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意義所謂的媒體,好像是個框,多種媒體,就是不同的框,我們在 2.0 時代,就是找出一條可以串聯的“餌”,勾引消費者的目光,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幾年前,我們說的是他們的“眼球,”但現在,是他們的口碑,他們的推薦,和分享。
The lassi media means that different Medias de orated with kinds of frames. In the 2.0 times, it is the key point to find out a series of “bites”, whih ould attrat the ostumers’ attention enough. A few years ago, we take eyeballs seriously, but right now, it should be the good fames, ostumers’ reommendations and sharing.
主題中,都有“觸”,有“到達”的意思,但是否能與消費者“動”起來,engaged, 產生參與的動機,是我想談的。
作為媒體代理商,以前我們的工作較單純,各種媒體各司其職,創意也只由創意公司產生;但web 2.0 時代,所有的東西都跨界了,混搭了,看媒體已不僅是載體或內容,常常還比較像是個工具,可以有一些功能的。孰為媒體,非媒體(指在互聯網世界,內容性和工具性)的分野越來越小,要如何為客戶的品牌和產品產生意義,所謂“創意,”早已不是創意總監一個人的工作了。古典意義所謂的媒體,好像是個框,多種媒體,就是不同的框,我們在2.0時代,就是找出一條可以串聯的“餌,”勾引消費者的目光,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幾年前,我們說的是他們的“眼球,”但現在,是他們的口碑,他們的推薦,和分享。
回到我們熟悉的媒體計劃,的確,社會化媒體慢慢滲入我們的媒體計劃中,從數據中,我們看到各類人群用博客的比例越來越高,社區網站的滲透度和偏好度越來越明顯,但是我們也承認如何幫客戶作一個整合的社會化媒體計劃,其實不容易。在這個web 2.0時代,我們先看看有哪些難題,或說是習慣,讓我們一直還停留在1.0階段。
組織結構上,代理商這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十多年前廣告公司的創意和媒體是在同一個辦公室的,在一段時間里他們分別獨立,現在,趨勢又是要合在一起。如果我們自己不先整合,我們在客戶面前的價值很小。而在客戶端,大部分也是公關,市場,產品分開管理;甚至,很多客戶在集團品牌和產品各部門也權責不明。這個時代,越透明,越少耳語。越整合,越容易操作web2.0營銷。
策劃層面上,我們先想到的是媒體投放效果呢?還是以消費者體驗為核心,先把自己放在他們的鞋子里呢?是老套的push(推), 還是pull吧(拉)呢?是老想著控制(而且要嚴格)控制呢,還是想象是一個像游戲一樣的過程。創意是一個固定的結果,還是一個“半成品“,另一半可以讓消費者來一起完成?是一定要先有明確的排期,還是整個團隊愿意去不斷優化的過程呢?在以往,我們花很多時間準備,一旦上市,就只要提供報告,處于觀察狀態;但如果我們開始做的是口碑式的營銷,上市是游戲的開始,好戲還在后頭呢!
在結果評估上,我們考慮媒體曝光量,每千人成本外,會不會也找出來自消費者回饋的一些規律,評估時,是只在意和預期接近的數字,或者也記錄過程,讓互動更有機呢?
在新媒體傳播上,當空間無限時,有幾個關鍵字很重要。體驗,互動,擴散。幾年前,當360度傳播時代,一些能創造體驗的方法,如活動營銷,店面促銷等,就風云一時。Apple 和國際運動品牌,一直都引領風騷。我還記得在蘋果店里,大多數人不是去買東西,而是在玩的那種情緒,很有感染力。再加上那里的服務員,多打扮的很有個人特色,我相信是很多年輕人想打工的地方。
現在,如果我們再提到“給消費者一個理由,”其實更希望在產品和營銷創新的組合上,多些新意。例如,耐克,和蘋果合作的一個項目,NIKE +, 在慢跑鞋中加入一個記錄芯片,透過 iPod,你可以將自己的慢跑記錄上傳,在那里,你可以為自己設定目標,記錄自己的進步,也能和別人比較,和他人分享和交流。
無論如何,談的是建立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甚至是更好的忠誠關系。這讓我想到我也曾關注過的一個營銷工具,顧客關系管理,我們說2008年20%的客戶產出80%的利潤價值。現在我來看,在2.0 時代,道理是相近的。由于目標群主動產生的興趣,參與體驗,愿意分享,而有了“廣而告之“的效果。那是種”觸動“。
其實,這就是忠誠的魅力,品牌和我們做朋友,有默契,能共振!很多品牌常常是在中間出問題,有知名度,但沒有美譽度。回到之前說過的,媒體是框,讓內容說話,找到品牌精神的精髓,豐富內容點子,讓他們加入對話,和我們玩游戲。動起來!
(作者系群邑邁勢媒體中國總經理)
責任編輯: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