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進進出出阿姆斯特丹:觀念藝術的旅行,1960-1976
09.7.19-09.10.5/美國現(xiàn)代美術館阿姆斯特丹獨特的城市氣質和處處洋溢的藝術氛圍長久以來吸引著往來不斷的各色行者。當中不乏各門派的藝術家。尤其在上世紀60到70年代,阿姆斯特丹的各種藝術活動此起彼伏,可謂全世界藝術家大融合。
此次展覽正是探尋旅行、城市與藝術之間的密切關系。匯集了不同國籍的藝術家約720件作品,反應的都是有關旅行和阿姆斯特丹城市的作品。Cha rIotte Posenen ske、AIIenRuppersberg、Lawrence Weiner和剛剛去世的觀念藝術家Hanne Darboven等人的創(chuàng)作直接與阿姆斯特丹這城市相關。
與此同時,那些荷蘭最有影響力的本土藝術家在確立自己事業(yè)之前,大多曾在多個國家游走。荷蘭和美國藝術的相互交融,影響是豐富和巨大的,如果不知道他們之間的藝術“遷移”,不可能完全理解這些藝術家的歷史意義。
弗朗西斯·培根:世紀回顧展
09.5.20-09.8.16/紐約大都會美術館弗朗西斯培根(Francls Bacon),這個20世紀最引人注目的藝術家,大膽怪誕的創(chuàng)作屢屢創(chuàng)下拍賣奇跡。在他百年誕辰之際,紐約大都會美術館收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130多件作品,組成難得一見的培根藝術品強大陣容,匯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給公眾呈現(xiàn)了藝術家完整的創(chuàng)作生涯,綜臺性的探討了培根的靈感來源及創(chuàng)作過程。
更難得的是展覽根據1992年藝術家死后才浮出水面的一些他對自己創(chuàng)作的闡釋和一些私人材料,重新對其作品進行評估和更深層次的分析。
馬克思·恩斯特的抽象藝術
09.6.30-09.9.13/奧賽美術館
從1850年起,強烈沖擊人們眼球的各色圖片充斥著人們生活每個角落:書籍、雜志、報紙,鋪天蓋地的廣告……
1897年出生的馬克思恩斯特(Max Ernst)就成長在這場視覺革命當中。1933年,超現(xiàn)實主義達到巔峰的時候,恩斯特將對它的文化和視覺記憶儲存了起來,日后用在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Fantomas的作品,漫畫家Grandville的作品,偵探小說的封面都成為他創(chuàng)作的資源。恩斯特的作品清晰的顯示了20世紀的創(chuàng)作是如何從藝術前輩那里吸取靈感的。
羅伯特·勞森伯格:過剩
09.5.30-09.9.20/威尼斯古根海姆美國最重要的波普藝術先驅之一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的作品,近些年來一直在國際上被廣泛展覽。但他的雕塑作品,從7995年來就未曾全面的展出過。名為“過剩”的展覽從藝術機構和私人收藏中選擇了40件藝術家的雕塑作品,在這個夏天的威尼斯緬懷這位去年剛離世的偉大藝術家。
勞森伯格的作品永遠是最有內涵的摻雜組合品。50年代,他將二維的繪畫與雕塑相熔合:而后,又打破了這樣的創(chuàng)作方式,在60年代一直探索著以科技為基礎的創(chuàng)作,并讓觀者都積極的參與到作品中來;70年代,他的興趣又轉到自然纖維材料,包括紙張、厚紙板、布料;80年代,他又將創(chuàng)作注意力放在金屬質地的材料上。無論是將各種金屬物體安裝在一起,還是將自己的照片形象印刷在鋁制品、青銅、黃銅、紫銅上面,勞森伯格都在試圖抓住金屬反射、質地和創(chuàng)作主題的無限可能性。當被問道“過剩”的含義時,生前的勞森伯格回答道:“這是個過剩的時代,貪婪猖獗的時代。我只是將其揭露出來,試圖警醒人們。我只想簡單的將人類的廢墟呈現(xiàn)給他們,給他們—個機會來審視無限的可能性。”
弗蘭克·瑞特:之內之外
09.5.15-09.8.23/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在建筑設計大師弗蘭克·瑞特(Frank LloydWright)成名150周年之際,紐約古根海姆美術館和Frank Lloyd Wright基金會聯(lián)手推出他的里程碑作品設計展“之內之外”.以此來歌頌這個20世紀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建筑大師。這個50年紀念展匯聚了64件建筑設計作品,其中包括私人委托設計的住宅、公共設施、政府大樓、宗教建筑、演出場所、還有不為人知的城市大型結構設計。展品從設計圖紙、模型、到電子動畫很多種形式。
在瑞特72年的職業(yè)生涯中,一直獨立于任何設計風格之外,建立了一套嶄新的建筑設計概念。在這個概念中,形式和功能緊密聯(lián)系。從未分割。
瑞特以獨出心裁和變化多端享譽業(yè)界,他的設計同時具有令人敬畏之美和溫和寧靜的意境。無論是創(chuàng)造私人宅邸、工作空間、教會的大型建筑還是文化景點,瑞特不但力求將人、建筑和自然在空間內達到統(tǒng)一,更將三者在精神層面內達到和諧統(tǒng)一。
佩爾·柯克比
09.6.17-09.9.6/泰特現(xiàn)代美術館佩爾.柯克比(Per Kirkeby)在丹麥是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在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中也保留著自己的一席之地。他油畫中華麗的色彩加上巨大的畫幅,豐富而有動感,帶領人們進人他神秘,抽象的思想意境。
80年代中期,柯克比與Georg Baselifz,Sigmar Polke等藝術家在同一時期崛起,共同成為新繪畫的先鋒人物。然而柯克比蔑視各種特定的藝術門類,將藝術、流行文化與自然風景相混合,深深植根于丹麥傳統(tǒng)藝術和文化。他的概念藝術作品之一就是探索在各種尺寸、風格和形狀之下的丹麥傳統(tǒng)小窩棚。他的創(chuàng)作深受波普藝術,漫畫和童話故事的影響。涉及領域廣泛,包括雕塑、建筑、版畫、電影和寫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