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綜藝》和搜狐娛樂聯合主辦的”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評選已經接近尾聲。網友在踴躍投票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主持人、電視欄目的同時,還紛紛留言表達對2008年熒屏的看法——快樂湘軍魅力不減、安徽江蘇堅挺、講故事節目受青睞、克隆欄目創意匱乏等都成為網絡熱議話題。
湘軍團最強大 快樂家族粉絲多
電視湘軍的崛起以《快樂大本營》為標志。《快樂大本營》帶動的明星效應、倡導的快樂理念至今仍充滿生命力,已經成為全國娛樂節目的標桿和常青藤。
《快樂大本營》高居網友票選冠軍節目寶座,它的忠實觀眾也是《綜藝》評選留言活動中最活躍的群體。從這些網友留言中能總結出《快樂大本營》人氣旺的大致原因——“團隊”主持人帶來多元吸引力,大牌明星輪流到場吸引各路粉絲,活躍的環節設置調動觀眾情緒。
《快樂大本營》有一批“老觀眾”:網友迪迪表示,從小到大看了快10年的《快樂大本營》,至今仍覺得它是最能給觀眾帶來快樂的內地綜藝節目。何炅、謝娜等五個主持人組成的“快樂家族”是節目的核心吸引力,盡管海濤和吳昕在加入之初曾引發爭議,但現在業已成為這個家族不可或缺的成員,正是他們迥然不同的個性讓這個家族顯得更有活力。
網友SUNNY留言說:“我大概從高中時開始看《快樂大本營》,并喜歡上了可愛的何炅。那時特別瘋狂,每到星期五晚上我就占著電視,一分鐘都舍不得漏看。上世紀90年代末的電視節目除了《快樂大本營》,能請到大牌明星的不多,主持人們用各種游戲折騰大明星,交流時像嘮家常,很隨意,氣氛特活躍,讓我覺得很放松。”
快樂大本營的新粉絲也不少,很多明星的粉絲因為偶像上了大本營的節目,隨之“兼任”大本營的粉絲。
網友迷迭香留言說,她是林依晨的粉絲,自林依晨上了《快樂大本營》的節目后,她就成了大本營的忠實觀眾:“我是因為晨晨才看大本營,沒想到她在節目里展現了更可愛的一面,我們粉絲團很幸運地去了現場錄節目,在現場快樂瘋了,以后就期期都看了。”
《天天向上》
有望成湖南衛視第二王牌
2008年8月才開播的《天天向上》是湖南衛視打造的一檔禮儀脫口秀節目,收視率和人氣也“天天向上”。目前,GOOGLE和百度《天天向上》的相關網頁數量高達20萬。在本屆《綜藝》評選網友投票環節,它已經飆升到了第三位。《快樂大本營》終于遇到了對手,而且是一母同胞,都是湖南臺的節目,這再次證明了湘軍的創新能力。
《天天向上》和《快樂大本營》的對比也成了網友的熱門話題。有網友留言道:“《天天向上》很有特色。主持人的配合相當好。汪涵的主持比起何炅更大氣。看起來‘天天兄弟’比‘快樂家族’更和諧。歐弟非常不錯!搞笑達人,搞笑得非常自然。有一種和諧歡樂的氣場。”
《天天向上》也顯示出了不凡的造星能力。在節目中和汪涵搭檔的歐弟,因其超高的模仿能力和搞笑功力,成為目前最炙手可熱的“炸子雞”,很多喜歡《天天向上》的觀眾都是歐弟的忠實粉絲。歐弟這個在臺灣沒有大紅大紫的主持人,居然成為湖南臺最火的“外援”,不得不佩服湖南臺用人有道。
一位網友認為《天天向上》的主持團隊有超越“快樂家族”之勢:“《天天向上》的脫口秀很應景和精彩,汪涵和歐弟的反應都超級快,總體氣氛比較有格調,內容搞笑卻不低俗,比如藝校pk、關愛中學生日常生活等內容,既有可看性又不俗。汪涵的知識面很廣博,什么都能挖掘笑點。歐弟也是花樣翻新,搞笑橋段至今好像還沒重復過。”
觀眾愛看“講故事”
真實中找離奇
除了湖南的綜藝節目,安徽衛視以電視劇為中心、劇中明星參與的《劇風行動》,江西衛視、江蘇衛視、重慶衛視、北京衛視的講故事類節目也受到關注,《傳奇故事》、《人間》、《拍案說法》、《真情互動》分別是以上衛視該類型的代表節目。
有業內專家概括說:“講故事類節目作為一種成本比電視劇低,操作較容易的節目形態,通過從真實中找離奇已漸成收視新寵。”
網友們看中的正是“真實中找離奇”。網友BLUE說:“電視劇的故事太假,欄目里講的故事是發生在老百姓身邊的真實事件,更容易讓我投入感情去關注。”而網友熊寶寶則表示:“因為是真事所以好奇,主持人又特別會玩懸乎,因此我愿意聽完故事的來龍去脈。”
也有網友對講故事類欄目提出了一些建議,主要還是圍繞“真實”二字:“希望別摻水,別蒙老百姓,如果為增加欄目收視率就故意添油加醋,慢慢也就失去了吸引力。”
特色新節目少
“歌聲”太多有點煩
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K歌”類節目蜂擁而至。 除了打響名氣的《我愛記歌詞》、《誰敢來唱歌》、《挑戰麥克風》外,其他臺都有追風之作——廣東衛視《今夜唱不停》、山東衛視《先聲奪人》、江西電視臺《歌詞向前沖》……
《我愛記歌詞》制作人陳偉說:“選秀火了之后,各個電視臺都在選秀上做文章,選秀節目已經被做濫了,不少電視人感覺這個節目形態差不多要走到頭了。想出別的路子,才能領先一步。”沒料到《我愛記歌詞》出爐沒多久,全民K歌的節目也開始泛濫了。
很多網友也開始對鋪天蓋地的K歌大潮心生反感。網友小兵留言發泄不滿:“一打開電視雷同的欄目太多,有的甚至連環節都照搬,難道大家只會抄嗎?”
網友清風明月在肯定K歌節目有賣點的同時也表達了對特色新節目的期待:“K歌類節目門檻不高,參與感還挺強,我們全家常一起跟著唱。但是現在這類欄目太泛濫,擠掉了其他好欄目,希望能看到更多有智慧的新欄目,讓我們觀眾有更多選擇。”
“第二屆《綜藝》年度節目暨電視人”評選網絡支持:
http://yule.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