的,蛋白質脂肪含量高一些不見得就好,也不能據此得出‘高端奶’物有所值的結論,如果再高一些,是否應該叫‘極端奶’呢?西藏、青海的牦牛,廣西、云南、貴州的水牛,它們所產牛奶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比一般品種牛所產的牛奶高出很多,為何沒有叫高端牛?”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普通牛奶在出廠前都經過嚴格的檢查,確保沒有污染。國家食品檢測機關也要對其進行檢測,一般是可以放心購買的,并不是說只有“高端奶”才有安全性方面的保障。
業內人士表示,所謂“高端奶”,從營銷的角度解釋更為合理,只是廠家細分市場的手段。一位營養學家更是直言,高端奶的高價與其營養根本不成正比,甚至可以說價格與營養無關。站在普通消費者立場,普通牛奶已經可以滿足營養需求,不必一味追求高端。而對于乳品企業,踏踏實實做產品,注重產品質量,生產出質優價廉的產品,比提出各種概念更為實際,也更能被消費者認可。
編輯/楊麗偉/張宇
zhangyu@jty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