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利率互換是國際貨幣市場上一種較新的金融衍生工具,近兩年才進入中國金融市場,人民幣利率互換的試點標志著中國金融市場的進一步成熟以及與國際金融市場逐步接軌的趨勢。本文闡述了人民幣利率互換的發展及交易,并提出了一些進行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的注意事項。
[關鍵詞] 互換 利率互換 交易雙方
人民幣利率互換是指交易雙方約定在未來一定期限內,以約定的人民幣名義本金為計息基礎,按不同利率進行的交換支付,整個交易過程不發生本金的轉移,只支付利息差,是一種利率套期保值工具,近兩年在我國獲得了很快的發展。
一、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發展現狀
2006年 2月9日, 央行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試點有關事宜的通知》,當天光大銀行與國家開發銀行本金為50億的固定利率和浮動利率的互換交易第一單即正式完成,這標志著中國的利率互換市場正式啟動。
人民幣利率互換市場的準入采用備案制度,自2006年2月14日發布《關于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備案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來,眾多市場機構為進入利率互換市場進行了積極籌備和申請,備案機構逐漸增多。截止到2008年9月16日,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制度備案機構達到62家,成員類型包括2家政策性商業銀行、24家中資商業銀行、19家外資銀行、3家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銀行)、14家證券保險金融公司,這些機構已向交易中心提交了人民幣利率互換內部操作規程和風險管理制度等備案材料。
2007年4月10日,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發布了《銀行間市場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操作規程》,指出交易成員開展利率互換交易前,要將本機構相關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制度送外匯交易中心備案;交易中心對備案材料進行合規性檢查,在3個工作日內做出備案是否成功的回復;備案成功后第二個工作日,交易成員即可通過交易系統進行利率互換交易。2008年央行宣布,從2月18日起正式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發布了《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開展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有關事宜的通知》,宣布將參與利率互換業務的市場成員擴大至所有銀行間市場成員,這標志著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在銀行間市場的全面展開。
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9月底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成交金額累計達到了5955.6億元。
二、人民幣利率互換的交易
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進行的前提是交易雙方的信用等級不同,從而產生在不同市場上進行籌資的成本不同,才有可能進行利率互換業務。進行利率互換業務首先要確定利率互換的名義本金、期限和基本要求;確定利率互換的中介銀行;和中介銀行商談利率互換的基本條件;確定統一方案,商談簽署利率互換協議等文件。這里的中介銀行,是在交易雙方沒有直接聯系,從而面對面的互換交易無法進行下去時,由中介銀行進行聯系,使雙方的互換交易得以順利進行下去。
央行規定,利率互換交易既可以通過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的交易系統進行,也可以通過電話、傳真等其他方式進行。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的最少交易量為10萬元,最小變動單位為1萬元,交易系統提供公開報價、雙向報價和對話報價三種報價方式。交易雙方通過對話報價對交易要素進行商談,達成一致后確認成交。公開報價和雙向報價需轉為對話報價后才能成交。交易雙方達成交易后,交易系統自動生成成交通知單,雙方依成交通知單辦理結算。目前人民幣利率互換有三種,分別是基于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互換、基于7天回購定盤利率(FR007)的互換、基于Shibor的利率互換。
三、人民幣利率互換交易中應注意的事項
人民幣利率互換在國內獲得了迅速發展,交易方式越來越多,交易規模越來越大,同時也有許多問題暴露了出來,需要進行規范和注意,以保證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又快又好的發展。
首先是交易雙方的信用問題。信用風險是交易對方因市場利率發生不利變動而不履行合約,導致損失的風險。如利率變動大大超過交易雙方的承受能力或者交易對方破產等情況發生,使交易對方無力支付利息,從而導致交易被迫終止。完善信用評級制度是解決信用問題的一條途徑,使得每一個互換參與者都有一個信用等級,交易雙方可以根據對方信用等級確定不同的風險利差。另外采取保證金制度可以促使交易雙方按時履約,保證互換交易的順利進行。
其次是交易雙方對風險估計的準確性。利率互換交易進行的前提是交易雙方對長期風險都有一個初步估計,為了回避風險和降低籌資成本才進行的交易。如果利率變動向著反方向發展,不但沒有降低成本,反而增加了企業的負擔。所以對市場利率走向的準確估計是交易雙方都必須認真對待和研究的。
最后是需要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利率互換交易其實也是一種投機交易,交易目的就是規避風險和降低籌資成本,但是過渡的交易會造成違規操作和價格操縱,從而導致了交易市場的混亂和交易風險的增加。金融監管體制可以從政府監管、協會監管、社會及企業自身監管等方面入手,以建立完善的金融監管體制來規范市場。
四、總結
人民幣利率互換對于企業規避風險和降低籌資成本來說是一種有效的衍生工具,互換業務的發展增強了我國金融市場的風險管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增強了承受外來沖擊的能力,有利于與國際金融市場的接軌。人民幣利率互換業務隨著理論知識的充實和金融監管制度的完善,定會在我國金融市場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胡繼之:金融衍生產品及其風險管理[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1997.85
[2]李建英 趙素云:利率互換:利率風險管理的創新工具[J].經濟管理,2005,(15)
[3]譚 躍 潘永紅:我國發展金融互換市場的思考[J].暨南學報,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