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29日,《永州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了一條我與同事合作采寫的長篇消息《開辟湘粵第二條黃金大通道促進永州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永藍高速公路正式開工/省委副書記、省長周強宣布開工/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于來山發表講話》,另配若干圖片和新聞鏈接,很有氣勢。若有人問這篇稿件好寫嗎?不知情者一定會說:“好寫呀!把領導的名字排上,把領導的講話寫上,不就得了!”話說得沒錯。可會議開始了,一大串的領導排名在哪兒?幾個領導的講話稿在哪兒?突然有人告訴你,什么資料也沒有,你能不抓瞎嗎?
況且這會議是在施工現場召開的,所有與會領導都來去匆匆。
永藍高速公路開工是湖南省和永州市的一件大事,早一個星期市委宣傳部就做了專門部署,哪些人去采訪,安排什么版面,統一發什么樣的稿,安排得非常仔細。這個月是我值班,這樣重要的活動我當然要參加。部里給了我們3個采訪名額,要求領導掛帥,有文字記者,有攝影記者。我點了曾銳、文偉兩員大將。一個總編室主任、新聞高手;一個采訪部副主任、攝影行家。按事先安排,新聞稿由部里統一提供,去時我們心里格外輕松。但到了現場,情況急轉直下,部里的同志告訴我:沒有任何資料,稿子你們自己去寫。原來這會議是由省政府召開的,講話的基本都是省里的領導,市里根本見不到講話稿,部里的同志也是無可奈何。寫稿我們從來不怕。作為記者,采寫稿件是天經地義的事,由領導機關統一提供稿件本來就不合適。問題是,那么多領導講話,那么重大的工程,還有,那么多領導出席,沒有一丁點兒資料,誰能保證不出差錯呢?
我急了,立即在現場分工:曾銳,你去負責搞材料,要不惜一切手段!文偉,你負責攝影,保證不漏掉一個重要場面!記錄,由我來負責!說干就干,我們三人立即分頭行動。主席臺警衛森嚴,不準靠近。曾銳只得與公安干警套近乎,再設法聯系領導秘書,在領導講完話后第一時間取得講話稿。而我呢,只得赤膊上陣,掏出紙和筆,站在主席臺旁,心急火燎地記錄各位領導的講話。
會議很短,開了半個鐘頭,隨著周強省長宣布“湖南永州至藍山高速公路開工”,禮炮響起,人流散去。人走了,其他新聞單位的人急了,我們弄到了3份寶貴的資料,而他們兩手空空,只得求助于我們了。
這次采訪,也教育了我們。做記者,什么情況都會碰見,按部就班、墨守成規是辦不成事的。只有時時以我為主、主動出擊,才會永遠立于不敗之地。若想“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那首先就要做好準備“踏破鐵鞋”。其實世上“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事是不存在的,“得來全要費功夫”才是生活的真諦。
最后說一句,這稿晚上上版,深夜11點40分時我還在打電話與建設方負責人核實新聞鏈接內容,因為我簽大樣時發現他們提供的背景資料與領導講話內容有出入。12點多鐘時我還請攝影記者特地發來主席臺照片,對著照片一一核實領導的名字和座次。
新聞無小事。保證忠實記錄歷史不出差錯,這是采寫新聞最起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