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防止肩周炎復發
肩周炎又稱肩關節組織周圍炎,是肩關節周圍肌肉、肌腱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的慢性炎癥,50歲左右的人比較常見,故又稱“五十肩”。中醫認為肩周炎因肩部感受風寒所致。如果初期治療不當,將逐漸發展為肩關節活動受限,不能上舉,呈凍結狀。常影響日常生活,穿衣、洗臉梳頭均感困難。嚴重時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也會萎縮,患者極為痛苦。肩周炎急性期治療以藥物為主,恢復期以局部保暖、加強功能鍛煉為主,以達到預防復發的目的。
指揉痛點 肩周炎患者肩部存在很多壓痛點,凡是按壓出現疼痛的部位都是治療的部位。用對側手指按揉患側肩部疼痛的部位,以能忍受為度,每次揉10分鐘左右,可以松弛肩部軟組織,防止粘連。
揉穴止痛 按壓患側合谷、手三里和曲池等穴位。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間,近第二掌骨橈側中點處;手三里穴位于前臂背面橈側上段,陽溪穴與曲池穴連線處,距曲池穴2寸處;曲池穴位于肘橫紋橈側端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屈肘取穴。每次揉按10分鐘左右,可以達到止痛的目的。
甩手晃肩 彎腰、手臂下垂,用力前后、左右擺動手臂,然后做肩關節環轉運動,動作幅度由小到大,由慢到快,每天堅持鍛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防止復發。
爬墻摸耳患者面對墻壁站立,用雙手或單手沿墻壁緩緩向上爬摸,使上肢盡量上舉,然后再緩緩退下,回到原處,反復進行。或者以一側手指越過頭頂摸對側耳朵,兩手交替進行,每天反復20次以上。
消滅腳癬在冬季
提起腳癬,大家都比較熟悉。腳癬常發作在高溫高濕的夏秋季節,發病率很高,很多人都容易被感染上。中醫認為,腳癬是“暑熱之氣”引發了腳的“毒氣”,于是有人便稱為“腳氣”或“腳氣瘡”。
腳癬發作時,腳掌心上長出數個小水皰,小水皰逐漸增加,可變成膿皰,周圍發紅,破裂后形成糜爛面,或者形成鱗屑,不久就向周圍擴散而波及整個腳掌,稱為小水皰鱗屑型。另外,還有趾間白癬和趾甲白癬。腳癬雖為慢性疾患,但在反復發生的慢性過程中皮膚變硬,稱為肥厚型。若強烈瘙癢而抓撓可繼發感染,發生潰爛分泌膿液,也可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結炎
腳癬是由真菌引起的皮膚病。一旦遇上高溫高濕的氣候,這些真菌就會在皮膚內迅速繁殖,使人出現腳癬的癥狀:長出水皰,皮膚干燥,泛白或潰爛,并引起發癢等。每年七、八月份,腳癬最容易復發,互相傳染。許多家庭,無論男女老少,都發生腳癬,這在臨床上是常見的。引起腳癬的真菌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卻怕寒冷,怕干燥。因此,雖然夏秋季節腳癬表現得很猖獗。但到了冬季,這些真菌則會侵入皮膚角質層較厚的部位“躲藏”起來,在冬季,腳癬看上去好像已經痊愈,但這些真菌仍然存在,到了第二年夏季,又會復發,腳癬不易痊愈,是由于白癬菌寄生在藥物難以浸透的角質層中,而且在白癬菌中,大都是抗藥性強的石膏樣毛癬菌。
在夏季,當腳癬復發時,患部會因為炎癥而糜爛,藥物的效果極難發揮,而冬季,雙腳很干燥,此時如采取斷然的治療措施不會引起副作用,并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冬季是消滅腳癬的最佳時期。治療的方法很多:(1)用大蒜汁涂擦患處或用生半夏加醋浸泡一周后涂擦患處,對殺滅霉菌治療腳氣有很好的效果;(2)使用克霉唑軟膏或派瑞松,一周后基本上能殺滅腳氣霉菌;(3)用醋水每天浸泡雙腳20分鐘,效果也很理想。當然,關鍵是注意個人衛生,對穿過的鞋襪徹底消毒,避免再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