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1日,我國拉開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的序幕,人民幣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適當釋放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為上下浮動0.3%、將人民幣與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浮動區間擴大到 3%、擴大銀行自行定價的權限,現匯和現鈔買賣價在基準匯率上下1%~4%以內由銀行自行決定,而且可以一日多價。
那么對于中國經濟大省的江蘇省來說,眾多的外貿企業必定會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巨大沖擊。但是,究竟是怎樣一個沖擊呢?根據傳統理論,匯率上升,貨幣升值,導致出口品相對價格上升,進口品價格相對下降,出口減少,進口增加。 出口減少,外幣流入減少;進口增加,外幣流出增加。最終外匯儲備減少。反之亦然。那么,這種理論究竟在中國江蘇省這么一個特別的經濟體制下是否適用呢?筆者根據2004年1月~2007年10的數據,研究了人民幣匯率升值對江蘇省外貿的影響。
一、數據收集、模型建立
筆者采用了2004年1月到2007年10月的46個月的月數據,每個月選取月底最后一天的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數據來源于新浪網財經主頁(www.sina.com.cn),江蘇省這46個月以來進出口的數額,來源于江蘇統計局(http://www.jssb.gov.cn),也是采用的月數據。由于研究的是人民幣匯率對江蘇省進出口外貿的影響,這里采用一元線形回歸模型yi=C1+C2χ+α。yi表示江蘇進出口外貿,y1表示江蘇外貿進口總額,y2表示江蘇外貿出口總額,χ表示人民幣匯率,α表示隨即擾動項。
二、江蘇外貿進口與人民幣匯率相互關系研究
通過eviews軟件運行,可以看出,江蘇外貿進口額和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存在線形關系,并且通過eviews軟件計算得出:
R2=0.801267t=-13.31928DW=1.539628
根據運算,可以得出y1=692.4017-0745549χ
根據運算得出的模型結果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匯率的變動與江蘇外貿進口的變動是反方向的,即人民幣兌美元每升值1%,那么江蘇外貿進口總額就上升0.74559%,反之亦然。
模型檢驗
擬合優度檢驗:R2=0.801267≈1可以得出擬合優度較為符合
T檢驗:t = -13.31928 遠遠小于邊界值2,則拒絕零假設,即人民幣的變動和江蘇外貿進口的變動有聯系,并且是反方向的聯系,可以理解為人民幣升值影響進口上升。
DW檢驗:DW = 1.539628
根據查表,n=46 k’=1,可以得出dL≈1.475dU≈1.566
明顯dL 因此,通過模型變化消除誤差項中的自相關性 重新運算后,得出DW=2.084767,介于dU、4-dU之間,因此可以判斷序列無正或者負自相關。 模型重新確定為 三、江蘇外貿出口與人民幣匯率相互關系研究 通過eviews軟件運行,可以看出,江蘇外貿出口額和人民幣匯率變動可能存在線形關系,并且通過eviews軟件計算得出: 通過軟件eviews計算,可以看出 R2=0.866541 t = -16.90236 DW =0.855744 根據運算,可以得出 根據運算得出的模型結果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匯率的變動與江蘇外貿進口的變動是反方向的,即人民幣每升值1%,那么江蘇外貿出口總額就上升1.385553%,反之亦然。 模型檢驗 擬合優度檢驗:R2=0.866541≈1可以得出擬合優度較為符合 T檢驗:t=-16.90236 遠遠小于邊界值2,則拒絕零假設,即人民幣的變動和江蘇外貿出口的變動有聯系,并且是反方向的聯系,可以理解為人民幣升值影響出口上升(顯然不符合經濟學理論) DW檢驗:DW = 0.855744 根據查表,n=46 k’=1,可以得出dL≈1.475dU≈1.566 明顯DW 重新運算后,得出DW= 2.208175,介于dU、4-dU之間,因此可以判斷序列無正或者負自相關。 模型重新確定為 通過對比人民幣和江蘇進出口外貿,可以看出,人民幣的升值對江蘇進出口外貿的影響還是存在的,特別是對于江蘇出口來說,本來人民幣的升值對出口來說是一種壓力,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江蘇各公司的出口額度不降反升,顯示出了中國特有的經濟發展趨勢,看來世界各國期望通過給中國施壓,使得人民幣升值來緩解對中國的貿易逆差的算盤白打了。 同時,因為人民幣的升值,世界各國對江蘇的進口額也呈現出上漲的趨勢,當然,影響其上漲的原因很多,人民幣的升值只是其中之一。 從人民幣升值對我國進出口貿易的積極影響方面來看,有利于改善貿易條件和調整產業結構。人民幣適度升值會迫使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發展技術密集型產業,增加出口產品附加值。同時,人民幣升值會降低先進設備的進口成本,有利于促進出口商品結構和產業結構的升級換代。減少貿易順差,改善和各主要貿易國的貿易關系。人民幣適當升值可增加我國進口總額,有利于減少貿易順差、緩和與主要貿易伙伴的關系,促進我國經濟和貿易的和諧發展。有利于我國對原料、能源產品的進口。在國際能源和原料價格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提高國際購買力,不僅有利于吸收海外資源,而且會緩解國內資源瓶頸,減輕我國進口能源、原料的負擔。 從人民幣匯率制度變化對進出口貿易的消極影響方面來看,人民幣過快升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如果人民幣升值過快,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維持一定利潤,出口產品價格將有所提高,這將削弱其國際競爭力。影響了進出口企業的經濟收益,增加外匯風險。從新匯制運行14個月表現來看,其彈性正逐步顯現,使我國外貿市場隨時處于匯率變動的風頭浪尖之上,使國際貿易成本增加,從而對外匯市場的避險功能和避險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不斷加大。由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貿易收支的改善效應不大,從而我國國際收支順差具備剛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會不斷形成人民幣升值的外部壓力,即順差→外部壓力→人民幣升值→再順差→外部再壓力→人民幣再升值……因此從長期來看,如果屈服外部壓力可能會造成人民幣的惡性盤升。人民幣升值應采取小幅度、慢性化、長期性升值的原則,切忌大幅度、快速式升值。 參考文獻: 魯志勇等:人民幣匯率低估對我國產業結構的影響[J].集團經濟,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