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立法的建議,即我國商標法應該引入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理論,明確商標反淡化保護;改變現有立法模式,將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納入商標法體系中;具體制度方面也應該加以充實。
[關鍵詞] 馳名商標 馳名商標認定 馳名商標淡化 反淡化保護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市場經濟的發展,馳名商標的重要性已日益為人們所認識。它除了具有商標表示商品的傳統功能以外,還代表了企業的商譽和商品的質量,本身也具有了超越商品的獨特價值。但是,市場上經常出現商標淡化的情形,以達到搭便車的目的。這會給馳名商標所有人和消費者造成損害,因此有必要給馳名商標提供反淡化保護。
一、直接引入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理論
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標權保護理論由混淆理論發展到了成熟的反淡化保護理論。反淡化保護理論的成熟是適應國際上保護馳名商標的需要的。隨著知識產權國際化的進程日益加強,對馳名商標進行反淡化保護已經成為國際趨勢。一些國際性條約,比如《巴黎公約》、TRIPS協議及《聯合建議》都對馳名商標進行了特殊保護,我國作為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對這些國際性條約是不能回避的,必須要加強對相關條約的研究,也必須要加強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反淡化保護就是對馳名商標所提供的非常重要的保護方式,所以,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理論就顯得很重要。世界各國也通過各種方式對本國的馳名商標進行保護,比如美國制定了《聯邦商標反淡化法》,對商標提供了全面的反淡化保護,日本和希臘等國家或者修改本國法律或者通過不正當競爭法來對馳名商標提供反淡化保護。而在我國,對馳名商標的保護還是限于傳統的混淆理論,對馳名商標所提供的保護是有限的,不利于壯大民族品牌,所以,應該將反淡化保護理論引入我國法律中。
另外,從我國《商標法》本身情況來看,只對注冊的馳名商標提供了保護,而對未注冊的馳名商標提供的保護顯然不如注冊的馳名商標周到,這對馳名商標的保護并不是好的結論,而且,我國商標法中并沒有將反淡化保護理論明確體現出來,有關商標反淡化保護的規定只是散見在層級不同的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中,比如我國商標法律體系中并未直接使用“淡化”一詞,而只是在《馳名商標認定和保護規定》第六條即“他人在相同或者類似商品上擅自使用與當事人未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導致混淆的;他人在不相同或者不類似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與當事人已經在中國注冊的馳名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容易誤導公眾,致使該馳名商標注冊人的利益可能受到損害的”,在《商標法實施條例》第四十五條中也有所體現,但是,從這些條款的用詞上看,這些規定只是拘泥于防止“混淆”,而不是反淡化的真正體現,這就使得馳名商標的反淡化保護顯得雜亂無章,保護程度不一。
二、改變現有立法模式,將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納入《商標法》之中
對于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世界上有單獨立法模式,以美國為代表;有不正當競爭法模式,以希臘為代表;有商標法立法模式,以英國和德國為代表。比較三種立法模式,雖然單獨立法模式對馳名商標能提供最全面的保護,而且保護程度最高,但是,這種模式并不能適應我國現階段的國情。首先,我國現階段對于馳名商標淡化理論的研究還不夠深入,許多問題只是仿照國外成例,沒有針對本國國情闡述相應的理論,難以為立法提供理論基礎;實踐中我國對于馳名商標淡化行為的認識還不能統一,處理方式也有異同,不能為立法提供現實基礎。其次,我國現階段要發展經濟,壯大民族實力,民族品牌就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國已經加入WTO,越來越多的世界品牌進入中國市場,在國內品牌和國際品牌的短兵相接的競爭中,國內品牌的實力并不足以保證抗衡,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完全采用馳名商標淡化單獨立法的模式,只會削弱品牌的實力,不利于國內經濟的整體發展。所以,在我國還不能采用單獨立法的模式。
采用反不正當競爭法的模式同樣有其局限性。因為《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宗旨是為了鼓勵和保護公平競爭、制止不正當競爭,并維護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商標淡化法律的主要目的是維護馳名商標的顯著性和其上負載的商譽,二者目的不能相互替代,也決定了法律之間不能互為相用。所以,采用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體例也不能符合我國現狀。馳名商標是商標的一種,符合《商標法》的保護對象的要求,應該被納入到法律的保護之中,而反淡化保護作為馳名商標保護方式不可或缺的一種,也應該在《商標法》中加以特殊規定。
綜合上述論述,可以看出我國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立法應該采用納入《商標法》體系的做法。這樣就可以完善馳名商標的保護體系,也可以表現出我國承擔國際義務的決心,更好地向國際習慣靠攏。
三、結論
為了給馳名商標提供反淡化保護,筆者認為,在我國商標立法的價值取向方面,應該在借鑒發達國家立法經驗的前提下,在研究我國基本國情的基礎上,適應形勢需要,突破傳統商標權的理論范疇,引入馳名商標淡化理論,并將馳名商標淡化行為認定為特殊侵權行為,其構成要件包括違法行為、損害事實,主觀方面不需要過錯的存在;在立法模式方面,應該改變現有立法模式,將馳名商標反淡化保護納入商標法之中;在具體制度方面,包括馳名商標認定制度具體化,規定馳名商標淡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將馳名商標淡化行為的具體對象由注冊的馳名商標擴展到未注冊的馳名商標,建立聯合商標和防御商標制度,明確馳名商標淡化侵權的法律責任,加重行為人的經濟懲罰,明確反淡化訴訟時效,合理分配原告和被告的舉證責任和證明范圍,引入字典訂正權。
參考文獻:
[1]李向輝:論馳名商標的法律保護問題[D].北京:中國政法大學,2005
[2]馮曉青 楊利華:知識產權法熱點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李玉香:著名商標保護的屏障一商標反淡化理論的探索[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5) :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