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經濟學告訴我們,如果能在投資者與籌資者之間建立起暢通的信息交流渠道,就能減少信息不對稱,增強投資者信心,發揮證券市場進行籌資和資源配置的功能。本文討論了信息不對稱對財務審計目標的要求,提出誠信審計是防范信息不對稱的惟一途徑,同時提出改善注冊會計師誠信執業外部環境的建議。
[關鍵詞] 注冊會計師 誠信 信息不對稱
一、信息不對稱對財務審計目標的要求
證券市場的參與者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籌資者(上市公司)、投資者(股民)及中介機構。中介機構作為連接投資和籌資的紐帶,在籌資者與投資者之間傳遞和溝通信息,在證券市場上,誠信專業、超然獨立的中介機構對于發揮證券市場有效配置資源的功能起著重要作用。
會計信息是證券市場信息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信息的不對稱主要表現為上市公司不能及時地為證券投資者提供決策有用的會計信息。會計信息的有用性包括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兩個方面,即上市公司不但要披露與公司未來的經濟前景(包括它未來的股利發放、現金流量和獲利能力等)相關的全部會計信息,而且要保證其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必須精確、不偏不倚。
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同投資者進行會計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但是由于會計報表的特殊性和專業性,不是每個投資者對報表信息都具有甄別和理解能力,因此,由專業會計師對上市公司提供的財務報表進行獨立審計,已成為現代資本市場制度保證會計信息披露有效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雖然審計并不直接生產信息,但它增添了公司生產的信息的可靠性,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過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具有更高的信息含量,能夠有效地降低證券市場的信息不對稱現象,從而更好地指導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
二、誠信審計是防范信息不對稱的惟一途徑
審計報告增添了公司財務信息的相關性和可靠性,這建立在注冊會計師具有專業、公正、誠信的執業能力的假設基礎之上。如果該基礎假設不成立,本應履行獨立審計職責的注冊會計師屢有失職,甚至與公司沆瀣一氣、聯手做假,審計報告非但不能有效防范信息不對稱,還將進一步降低證券市場的有效性,使投資者完全喪失對證券市場的信心,甚至引起國家經濟衰退。我國目前證券市場上的財務會計報告的披露情況也令人擔憂。近年來證券市場爆發的一連串欺騙投資者的事件嚴重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也使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社會公信力遭受重創。獨立審計制度是否有效,是否能夠真正增加會計報告的信息含量,審計報告能否增強證券市場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注冊會計師的職業操守和專業能力,即進行審計的注冊會計師既要有專業勝任能力,又要具有超然獨立的地位,并保持合理的職業謹慎。誠信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基本的道德規范,注冊會計師在執業過程中如果不以誠信為本,不遵循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放棄獨立原則而屈從于客戶的要求,為上市公司出具虛假會計報告,最終將斷送自己的職業前程。從湖北立華會計師事務所走向消亡的事實可以清楚的說明這一點。
三、如何建設和改善注冊會計師誠信執業的外部環境
要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目前會計市場上的做假問題,防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不對稱現象,光有好的注冊會計師顯然是不夠的,只有建立有效的制衡機制,多管齊下,才能從根本上保證中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長治久安。
1.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企業治理結構的不完善,為虛假會計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天然土壤。即使在公司治理相對完善的上市公司中,政企不分、政府干預上市公司的現象依然存在。注冊會計師在諸如國有企業的審計工作中能夠保持超然獨立的地位異常困難。因此,要讓注冊會計師真正能夠維護中小股東的利益,對上市公司實施公正獨立的財務審計,首先必須改善我國上市公司一股獨大的治理結構,徹底解決企業治理結構問題。
2.借鑒國外經驗,增加違規處罰機會成本
我國應借鑒國外經驗,逐步增加違規處罰機會成本,從經濟層面對事務所的執業誠信進行約束。
美國對注冊會計師不能誠信履職的懲罰是十分嚴厲的。安達信曾因對Sunbeam和Waste Management公司的審計工作存在嚴重問題,被迫向這兩家公司提起集體訴訟的股東們分別支付了1.1億美元和2.29億美元。上市公司作為經濟主體,其一切行為遵循成本效益原則。我國上市公司披露虛假財務信息亦可以從成本效益原則中得到解釋。從“瓊民源”開始,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似乎正在品嘗違規的“甜頭”。瓊民源1996年年度報告虛構收入5.66億元,虛構利潤5.4億元,虛增資本公積6.574億元,嚴重違反了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此間瓊民源的股價則從當年7月初的6元左右,升至12月11日的29.61元,虛增股票市值43億元以上。而中國證監會對于瓊民源的處罰是:對相關董事處以警告;對出具“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罰款人民幣30萬元,暫停證券資格6個月;對負有直接責任的注冊會計師暫停其從事證券業務資格3年。相對于5.4億元的虛構利潤和43億元的市值差價,這樣的處罰力度顯然是不夠的。
3.通過改制,提升事務所規模和檔次
一般投資者都相信,被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過財務報表要比其他的事務所審計過的報表更可靠。我國會計師事務所在2000年已基本完成了第一輪的改制和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要與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形成真正的競爭,目前的規模和水平仍然相差懸殊。為此,有必要推進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第二次改制和合并,進一步促進事務所上檔次、上規模。其中,對于證券資格事務所,一要實行真正的合伙制,體現事務所“人和”與“智合”的職業特點。二要結合二次改制,對于證券資格的事務所要重新審定,使得我國的證券審計市場,像美國等西方國家一樣,逐漸形成寡頭壟斷型的市場結構。這樣可以避免因事務所之間的惡性競爭而造成的短期化行為及對審計質量的損害,增強我國會計師事務所保持獨立性的實力并實現其規模經營的經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