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對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兩種觀點的比較, 結合我國新會計準則中的具體內容,對新會計準則中對資產負債觀的運用情況進行分析,得出我國新會計準則符合我國日益發展的資本市場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 并且正在與國際準則協同接軌。
[關鍵詞] 資產負債觀 收入費用觀 新會計準則
一、資產負債觀和收入費用觀的比較
傳統的觀點認為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是兩種不同的收益決定的理論。
資產負債觀強調基于資產和負債的變動情況來計量收益,當資產價值增加或是負債價值減少時會產生收益,資產價值減少或負債價值增加時會減少收益,根據資產負債觀的理念,只要企業的凈資產增加了,就應當作為收益,公式表達為:收益= (期末資產—期末負債) —( 期初資產— 期初負債)—投資者投入+向投資者分配。在資產負債觀下, 利潤表成為資產負債表的附屬產物。
收入費用觀強調基于權責發生制確認的收入和費用的直接配比來計量損益,認為收益要符合實現原則和配比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是企業已確認收入與相關費用配比的結果,財務會計的重心應當放在對利潤表中各要素的處理上, 資產與負債的確認和計量將依附于收入和費用的確認和計量, 資產負債表成為利潤表的附屬。
二、資產負債觀在新準則中的體現
不同的理念選擇會影響到會計要素的確認、計量屬性,以及財務報告的結果。采用不同的會計理念將對整個會計準則體系的制定及其經濟后果產生不同的影響。新會計準則更多地體現了資產負債觀的要求, 實現了會計準則制定理念上的國際趨同。
1.財務會計目標的轉變。會計目標是財務會計概念結構的起點,財務會計目標定位決定著財務會計信息質量特征,決定著會計要素的確認與計量原則。一般認為會計目標包括受托責任觀和決策有用觀。資產負債觀體現的是決策有用觀的要求,而收入費用觀體現的是受托責任觀的要求。原準則第11條指出“會計信息應當符合國家宏觀經濟管理的要求, 滿足有關各方了解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需要…”,強調的是受托責任觀;但是新準則中基本準則的第4條指出:“財務會計的目標是向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提供與企業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的會計信息, 反映企業管理層受托責任的履行情況, 有助于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做出經濟決策?!逼涞?3條也指出:“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應當與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的經濟決策需要相關,有助于財務會計使用者對企業過去、現在或者未來的情況做出評價和決策”,新會計準則引入了決策有用觀的概念,更強調了資產負債觀。
2.會計確認及計量屬性的轉變。以收入費用觀為原則的財務會計遵循歷史成本原則確定損益, 對于不符合實現原則的交易或事項不予確認,但是當證券市場,會計國際化業務發展之后,原確認方法和計量基礎已不能滿足多樣的會計信息,因此, 新準則采用了資產負債觀為理念基礎的會計確認。在資產負債觀下, 首先,收益的確認將擴展到全面收益的范疇, 不僅包括了企業已實現的收益,也包括了未實現的利得或損失等,有關未實現的收益,未確定的費用在具體準則中都做了說明。新準則第4號《固定資產》 第8條中指出:“購買固定資產的價款超過正常信用條件延期支付,實質上具有融資性質的,固定資產的成本以購買的現值為基礎確定,實際支付的價款與購買價款之間的差額…,應當在信用期內計入當期損益”。分期收款銷售商品產生的未實現融資收益,售后租回交易融資租賃中形成的“遞延收益—未實現售后租回損益”等都在準則中有所體現。新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第38條,39條中規定了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公允價值變動所形成的利得和損失在金融工具未出售或處置前,計入當期損益。以上都表明了新準則采用了資產負債觀為基礎的綜合收益的理念。
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在會計計量屬性上是不同的。為了向財務報告使用者提供對其決策有用的信息,資產負債觀要求資產和負債采用現行價值或公允價值來計量,以此來提高資產和負債的真實性,從而提高了信息的相關性。而收入費用觀則是歷史成本原則按照收入與費用配比計量損益。新準則在基本準則第42,43條中首次明確提出公允價值作為計量屬性, 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是在金融工具迅速發展的環境下,公允價值更能滿足金融工具的計量和核算。
3.財務報表列報的轉變。財務會計目標的轉變,計量屬性和方法的改進,財務報表也隨之發生的新的變化。在新準則第30號《財務報告列報》總則第2條中指出,財務報表至少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附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被首次提出,其要求將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利得和損失項目及其總額納入財務報表項目, 原有的利潤表中也增加了“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項目,更符合現行的發展,體現資產負債觀。
在附注方面,擴大并完善了披露范圍,如在《租賃》準則中要披露為確認融資費用與未實現融資收入的情況,在《現金流量表》準則中要單獨披露對凈利潤進行調節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在《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準則中要披露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的利得和損失計量基礎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和相關性,使之更好地為財務報表使用者服務。
通過以上分析表明新會計準則在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的各個環節都引入了資產負債觀的理念。這次準則的修訂既符合我國日益發展的資本市場的對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 也符合向國際準則發展的趨勢。
參考文獻:
[1]李 勇: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比較研究:美國的經驗與啟示.會計研究, 2005 年第 12期
[2]黃麗娟:探析資產負債觀及其在新準則中的應用.商業會計,2008年02期
[3]賈小能:資產負債觀與收入費用觀的比較研究.會計之友,2007年6月
[4]謝志華 曾 心:論資產負債觀在新會計準則中的運用與思考——歷史演進、表征與思考.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