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 要]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危機使全球經濟隨之震動,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一份子,中國也無法獨善其身。本次金融危機對中國金融、出口貿易、房地產等各方面產生了不利影響。中國面對本次可能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在金融監控、經濟結構調整等方面采取了有效措施以應對本次金融危機,保證中國經濟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 金融危機 中國經濟 金融 房地產
當雷曼兄弟一夜之間破產,美林瞬間被收購,AIG不得不在美國政府的救助下才勉強渡過難關的事情接踵而至的時候,尊崇美元主導市場的全球經濟徹底面臨巨大危機。在經濟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中國經濟不大可能獨善其身,有必要采取應對措施以保證經濟繼續穩定發展。
從目前來看,本次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將產生以下幾個方面的影響:
一、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
1.面臨短期資金大進大出的風險
(1)發達國家的金融機構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中損失慘重,各金融機構都變得異常謹慎,不敢輕易放貸,使得國際金融體系從原來的流動性過剩轉變成局部流動性偏緊。由于許多歐美金融機構出現資金短缺,他們不得不抽出其在亞州等市場的資金來回補自身的資金缺口,致使中國成為資金流走的“重災區”,最終導致目前中國股市的調整幅度超過歐美等國。
(2)美國金融危機可能導致未來流入中國的資金不但不會減少反而會增加。從長期來看,美聯儲持續降息,美元在加速貶值,國際資金由于避險的需要,大規模向相對比較安全的地方轉移,比如高增長的發展中國家。而中國由于國內通貨膨脹壓力的增強,市場有進一步加息的預期,中美利差倒掛的進一步擴大,會吸引更多投機資本的流入。因此在中國股市已經充分調整的情況下,中國的股市也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資本的大量流入當然不是壞事,但如果沒有辦法鎖定這些資本,使之更長久地為本國的經濟增長服務,那問題就嚴重了。大量短期資本的流入,一方面將加劇國內已經過剩的流動性,促使國內資產價格泡沫的形成。另一方面,如果美國金融危機提前好轉,美元開始重抬升勢,那么這些短期資本可能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流出,這將給國內金融市場形成致命的打擊。
2.資本市場發生劇烈震蕩
當全球眾多金融機構因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受損嚴重,消費者對金融機構的信心受到打擊,致使其股票成為資金大規模減持的重點。而國外金融股價格大幅下挫自然會動搖國內投資者對金融股的持股信心。雖然中國股票市場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市場,但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日益加強,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我國股票市場產生的聯動效應和心理影響可能進一步加大。由于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市場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的信心下滑,加上中國資本市場前期上漲幅度較大,自身內部也存在技術調整的要求。當美國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股市動蕩時,中國不但未能幸免,甚至成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場。上證綜合指數從去年11月份最高的6124.04點開始調整,一直跌至2008年9月18日1802.33點的近期最低點,調整幅度達到了70.57%,其調整幅度遠遠超過發達國家及全球股市的平均幅度。這表明美國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可能要遠大于其對實體經濟的實際影響。
3.中國出口貿易面臨重大挑戰
受美國金融危機的影響,世界經濟增長開始減速。而與此同時,美聯儲持續大幅降息拯救經濟的行為也導致美元的加速貶值。在美國經濟放緩和美元貶值二者共同作用下,將給我國出口增長帶來重大挑戰。經研究表明:如果美國進口下降10%,中國出口將下降3.5%;如果同時人民幣實際匯率升值10%的話,中國出口將下降7%。外需下降無疑對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構成挑戰。
4.房地產市發生泡沫破裂
房地產業是中國新一輪經濟較快增長的重要支柱行業之一,與工業化、城市化和銀行金融業均有緊密聯系,一旦出現調整,其影響不可低估。美國眾投資銀行在中國大陸持有不少的房地產資產,在現在形勢下,或者出售或者資產折讓,以爭取從中國大陸獲得支援總部的現金,這樣的行動當然不僅打擊市場信心,也會直接推動房市下跌。
二、面對美國金融危機 中國采取的應對措施
1.做好金融監控工作,嚴密防范輸入性金融風險
