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規則”最近再次成為娛樂頭條,這次的“主角”是韓國女演員張紫妍。這位韓星的“控訴”更為血淋淋,不過其自我了斷生命的“剛烈”背后卻顯得頗為無奈。
當外國的潛規則事件在國內被炒得如火如荼,國內又一類型潛規則——大牌明星演戲“買一搭一”被媒體曝光。文章援引了娛樂圈多宗“大牌”強行向劇組攤派子女或親友的案例,如李幼斌就被疑為推薦兒子出演男三號被記者點名。據悉,“買一搭一”浮出水面源于受此牽累投資失敗的國內某制片人的報料。
這兩年潛規則一再被提及,但其實它早已暢行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星球,古今中外皆有存在只是未必叫現下這個名字而已。先人造字“賕”更是赤裸裸地證明“以貝相求”的潛規則自古就有,而“美人計”也說明該類潛規則歷史悠久。至于“買一搭一”的潛規則雖然在娛樂圈剛被踢爆,但這一玩法不是新近才出現的新狀況,類似“提攜客戶子女”的變相賄賂,從古至今各行各業并不鮮見。當然還有其他各種樣式的潛規則,隨著時代的發展,新型以及變種潛規則仍會繼續此起彼伏。
潛規則自成規則體系,規則制定者是“暴力強者”,“誰嘴大誰說得算”。規則制定者掌握更多資源與權限,只要“對弈者”不瘋不傻,知道趨利避害知道丟車保帥,乖乖就范便是惟一選擇。需要謹記的是,在一個雙方都默認并遵守的潛規則體系中,無論是愿打愿挨還是愿打不愿挨都是“潛行”,上不了臺面。計算并比較規則體系帶來的成本風險和收益,是雙方博弈的實質。而若決定讓潛規則見光,弱勢一方還要計算浮出水面需要付出的代價與成本。
張鈺銷聲匿跡,“郵件門”中曝光領導惡行的小秘書最后無人敢聘,都是代價高昂的范例。而死亡無疑成本最高,雖然張紫妍絕望的“放棄”背后似乎是“亡命”的“兇悍”,但拼死是成本最高的抗爭,因為對死者來說永遠不會再有勝算。其實正面對決通常都要冒魚死網破的風險,玉石俱焚的代價顯而易見。
如此“計算”下來,似乎筆者正不道德地試圖對有關人士進行放棄反抗的誤導。實則不然,選擇正面挑戰潛規則的人定非平庸之人,確切說必須具有英雄氣概。只有不計得失、不畏風險同時又有號召力的人振臂一呼,才有可能使更多受害者從眾響應,成規模的反抗也才更有力量。但是,英雄從來就是“稀有物種”。那位制片人不也說大部分劇組都沒有與大牌翻臉的勇氣,為了維持關系對大牌引薦的人最終還得“照單全收”。
雖然有英雄領導的“團隊”可遇不可求,但個體的單打獨斗也并非不能在付出微小成本下取得斗爭的勝利。那位“上門”給記者報料的某制片人就“討巧”得很,借助媒體零成本宣泄了心中不滿,不過遺憾的是還是沒有捅破窗戶紙,充其量也只是增加了茶余飯后的談資。不過,其斗爭手段倒是可資借鑒——媒體、網絡、人肉搜索……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的這個時代雪恨的途徑眾多,完全可以不觸及法律底線,代價低廉、兵不血刃地將“仇家”掀落馬下。但前提是,當事人要有堅定的抗暴決心——這一點比勇氣、智慧、操作技巧,比一切的一切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