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物流資源整合與供應鏈管理的角度分析了第四方物流的含義,討論了在供應鏈管理理念下第四方物流有效運作應具備的四點條件;對目前關于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的兩種基本認識,即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均可能成為第四方物流的主體及上述三種企業的動態聯盟才是第四方物流的主體進行了分析,認為兩種認識都有不足之處;最后,從滿足第四方物流有效運作的四點條件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等兩個方面提出了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將是我國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 第四方物流 供應鏈管理 主體 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
由于旨在彌補第三方物流發展中的局限性、提供滿足供應鏈整體物流需求的優質物流服務,第四方物流這一名詞一經提出便受到了業界的廣泛重視。但是,迄今為止,真正的第四方物流企業并不多見,多數的第四方物流服務還只是一種假設。那么,如何將假設變為現實呢?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應該是明確第四方物流的運作主體,即明確哪類企業最有可能成為第四方物流服務的真正提供者。本文將從第四方物流的含義入手,結合第四方物流的運作條件,深入分析我國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的發展趨勢。
一、第四方物流的含義
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安德遜咨詢公司(Andersen Consulting)提出的,該公司還對該術語進行了商標注冊。美國物流經濟學家約翰·伽托拿(John Gattorna)最先在其專著——供應鏈戰略聯盟中提出了第四方物流的定義:“第四方物流是一個供應鏈的集成商,它對公司內部和具有互補性的服務供應商所擁有的不同資源、能力和技術能進行整合和管理,并提供一整套供應鏈解決方案。”應該說,該概念是在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現代物流管理理念不斷提升的基礎上提出的。我們應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深入理解第四方物流的含義。
1.第四方物流首先是“物流資源”的整合者。雖然在第四方物流概念的內容中沒有提及物流,但是概念本身卻含有物流二字,究其原因在于該概念是在第三方物流局限性日漸明顯的環境下提出的。換言之,該概念提出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解決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性,進而滿足不斷變化的物流需求。
第三方物流由于其專業化的物流服務使得物流需求方能夠專注其主營業務,得到了各行各業的廣泛認同,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隨著企業管理和服務能力的不斷延伸,特別是企業經營面臨的業務內容越來越復雜,活動越來越細,客觀上要求物流管理不僅是針對某項或某幾項物流活動進行有效的運作和管理,而是能有機地整合各種物流活動和相應的業務以及信息,從事多功能、系統化的物流管理。而多數第三方物流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主要集中在運輸,倉儲等功能化服務方面,而且服務功能往往較為單一,已經無法較好地滿足當今社會對物流的要求。因此,第四方物流應首先通過對現有物流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進而為物流需求方提供多功能、系統化的綜合物流服務。
2.第四方物流應從供應鏈管理的角度整合資源。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的不斷深入、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進入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后,供應鏈管理的理念逐漸被廣大企業認同。越來越多的企業已將其經營管理的重點由企業內部的一體化轉變為企業內、外部的一體化。競爭已經從企業間的競爭轉變為不同企業所處的不同供應鏈間的競爭。在這種環境下,物流企業不能僅限于為某一企業提供多功能、系統化的綜合物流服務,而應站在供應鏈的角度,為供應鏈上的多個甚至全部節點企業提供多功能、系統化的綜合物流服務。因此,第四方物流也必須站在供應鏈的角度去整合物流及相關資源。
基于上述兩方面的分析,第四方物流也可做如下表述:第四方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理念下物流及相關資源的整合者,它的服務對象不是某一企業,而是由若干企業所組成的供應鏈,它通過有效的資源整合,提供滿足供應鏈整體物流需求的物流服務,進而提高其所服務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二、供應鏈管理理念下第四方物流主體的運作條件
在供應鏈管理理念下,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間的關系由競爭關系轉變為戰略合作關系。在戰略合作關系下,供應鏈的穩定性明顯增加了,組成供應鏈的各個企業間通過信息共享提高整條供應鏈的快速反應能力,增強了供應鏈的競爭能力,提高了最終用戶的滿意度。這是實施供應鏈管理的根本目的。而戰略合作關系的形成是以戰略選擇合作伙伴為前提的。換言之,只有具備供應鏈管理基本條件的企業才能在供應鏈中穩定地存在,進而穩定地發揮作用。因此,第四方物流作為供應鏈管理理念下物流及相關資源的整合者,作為面向供應鏈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其有效運作的條件應至少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具有強大的物流資源整合能力。這是第四方物流有效運作的根本條件。只有強大的物流資源整合能力才能應對整條供應鏈上多個企業所提出的大范圍、大規模、綜合化的物流需求。第四方物流服務的提供過程本身就是通過物流資源有效整合獲得強大的物流服務能力,進而達到供應鏈上大范圍、大規模、綜合化物流需求有效滿足的過程。
2.具有戰略合作的理念。這是第四方物流為供應鏈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思想基礎。第四方物流應清醒地認識到它同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之間不是簡單的物流服務提供者與需求者之間的關系,而是戰略合作關系。它應該成為供應鏈上的一個節點企業,通過戰略合作實現信息共享進而提高供應鏈的整體效率。
3.具有供應鏈綜合服務方案的策劃能力。由于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物流需求往往是針對自身的實際情況提出的,按這種需求提供的綜合物流服務往往不能實現供應鏈物流系統最優的目的,從而影響供應鏈的整體效率。因此,第四方物流除具備整合物流資源,為整條供應鏈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外,還應具備站在供應鏈整體的角度對供應鏈綜合服務方案進行有效的策劃的能力,進而確保供應鏈上物流系統的最優化。
4.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這是第四方物流有效運作的技術前提。
