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學生的消費觀與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相聯,如果我們不重視新時期大學生消費心理的研究,不去探討大學生消費觀的變化及其規律,將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本文就大學生消費偏高的原因做出分析,力求找到應對大學生消費偏高的對策。
[關鍵詞] 消費 消費偏高 成因 對策
近幾年來,我國的社會生產力獲得了長足的發展,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由此也使得人們的消費觀發生了很大變化。這些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地涉及到高校校園,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這里的消費是指狹義的消費,僅指校園消費,是高校大學生對物質和文化的商品需求的滿足過程。大學生消費偏高是指大學生的消費水平超出家庭成員的平均消費。近年來高校消費受到社會消費的強烈影響,大學生消費偏高已成為有目共睹的事實。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很復雜,有社會的,有家庭的,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因素,我們只有細致地去分析這些原因,才能做出正確的對策,對當前大學生不合理消費進行引導和限制。
一、大學生消費偏高的原因分析
1.大學生消費偏高的社會原因。首先,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日益繁榮,產品琳瑯滿目,客觀上為大學生高消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現在我國大部分居民已從溫飽邁向小康,這就為高校學生的高消費創造了前提。從校園目前的消費水平也可以看到我國社會的發展。
其次,校園消費受到社會高消費的強烈影響。高校校園,雖然是“象牙塔”,是知識的天地,但它絕不是一塊世外桃源,它與社會存在著廣泛的聯系,也受到社會多方面的影響。尤其是近幾年來,高校與社會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使得社會消費模式和消費觀念也影響到大學生。
再次,近幾年大學生打工現象也日漸增多,打工方式的多樣化和打工范圍的廣泛化使得學校和社會的聯系加強,其結果必然是相互影響。社會上人們生活方式、觀念發生的巨大變化,大大刺激了大學生對生活質量的期望。經濟的迅速發展、消費選擇的多樣化、市場的自發性導致大學生消費行為非理性因素的增多。
高校與社會基本上是通過這三種途徑相互影響的,社會上刮什么風,在高校就下什么雨,社會上興起了高消費,校園自然消費不能低。
2.大學生消費偏高的家庭原因。大學生消費偏高與家庭有密切的關系。因為絕大部分大學生沒有收入,他們的一切開支都要由家庭承擔。如果家人明確地反對學生的高消費,那么自然大學生的開支相對家庭總開支來說就小一些。但事實并非如此。一些家長不僅不反對子女的高消費,相反,他們的某些做法或言行卻不同程度地鼓勵了子女的高消費。其原因有二:第一,有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或很好的家庭,平時對子女就十分寵愛,有好吃的、好穿的首先想到的是孩子,盡自己的努力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對子女要求不嚴,即使簡單的家務活也不用孩子動手。考上大學后,孩子離開身邊,照顧不到了,生怕會委屈到孩子,就多給一些錢,讓孩子在大學享受。第二,家長的虛榮心,也助長了大學生的高消費。家長的閱歷比較豐富,也許嘗過被人瞧不起的滋味,他們不想這一幕在孩子身上重演,所以大部分家長都按一般偏上的標準為子女提供生活費,再加之大學生的理性消費觀還沒有形成,互相攀比,這樣大學生的消費標準就升高了。
3.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由于受社會環境和傳統文化的影響,大學生的自立精神比較薄弱,他們對家庭有一種很強的依賴感,也認為花父母的錢天經地義,甚至很多的大學生認為父母辛苦掙錢就是為了給他們花的,就是為了滿足他們要求的。
4.部分大學生打工賺錢,也給高校消費提供了條件。從現實來看,凡是參加打工的學生,大都掙了些錢,他們認為,這些錢是靠自己勞動得來的,所以花起來心安理得。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學生通過勞動得來的這部分收入,幾乎都消費在吃、穿等基本生活消費上,很少有人將這部分收入用在學習這方面的發展性消費上。
綜上所述,大學生消費偏高是各種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但最根本的還是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它決定著制約著其他因素。
二、防止大學生消費偏高的對策分析
大學生消費偏高雖然只是部分現象,但若不認真對待,并加以解決,它造成的負面影響是十分惡劣的。所以,了解了形成消費偏高的原因,就必須找到解決它的途徑和辦法。那就是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觀念,形成正確的消費行為和健康的消費心理。而要做到這些,需要包括學校、社會、家庭和大學生形成“合力”。
1.對于學校。首先,針對大學生中存在的過度消費、高消費、超前消費等現象,學校應加強對學生的消費觀教育,提倡健康理性的消費,優化校園消費環境,創造健康消費的條件。
其次,學校必須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讓大學生明確自己的責任和使命,培養勤儉節約和艱苦奮斗的思想意識,并適當地開設如何進行理財的講座,養和加強學生的理財能力。
再次,學校還可以開展勤工助學活動,增強學生的獨立意識。
2.對于社會。社會要倡導一種正確的消費理念,遏制不科學不合理的消費行為,為大學生正確消費觀的確立營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3.對于家庭。對于父母而言,子女上了大學,并不意味著家庭教育的完結,而恰恰相反,家庭教育更有必要,任務也更重。家長一方面應當對子女的正常消費提供資金,這是學生完成學業的經濟支柱;另一方面又必須對子女的消費情況有所掌握,及時糾正那些不應有的消費。
4.對于大學生。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有著自己特殊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但是作為祖國建設的生力軍,一定要樹立自己合理的消費觀念,要理智地對待自己的消費。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的經濟狀況,父母的承受能力,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的誤區。
參考文獻:
[1]馬長英:大學生問題[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2]梅傳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3]趙富才:論大學生的消費行為機器社會心理特點[N].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