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因為胡光前的《西方美學史》只是匆匆瀏覽而過,也許是因為始終沒能跟上李澤厚《美的歷程》的腳步,我總覺得自己至今也沒能讀懂什么是美,什么是美麗,心里只是以為美麗就是一朵精致但卻易碎的花兒,生怕我粗糙簡陋的文筆會傷了這個柔弱的心靈。于是,我把這朵花兒推到讀者面前,和大伙兒一起來欣賞,一同來品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遠古人類就開始用獸角、羽毛、貝殼來裝扮自己,而欣賞美、擁有美似乎成了人們的天性。石壁中的巖畫,器皿上的圖案,青銅器上的銘文,都是人們追求美、欣賞美的證明。于是乎,人類文明史中有了達芬奇的繪畫,有了王羲之的書法,有了楊麗萍的舞蹈,有了貝多芬的音樂,有了李白的詩歌,有了許許多多美的追隨者。
但是,乾坤有序,否泰兩端。事物都有其兩面,光彩照人的背后是痛苦,如膠似漆的背后是別離,精彩美麗的背后是眼淚。你喜歡芭蕾嗎?小天鵝優美的身姿讓你迷醉;你喜歡小提琴嗎?《梁祝》動聽的音樂讓你傾倒;你喜歡李白的詩歌嗎?天姥山的瑰奇讓你神往??墒?,你想看芭蕾演員傷痕累累的腳趾嗎?你想看盛中國滿是老繭的手指嗎?你想看謫仙人放浪不羈的醉態嗎?人類社會如此,自然亦是如此。明眸善睞的梅雨潭,年輕秀麗的九寨溝,典雅雍容的西子湖,似乎每天都游人如織??赡闾热舭涯抗夥胚h一點:羅布泊,就像漸漸渾濁的眼睛;塔克拉瑪干,猶如皸裂的肌膚;黃河故道,則是老化的筋脈……這些曾經的美麗之所在,有多少人跋涉到這里來贊美它們的模樣?
親愛的讀者,別怪我煞風景。說真的,花十元錢買一束花并不難,愛慕一個年青的姑娘并不難,欣賞一張年輕的容顏也并不難,難得是怎樣懂得美麗,珍惜美麗,呵護美麗,怎樣讀懂美麗背后的眼淚。翻開一頁頁的歷史,大詩人白居易吟唱有“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之類的艷詞;蘇軾也未能脫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因為,那些倜儻風流的心愛慕的往往是她們一生中最華美的段落,歌唱的是她們一生中最精彩的詩章。
難得的則是一種執著,一種堅守,一種不變。一段動人的《長亭送別》,美則美矣,可有多少人認識那是一個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的開始?讀過蔚藍的一篇散文《多少人曾愛你年輕時的容顏》,作者在文中說:“一個真正的愛花的人,絕對不會滿足于買一束花,而是會愛花的一生的。即從一顆種子開始,澆水、注視、等待、呵護、牽掛、疼惜……”是啊,這世界上偽愛花者實如過江之鯽,“永遠永遠地愛著你”的蜜語是脫口而出,“讀你千遍也不厭倦”的歌聲隨處都能聽到,“能陪你一起枯萎也無悔”的誓言寫滿了沙灘,少的卻是夕陽下的牽手……
耳邊響起了一首歌:有多少花可以重開?有多少愛可以重來?聽聽著聽著,似乎明白了法國女作家瑪格麗特·杜拉斯說的一句話:“與你年輕時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容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