(1)高效的供應鏈管理是建立在有效的信息共享基礎之上的。沒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實現第四方物流同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信息共享,第四方物流是無法成為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戰略合作伙伴的。
(2)現代物流就是以高效的信息技術應用為基礎的,正是諸如自動識別系統、貨物跟蹤系統等信息技術的應用才有效地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水平。
(3)第四方物流要整合物流資源, 需要有各參與者都可以共享的信息平臺, 才能高效整合并利用各參與者的物流資源。
三、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發展趨勢分析
1.關于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的兩種認識。目前業界對第四方物流的主體,即第四方物流服務的真正提供者有兩種基本認識。第一種認識認為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均可能成為第四方物流的主體。第二種認識認為第四方物流的主體應是上述三種企業的動態聯盟,也就是多個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的所組成的動態聯盟。然而,本文認為,上述兩種認識均存在不足之處,在我國實現的可行性較低。
(1)雖然第三方物流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都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第四方物流的運作條件,但它們往往不能全面地滿足條件。而第四方物流是供應鏈管理理念下,面向供應鏈的綜合物流服務提供者,僅滿足部分運作條件的任何組織都不能成為第四方物流的主體。因為這種組織在為供應鏈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時候,往往會產生各類局限性。
(2)雖然第二種認識是基于全面滿足第四方物流有效運作條件的思想提出的。但是由于在我國現代物流尚處于起步階段,在物流策劃能力或信息化水平方面明顯高于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管理咨詢公司和物流信息技術公司還非常少見,因此動態聯盟很難實現。而且,即使現代物流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許多高水平的物流管理咨詢公司和物流信息技術公司,也還需要對物流資源、管理資源與信息資源的合理整合才能使上述動態聯盟有效運作,其難度不言而喻。
2.我國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發展趨勢的提出。適合我國現狀的第四方物流主體的提出應遵循兩條基本原則:第一要具備第四方物流有效運作的基本條件;第二要具有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基于上述兩條基本原則,本文認為:我國第四方物流的主體應在第三方物流企業中產生,但是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第三方物流企業,其應是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這里的“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是指依據現代物流理念、能夠為客戶提供如運輸、貨運代理、倉儲、配送、物流信息管理、物流咨詢策劃等多種物流服務的物流企業。而“大型”是指在企業規模、服務范圍、人力資源等方面均占競爭優勢的物流企業,該類企業往往在某一區域或行業內處于物流行業領導者的地位。
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將成為第四方物流運作主體的發展趨勢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強大的物流實力使得該類企業比管理咨詢公司和信息技術公司更有機會獲取供應鏈綜合物流服務訂單。首先,該類企業已經在物流服務提供的過程中積累較多的客戶資源,其次該類企業本事具有較為強大的物流實力,很有可能業已具備為某條供應鏈上多個節點企業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能力。同時,當自身資源不能完全滿足供應鏈上綜合物流需求時,該類企業可憑借其對物流供應市場的了解,通過對社會物流資源的整合來滿足需求。目前“轉包”、“互用物流資源”、“物流戰略聯盟”等已經成為該類企業常用的物流資源整合模式。
(2)多數的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已經充分認識到戰略合作的重要性,它們在提供綜合化物流服務的過程中逐漸同供應鏈的鏈主及其他節點企業形成了戰略聯盟關系,加之它們在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使其業已具備了供應鏈綜合服務方案的策劃能力。
(3)物流信息化是物流企業實力的具體表現。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的物流管理都是建立與本企業向適合的管理信息系統基礎上的。因此,當其同供應鏈上的節點企業結成戰略聯盟關系后,完全可以通過信息共享,為整條供應鏈提供高水平的綜合物流服務。
(4)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在向縱深發展的過程中已經逐漸擁有的向供應鏈提供綜合物流服務的理念,例如安德物流等企業已將自己戰略定位為第四方物流企業。與此同時,部分“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已經發展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四方物流企業。新近在深交所上市的深圳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它們中的典型代表。這一點尤為重要,因為它有力地證明了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在實際超作上的可行性。
上述的原因分析充分證明了“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能夠較好地滿足第四方物流主體運作的基本條件,其理應成為我國第四方物流的運作主體。而每一個“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都應清醒地認識到提供滿足供應鏈整體物流需求的服務不應僅是企業的一種想法,而應將其作為自身發展的必然目標。在競爭日趨激烈的中國物流市場上,發展成為第四方物流企業應是每一個“大型綜合服務型物流企業”的戰略定位。
參考文獻:
[1]GATTORNA J. Strategic supply chain alignment [M]. Aldershot, Hants, England: Gower Pub Co., 1998.45~60
[2]黃亦:淺談第四方物流及其在我國發展[J].商業研究,2006 (5):177~179
[3]梁文賓,盧麗,程航東.基于供應鏈整合服務的第四方物流[J].中國農機化, 2007 (3):13~15
[4]歐陽文霞.我國第四方物流運作模式探討[J].商場現代化, 2006 (6):122~123
[5]段寶霞 麥 影:第四方物流主體研究[J].北方經貿,2002(12):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