隨著美國金融危機向資本市場的逐步傳導,系統性金融風險持續蔓延,全球金融市場經歷了劇烈震蕩。全球資金流向發生重大變化,前一階段一些新興國家出了嚴重的經濟金融危機,大量國際游資的流入流出對危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我們既要嚴控資金的異常流入,也要防止其獲利后大規模集中抽逃,在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同時,不斷加強關于國際游資的監控體系,加大對國際資本異常流動的打擊力度。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經常項目的管理和審查力度,通過海關稅收及監控進出口價格等手段來增加投機資本合謀企業的成本,通過跨境資金流動的外匯檢查力度,嚴厲打擊地下錢莊、非法買賣外匯等違法行為來增強對短期資本非法流入的威懼力。
2.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戰略
在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國際化戰略已成為金融企業發展的內在迫切要求。目前我國銀行業海外資產只占到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的不到1%,因此,在跨國經營方面,中國商業銀行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當前美國金融危機的暴發使一些國際性金融機構遭受重挫,這將給許多新興的二元國家的金融機構在國際上做大做強的契機,使全球金融重新洗牌,改變全球金融市場的版圖。中國金融機構應該抓住機會,在國際金融機構業務和機構收縮時盡快走出去開拓疆土,擴展自己的全球業務和網絡,在這場金融危機之后建立一個不再依賴美國的金融秩序,利用這樣的機會進入國際金融市場的高層。從長遠來看,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去”是既定的戰略目標,只是要更好的把握時機。當然,中國金融機構要成功地走出去并非是輕而易舉的,需要建立相應的風險防范機制,密切關注并有效管理國家風險、市場風險、匯率風險、政策法規風險等與國際化經營相關的各種風險。
3.加強金融風險管理
美國金融危機,再次以血淋淋的事實告訴我們:再偉大、再發達的金融體系,也會有漏洞,也會有被摧毀的可能。我們將以什么樣的態度對待未來的金融業,美國經濟發展歷程給我們的教訓是:資本市場的健康運轉必須需要政府的介入,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中央銀行,必須要看到“有形之手”的重要作用。政府監管責任的重大,可以說應該是與生俱來的,國有化的金融機構或國有企業的活動邊界可謂是寬大,如果不加以管制,他們都可以胡作非為。事實亦證明:與脫離國家控制的美國金融體系相比,中國堅持對金融業進行嚴格的控制,幾大國有銀行掌握在國家手中,抗拒金融突變的能力要強得多。
4.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1)對外注重創新、建立品牌。現在全球經濟出現明顯的放緩,我們應該抓住這個機遇與挑戰。一方面要繼續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和企業,確保不失去我們現有的國際市場占有率;另一方面我們要做到未雨綢繆,開拓新的出口市場,努力加快技術創新和產品、產業結構升級,提高出口產品品質和附加值。特別是要避免惡性出口競爭,我們需要從數量競爭轉型到品牌競爭。
(2)對內立足擴大內需。美國金融危機導致全球經濟減速,這對中國經濟造成出口下降的壓力。這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對外依存度仍然過高,經濟增長過度依賴外部需求的增長。因此,我們要從根本上擺脫中國經濟過度依賴外需的局面,進而實現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經濟的“脫鉤”。我國可以主要依靠國內的巨大市場把經濟搞好,我們應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國內的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財富再分配制度,采取措施穩定人們的心理預期,擴大居民的消息需求,刺激民間的投資和生產經營活動。在更廣泛的層面提升內需,以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來實現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定增長。
5.防止房價再上漲的同時防止下跌過度
在過去10年中國各個城市的房地產價格的漲幅全部都超過一倍以上,中國不少房地產開發商的利潤超過了100%。這說明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泡沫已經很大,已經孕育了巨大的風險,只是中國的金融沒有多少像美國那樣的房地產衍生品的創新,所以市場反映才相對平穩。對中國政府來說,在身邊最典型的美國房地產泡沫引發的金融危機還沒有終極定論前最穩健的選擇就是擠壓房地產泡沫,在美國金融危機面前,中國房地產除了降價外別無選擇。但是下跌過度了又會殃及金融。因此需對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價格體系、下跌過程中的金融問題實施監控,以判斷政策緊縮的底線,以控制房地產貸款呆壞賬率為基本目標,動態調整政策,達到合理擠壓泡沫,同時又不殃及金融。
參考文獻:
[1]孟 輝 伍旭川:美國次貸危機與金融穩定[J].中國金融,2007,(18)
[2]藍慶新:美國“次貸危機”與我國金融風險防范[J].理論探索,2008,(02)
[3]經濟導刊編輯部.次貸危機,給中國經濟微觀面帶來困難[J].經濟導刊,2007(11)
[4]程 剛 段聰聰 石 華:華爾街颶風考驗中國[N].環球時報,2008(1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