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譽世界的法國船王麥吉爾,是世界上擁有百億美元的大富豪。誰想他在晚年的時候,卻執意要回到他出生的小鎮一一貧窮的愛普斯小島。作為世界頂尖級的富豪,麥吉爾可以去世界上任何地方,哪里都比他的故鄉要舒適,但麥吉爾初衷不改地選擇了他童年時生活過的小地方來度過自己的余生。
美國著名影星林娜,闖蕩一生,走遍世界各地,一生喜愛浮華喧鬧。人們都以為,她老了的時候,會住在最為繁華的紐約或是華盛頓,至少也該去英國倫敦這樣的大城市。然而,在她退出影壇之后,卻出人意料地回到了她少年時代生活過的家鄉,一個叫做萊切漫的小地方,從此過起了簡樸的生活。萊切漫小鎮沒有自來水管線,沒有郵電局,人們的交通工具多數也還是自行車。但林娜卻在那里度過了自己的余生。
中東石油巨富撒哈利,在他退職后,也是告老還鄉,回到了他出生時的莫拉特鎮。莫拉特鎮只有一平方公里,并不發達,也不繁榮。處處與有錢人的生活相背。但撒哈利卻一直住在那里,直到他86歲那年死去。撒哈利在他的臨終遺言上寫到:我喜歡小地方,請把我葬在這塊可愛的小地方……
世上許許多多的人,政治家、學者、名門豪客,包括我們普通人,不管這一生是悲壯,是顯赫,是貧窮,是失落,在結束一生的奮斗生涯時,人們往往最想念的是那些深藏于心的小地方,而不是繁鬧榮昌的大世界。如果有可能,人們要回去的地方,恰恰也是那些小地方——仿佛小地方才是我們人生終結的歸途。
小地方,每個人心里都會有一個溫暖、親切的小地方。人們對小地方的感情與眷戀,往往勝過了那些奢侈繁榮的大地方。
人生一世,大多數人是從小地方跑到大地方的。在大地方闖蕩,成名,娶妻生子,安家立業。人們原本是一心要在大地方成就的,可是老了,或歷盡磨難時,不知不覺中,人們向往、眷戀的卻是那些久遠的小地方。
回到小地方去,成了許多人的內心安慰、情感歸宿。正像當初向往著大地方,一定要到大地方去一樣。更像水中鮭魚,自小拼命地游向波浪滔天的大海,老了卻又千里迢迢,不辭辛勞地回來。
尤其是那些歷盡風雨與沉浮的人,想念的不一定是榮華富貴,而是曾經生活過的小地方。據心理學家指出,就是在平常歲月,人們在心理和感情上,也會不斷地回到“小地方”去。以讓心和情感沉靜在“小地方”并在那里獲得溫暖、安寧與舒適??梢?,作為有感情、需要慰藉的人,原本是離不開“小地方”的。
小地方也許遙遠,也許模糊,但在人的一生中,卻是一個不能不有的遙遠歸途。
小地方也許是一座小城,也許是一個小鎮,也許是一座村莊。也許都不是,而是我們內心的某個角落,或是我們人生的某個片段,一定是珍藏著我們感情的地方,是我們自我獨處的一塊私秘心田。
作為人,總是向往著大地方的,一切的愿望也都系在了大地方,正是如此,反而讓我們感到人生虛無縹緲及對高不可攀的畏懼。因此,只有讓心靈不斷地回到小地方,才更能體驗到自我的本質與人性的真實。人們也只有在小地方,才能變得坦誠、善意、放松和自然;只有回到小地方,才能平靜地自省和由衷地懺悔,才能客觀地回味自己的一生。小地方伴隨著的是我們心靈的歸宿,更是我們冥冥之中,歸來而去的圣地天堂。讓我們可以在安安靜靜、不聲不響中去衡量,修補我們磕碰了一生的心。
小地方,天然詩畫的地方。小地方,溫馨安寧的世外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