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作為現代化系統中的科技子系統,其系統內部構成要素的研究是科技與現代化關系研究的基礎。本文通過對現代化系統中科技子系統的組成分類,確定了科技子系統的基本類別。并在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科技系統結構組成中的13個指標,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進行了要素的識別和辨析。
[關鍵詞] 現代化 科技 結構要素
從系統論的角度來看,現代化系統是一個大系統,它是由很多的子系統組成的。根據現代化的維度劃分,現代化系統包括人的現代化子系統、經濟現代化子系統、政治現代化子系統、社會現代化子系統及科技現代化子系統、教育現代化子系統、生態現代化子系統等。而在瞬息萬變的時代大潮中,科技已成為推動現代化進程的主要推動力,并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不斷進步可以緩解人口、資源和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壓力。科技進步導致了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為人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已經成為社會生產力發生質的飛躍的重要標志。此外,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主要因素,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發達與否的重要標志。在國內外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進步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經明顯超過資本和勞動力的作用。作為一種潛在的生產力,科學技術一旦運用到實踐中去,就會變成強大的物質力量,成為發展生產和實現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
一、科技子系統組成分類
為充分發揮科技子系統作為現代化發展的重要支撐作用,本文深入到科技系統結構內部研究其結構分類和功能。實際上,科技并不是一個單維要素,而是一個復雜系統。
Camirey認為科技系統對現代化的影響主要通過區域的研究與開發體現,因此研發體系的完善和發達程度成為區域現代化發展的關鍵。研發體系的完善是指在科技系統的各個發展階段,研發體系的支撐主體在研發投入的比例上達到一個最佳點,能夠有效和高效地支撐此階段和未來各階段區域現代化的發展。而科技系統的發達是指,研發體系各支撐主體充分配置資源于研發活動,近而支撐現代化的高速發展。根據支撐主體的類型,科技系統一般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政府為支撐主體,一類以企業為支撐主體。我們將以政府(Government)等職能機構為支撐主體的科技子系統稱為G型科技子系統,將以企業(Enterprise)或個人為支撐主體的科技子系統稱為E型科技子系統。為充分挖掘科技系統對現代化推進作用的潛能,需要研究研發體系各支撐主體,即G型科技子系統和E型科技子系統,將資源配置于研究與開發的動機和影響動機的決定性因素。
二、 科技子系統構成要素的識別
本文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對科技系統的結構進行分析。
1.科技系統基本結構要素
科研體系中,以企業為支撐主體的E型科技子系統和以政府為支撐主體的G型科技子系統都對現代化發展具有一定影響,問題集中在誰更應該作為科技系統中的主要支撐主體來促進現代化發展的各個階段。Astrid Romain2003年對16個國家現代化發展所做的實證研究中,認為科技系統應該包括以下13個指標,分別是:
(1)各地區企業RD經費支出(E1)、各地區企業RD人員數量(E2)、各地區科技活動經費金融機構貸款總額(E3)、各地區三種專利授權量(E4)、各地區三種專利申請量(E5)和各地區技術市場成交合同數(E6),以上指標的支撐主體主要是企業或社會個人。
(2)各地區政府籌集科技活動經費總額(G1)、各地區科研機構RD經費支出(G2)、各地區科研機構RD人員數量(G3)、各地區高校RD經費支出(G4)、各地區高校RD人員數量(G5)、各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金額(G6)、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各地區科技論文數(G7),以上指標的支撐主體主要是政府或相關職能機構。
2.科技系統結構要素的識別
首先,計算所有變量的反映象相關矩陣(Anti-image correlation matrix),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科技系統各個指標之間的相關系數大部分大于0.3,適合做因子分析。
其次,計算巴特利特球形檢驗(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和KMO測度值,從表1中可以看出,巴特利特球形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0.000,而KMO檢驗值大于0.8,說明科技系統各個指標適合做因子分析。
我們利用SPSS 13.0軟件得到各主因子的貢獻率與累計貢獻率,(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科技系統可以歸結為兩個因子。
從旋轉后的正交因子表3可以看出,各地區企業RD經費支出(E1)、各地區企業RD人員數量(E2)、各地區科技活動經費金融機構貸款總額(E3)、各地區三種專利授權量(E4)、各地區三種專利申請量(E5)和各地區技術市場成交合同數(E5)可以歸結為因子2;而各地區政府籌集科技活動經費總額(G1)、各地區科研機構RD經費支出(G2)、各地區科研機構RD人員數量(G3)、各地區高校RD經費支出(G4)、各地區高校RD人員數量(G5)、各地區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支持金額(G6)、國外主要檢索工具收錄各地區科技論文數(G7)可以歸結為因子1。
通過科技系統的探索性因子分析可以看出,科技系統一般可以分為以政府等職能機構為支撐主體的科技子系統稱為G型科技子系統,和以企業或個人為支撐主體的科技子系統稱為E型科技子系統。
參考文獻:
[1]岳昌君: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差異對教育資源配置的影響.教育與經濟,2003年第1期,35~41
[2]黃林芳:高等教育投入產出主成分分析.財經研究,2005年第7期,112~122
[3]許國志:系統科學[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