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輪發行多年后制作一個“終極版”(Redux Edition),并再度進入院線發行,這已證明了《東邪西毒》的“經典”地位,同為經典的《銀翼殺手》和《現代啟示錄》也出過類似的“終極版”。時隔14年,《東邪西毒》在去年的戛納電影節隆重推出全新數碼修復的“終極版”,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驚艷一筆。王家衛當年的武俠顛覆之作終于在內地院線全面發行,相信這一定會吹起無數內地文青、小資觀眾記憶的灰燼。
《東邪西毒》很難用文字描述或評論,它更像是一首影像化的詩歌。詩的浪漫內核外包裹著一個武俠的殼,無怪乎該片被稱作“武俠片的顛覆之作”。《東邪西毒》的詩性表達流溢在影片的每一處,有人說影片的臺詞本就是一本詩集,可以直接出版。的確,這部影片無論臺詞、旁白、獨白,信手拈來都是經典,影響了后來眾多電影人。
《東邪西毒》為香港武俠電影類型開辟了一個新的方向,如此鮮明地跟過去的香港功夫電影拉開距離,與早年的《俠女》和后來的《臥虎藏龍》等武俠電影的風貌也截然不同。在影像風格上《東邪西毒》與之前兩年的《新龍門客棧》或許有些關聯,但從整體風格、精神氣質到敘事細節、人物刻畫,王家衛都堪稱獨樹一幟,他對武俠電影類型的顛覆和批判,直到如今都具有相當的“現代感”。
“當你不能夠再擁有,你惟一可以做的,就是令自己不要忘記。”十幾年前觀影經驗還不多的內地觀眾,或許只能通過租來的VHS錄像帶,或在煙霧繚繞的小錄像廳看到這部英文名叫“時間的灰燼”的電影,影片模棱兩可、語焉不詳的臺詞足以撩撥那些壓抑太久、渴望浪漫的心。
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伴隨著VHS錄像機、VCD、DVD影碟機在國內的流行,以王家衛為代表的香港電影導演培養了一代影迷,而今這些影迷已經成電影觀眾的主力軍。在眾多香港電影導演中,王家衛顯得如此卓爾不群。
每個人被《東邪西毒》打動的理由都可能很隱私、很微妙,或者僅僅是小資情緒泛濫,然而正是這些情感共鳴,造就了一個“王家衛時代”。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時代正在逝去。如果說《花樣年華》還算是這個時代的輝煌,那么《2046》和《藍莓之夜》已經頗像挽歌。過去十年,時代像快進的錄像帶迅速翻過,我們的熱情被燃盡,只剩下記憶的灰燼。此時回頭再看《東邪西毒》,對那些曾青春怒放的一代影迷來說,是懷舊,是傷感,是悵然。
《東邪西毒》是一部讓人拋棄“客觀”的電影,我只能說應該去影院的大銀幕看一次,如果你沒有被大段的獨白所催眠,那你一定能進入那個迷離、顛覆的武俠世界,尋找逝去的情感記憶。王家衛的電影再也不能與觀眾達到如此空前絕后的情感共鳴,這正是《東邪西毒》最大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