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旅游產業是一個綜合性極強的產業,其中牽涉了眾多的利益群體,其中的利益關系必然錯綜復雜。那么,如何在旅游規劃與發展過程中保障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相對公正地進行,從而達到既可以解決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群體之間的矛盾沖突,又能夠維護公平和正義;既能夠達到各個利益群體利益的統一,又能夠使社會福利總體達到最大化程度正是本文要重點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 旅游開發 博弈分析 利益協調機制
近年來,隨著旅游規劃開發過程的不斷深入,利益相關者的多元化問題也日益突出,之前處于隱性地位的利益矛盾和沖突也逐漸激化出來。在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各方面之間的利益博弈關系已經成為了旅游開發過程中最為突出的主題之一。
一、旅游開發中的利益相關者的主要利益關注點
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的利益分配是項復雜的任務,通過之前的利益相關者權利、利益關系分析,我們更好地認識清楚他們之間的不同目標和復雜關系。
根據旅游者是旅游景區及其活動的服務對象,是旅游項目建成投放市場后的消費者,是旅游活動最重要的驅動因素。旅游者出游的目的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但是,無論他們采取何種方式進行他們的旅游活動,旅游者們都希望欣賞到真實的、不經過任何修飾、不受到任何污染和破壞的自然景觀和生態環境。因此,我們認為,旅游者在其旅游活動中關注的主要問題是旅游經歷的“質量”和“滿足感”。
旅游企業作為一個具有生命的社會實體,主要有三個最為重要的目標:生存、盈利和發展,這三個目標同時存在,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旅游企業的一切生產經營活動首先要體現在對資本的組織、管理和運營上,使資本保值、增值、取得收益的最大化。盡可能長久地占有旅游資源,獨享經濟利潤是投資者的追求。
地方政府應該代表全國人民對景區公共資源的共同和長遠利益,通過旅游景區的開發和經營,帶動當地經濟和區域其他產業的發展,實現當地經濟、社會文化、環境效益的“多贏”和諧局面。由此可見,旅游屬地政府對發展旅游業的預期自然是以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為政績目標的。
當地居民的利益訴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希望旅游業的開發,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商業機會,提高個人或家庭的經濟收入,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使生活條件得到改善;二是希望有更多受教育的機會,獲得更多的就業指導與培訓;三是希望旅游發展過程中當地風俗習慣受到尊重,當地文化特色得以保持與發展;四是希望通過旅游業的良性發展,盡量減少負面影響,保護旅游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保證良好的社會治安,社會風氣不要變壞,以獲得安全穩定的社區環境,從而保證本地的旅游吸引力,以及本地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根據上述論述我們不難判斷,在旅游規劃和開發過程中,各利益相關者在旅游發展中追求的目的是不同的,旅游景區投資者和當地居民的核心利益屬于經濟的利益,而旅游者的核心利益屬于非經濟的利益。總之,在旅游規劃和開發過程中,各個利益相關者由于其擁有的資源,參與旅游的動機、方式和程度各異,利益訴求也就不太一樣,有的利益訴求甚至會完全對立。
如此,在利益相關者為爭取各自的利益的時候,有的利益相關者可能會為了滿足自己的利益,才采用一些不法行為來損害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使得景區系統的整體利益受到損害;與此同時,有的利益群體由于其在旅游規劃發展的開發和管理過程中的弱勢地位,他們的利益經常被忽視,其核心利益訴求無法得以實現。長期以往必然導致旅游開發利益均衡體系受到破壞以造成對旅游規劃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不利影響。
那么,如何在旅游規劃與發展過程中保障利益群體之間的博弈相對公正地進行,從而達到既可以解決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群體之間的矛盾沖突,又能夠維護公平和正義;既能夠達到各個利益群體利益的統一,又能夠使社會福利總體達到最大化程度?
