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只有兩件事
人生其實很簡單,只有兩件事:謀生與樂生。“謀生”是一個苦澀的詞語,意味著忍受、付出、疲累、無奈、受氣、披星戴月、流淚流汗……謀生是人之為“人”的必須本事,會謀生才不會成為社會的負累,才能擔當家庭的各種責任。
人從一生下來就被父母教以各種謀生的必須素質,想想小時候學走路摔倒,父母一定會告訴我們要堅強,要自己爬起來,這已開始在訓練我們的謀生能力。而后,不停地讀書學習,學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藝,領悟各種人生道理,這是在為日后的謀生做好準備。參加工作后,努力地適應、敬業、進取、忍耐、承受身不由己的各種事情,這是真正地在謀生。是的,當我們必須回報,必須挑起各種角色所賦予的責任時,我們就被推到謀生的角場之中了。這是一種理所當然的人生義務,每個人都必須去履行,所以,不要怨恨和拒絕這一切,這是你應該做的,除非你不想活了,而不想活是做人最不負責任的一種行為。我們鄙視這種行為!
而“樂生”卻是一個愉快的詞語,意味著物質、情趣、品位、干凈、愛、音樂……樂生是屬于精神層面的,是一種心態,與物質沒有多大關系,物質富裕的人不一定樂生,而貧窮的人不一定不樂生,如果你能熱愛生活、博愛眾生,放一輪明月在心中,那么,面對任何苦厄便都能從容面對,苦中掘樂。人的一生呀,煩惱總是如影隨形,楊絳的《我們仨》中有一段文字:“人間沒有單純的快樂,快樂總央帶著煩惱和憂慮,人間也沒有永遠,我們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個可以安頓的居處,但老病相催,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已走到盡頭了,我們三人就此失散了!”真是令人唏噓啊!
人生苦短,我們不能任由煩惱淹沒快樂,不能一生都活在與煩惱的牽纏中。心是煩惱的根源,亦不例外是快樂的根源,我們無法像佛一樣除盡煩惱,了脫生死,到達涅槃,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學會操縱自己的心,讓它向著有陽光、有燈光的一面,只要心明凈了,就會快樂起來。
學會了樂生,才不會白來人間一趟,才能在任何時候都能“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梁麗娜)
說話的藝術
急事,慢慢說。遇到急事,如果能沉下心思考,然后不急不躁把事情說清楚,會給聽者留下穩重、不沖動的印象,從而增加他人對你的信任度。
小事,幽默說。一些善意的提醒,用句玩笑話講出來,就不會讓聽者感覺生硬,他們不但會欣然接受你的提醒,還會增強彼此的親密感。
沒把握的事,謹慎說。對那些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情,如果你不說,別人會覺得你虛偽;如果你能措辭嚴謹地說出來,會讓人感到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
沒發生的事,不要胡說。人們最討厭無事生非的人,如果你從來不隨便臆測或胡說沒有的事,會讓人覺得你為人成熟、有修養,是個做事認真、有責任感的人。
做不到的事,別亂說。俗話說“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不輕易承諾自己做不到的事,會讓聽者覺得你是一個“言必信,行必果”的人,愿意相信你。
傷害人的事,不能說。不輕易用言語傷害別人,尤其在較為親近的人之間。不說傷害人的話,會讓他們覺得你是個善良的人,有助于維系和增進感情。
傷心的事,不要見人就說。人在傷心時,都有傾訴的欲望,但如果見人就說,很容易使對方心理壓力過大,對你產生懷疑和疏遠。同時,你還會給人留下不為他人著想、想把痛苦轉嫁給他人的印象。
別人的事,小心說。人與人之間都需要安全距離,不輕易評論和傳播別人的事,會帶給人交往的安全感。
自己的事,聽別人怎么說。自己的事情要多聽聽局外人的看法,一則可以給人以謙虛的印象;二則會讓人覺得你是個明事理的人。
尊長的事,多聽少說。年長的人往往不喜歡年輕人對自己的事發表太多的評論,如果年輕人說得過多,他們就覺得你不是一個尊敬長輩、謙虛好學的人。
夫妻的事,商量著說。夫妻之間,最怕的就是遇到事情相互指責,而相互商量會產生“共情”的效果,增進夫妻感情。
孩子們的事,開導著說。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叛逆,采用溫和又堅定的態度進行開導,既讓孩子對你有好感,愿意和你成為朋友,又能起到說服教育的作用。(趙晨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