二、在利益相關者利益博弈過程中引入監管、仲裁體制對照分析
當代博弈論的興起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因為社會沖突各方之間的互動就是一種博弈關系,沖突一方的行動必須以對方的行動作為決策依據和反應方式。本節我們引入博弈論作為描述旅游規劃發展過程中各個利益相關者之間矛盾、沖突分析的有力工具。根據博弈論的有關理論,我們把沖突博弈問題的特點概括為:(1)至少卷入了兩個以上的沖突主體,在博弈論中通常稱為局中人,他的目的是通過選擇行動最大化自己的效用水平,即支付;(2)各沖突方均有影響所有其他各方支付的戰略集,即行動規則。為了迷惑其他各方或虛張聲勢等,即策略也可能是混合型的;(3)信息:局中人有關博弈的知識,即其他局中人的特征和行動的知識;(4)均衡:所有局中人的最優戰略組合。
具體到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我們可以假定在某個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有兩個競爭者,X和Y,由于其追求的具體利益存在差異,兩者均有同樣的最大限度的滿足自己的利益訴求而忽視對方的利益訴求的侵犯傾向。在這個過程當中,如果雙方均擁有10個單位的既得利益。每家都有兩種行為選擇:侵犯對方行為A,不侵犯對方行為N。兩個策略的收益與另一家的策略選擇相關,因而就有四個可能的結果,下面就是一個假設的收益矩陣(如表1所示)。
同時選擇非侵犯策略使財富總量達到20并兩家平分;如果雙方同時選擇侵犯策略則消耗了資源,將財富總量降為8,也同樣由兩家平分。最后,如果只有一方采用侵犯策略,X、Y財富總量不變,但從(10,10)分配變成了(2,18)或(18,2)的分配。在不知道對方策略的情況下,要求每一方都做出不可更改的選擇,就會導致囚徒困境,這時,不管對方采取什么策略,每一方選擇侵犯策略都可以使他的期望財富達到最大化——因為4>2、18>10。均衡的結果是(A,A)。但是,假如沒有有效的協調機制,也許最終會導致旅游規劃與開發過程中利益分配秩序混亂與旅游產業在經濟和社會效益上均得不償失。
想要解決這個基本的社會困境,我們就必須給參與旅游規劃與開發過程的博弈雙方加以外部約束或內在化價值以改變收益矩陣的相互關系,使結果(A,N)對于每一個潛在的侵略者不再有吸引力或不再可能。例如,矩陣非對角線上的兩個結果(18,2)和(2,18)可以被徹底地消除掉;如果對策的規則發生變化——通過一個第三者(一個仲裁者)使雙方都知道對方會對侵犯行為進行報復——這樣(A,N)和(N,A)結果就不可能再出現,收益矩陣變如下(表2):
如果武力報復的威脅是確定的,那么理性的和追求財富極大化的競爭者就會選擇非暴力,這樣就會有一個選擇結果,(10,10)當然要優于(4,4)。
根據沖突理論,我們知道,沖突的解決實際上就是簽訂一份對各方有約束力的契約(激勵制度),一切有利于降低信息傳播成本,提高信息處理效率,促進沖突各方溝通,從而降低談判、監督成本的因素,都可以降低社會交易成本,從而減少社會沖突發生的頻率和強度,使沖突可以得到合理解決。為了解決交易成本過高甚至交易無法進行而影響沖突解決的問題,沖突雙方往往會訴諸于監管、仲裁機制。利用監管、仲裁機制所具有的強制力或影響力,迫使沖突一方通過平等協商解決,而不會通過暴力方式解決,否則就給予堅持使用暴力的那一方懲罰。這樣監管、仲裁機制的引入就顯著的降低了交易成本,甚至使原本不可能通過協商解決的沖突能夠解決。
根據上述分析過程中,不難看出,監管、仲裁機制在利益博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我們從維護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的利益相關者的利益出發,建立有效的行為監控機制,通過對利益相關者行為的監控使每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目標與系統的整體目標方向一致,降低旅游規劃開發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運行風險。另一方面,利用監管、仲裁機制以確保旅游規劃發展的開發和管理過程中的弱勢利益群體實現其合理的核心利益渠道暢通。既避免旅游規劃發展的資源的浪費和旅游外部不經濟性現象的發生,又保障相關利益群體的合理利益的最終實現。
根據前文所述,我們判斷,降低沖突與促進合作需要一個機制來保證合作的可重復性和穩定性。而成功的機制必須是個公正的制度,只有公正的機制才能形成巨大的力量,由此,我們認為,想要達成上述目標,我們可以引入監管、仲裁機制。
因此,我們認為從旅游開發和管理的橫向關系上看,我們應當確保每個利益相關者群體都能公平地分享發展旅游業帶來的實惠,為整個旅游的發展提供機會,而不是為了某一部分利益主體的發展卻犧牲了另一部分利益主體的利益;從旅游開發和管理的縱向關系上看,我們應當確保當代人利益、后代人利益都得到公平的對待,而不是為了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犧牲了后代人的利益。
參考文獻:
[1]保繼剛:鐘新民主編.桂林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01-2020).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2
[2]張 偉 吳必虎:利益主體理論在區域旅游規劃中的應用--以四川省樂山市為例.旅游學刊,2002(4):63-68
[3]國外旅游利益相關者研究綜述與啟示[J].人文地理,2008(2):101-105
[4]王思琦:和諧社會與沖突:一種博弈視角[J].南京社會科學,2008.05:9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