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23日,青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建軍60周年海上閱兵式拉開大幕。除了海軍3大艦隊共25艘戰艦參加之外,來自14個國家的21艘國外艦艇也應邀前來,共襄盛舉。英國BBC臺稱之為“海上奧運會”。最熟悉法國海軍“葡月”號導彈護衛艦
要評選本次海上閱兵,中國觀眾最熟悉的臉,“葡月”號當仁不讓。這艘1992年下水的花月級護衛艦在27年服役生涯中已經7次訪問中國。南海艦隊湛江基地,東海艦隊黃浦江碼頭都留下過“葡月”號的身影。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斷地遠航,訪問各個國家本身就是花月級護衛艦的使命之一。
花月級護衛艦在法國海軍官方花名冊里屬于“警戒護衛艦”或“巡邏護衛艦”。1986年為取代日益老舊的里維埃艦長級護衛艦部署海外而決定建造。簡言之,它的使命就是巡視法國海外殖民地,顯示法國海軍的力量存在。基于此,輕巧實用是花月級的追求,而高端的技術和先進的性能則與這6艘法國海軍二線艦只無緣。
花月級的滿載排水量只有2950噸,在護衛艦里也算小個頭。它的艦長93.5米,艦寬14米,長寬比達6.88,世所罕見,所以其穩定性及耐波性相當好,這是花月級追求遠洋適航行的必然結果,付出的代價就是艦體阻力大,最高航速只有20節(但以15節航行時續航力卻高達1.8萬公里)。花月級的武備并不突出,無非是主炮加速射炮加反艦導彈的低端配置。
花月級首艦“花月”部署在印度洋,“牧月”號、“雪月”號、“風月”號在太平洋服役,“葡月”號部署在法屬圭亞那安的列斯群島,“芽月”號則是“貞德”號航母的護航艦艇。其中“葡月”號在1992年1月17日在大西洋造船廠安放龍骨,1993年12月20日加入法國海軍。它也是花月級中唯一一艘沒有將機庫上方的機關炮更換為“辛巴達”雙聯艦空導彈的。
最高調印度海軍“孟買”號驅逐艦
印度海軍“孟買”號導彈驅逐艦是最早公開宣布參加青島海上閱兵式的外國艦艇。3月21日,印度官方宣布,導彈驅逐艦“孟買”號、“藍威爾號”、導彈護衛艦“坎嘉爾”號與綜合補給艦“喬迪”號組成艦艇編隊啟程前往青島。
“孟買”號作為德里級導彈驅逐艦第三艘艦,于1992年12月12日在印度馬扎崗船廠鋪下龍骨,1995年3月20日下水,2001年1月22日正式服役。相信熟悉海軍艦船的軍迷已經看出,從開工到服役長達9年的建造周期對于一艘6000噸上下的驅逐艦而言實在是太-長了。據稱,這是因為德里級是印度建造的最大噸位的作戰艦只,在方案制定時,又捏合了俄羅斯現代級、卡辛—II級驅逐艦以及印度國產的哥達瓦里級護衛艦的眾多技術,在整合上遇到了問題,所以工期拖延。這種現象也廣泛存在于印度國產的武器系統上,譬如“大名鼎鼎”的阿瓊主戰坦克和LCA輕型戰斗機。
德里級驅逐艦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的技術結晶,是印度海軍為水面艦隊準備的旗艦,同時也擔負著航母護航任務。目前,“孟買”號和另外兩艘德里級驅逐艦一道隸屬西部艦隊驅逐艦支隊,以孟買港為基地。
最前衛 新加坡海軍“可畏”號導彈驅逐艦
大斜面艦體,一體化桅桿,最前衛外形獎,新加坡“可畏”號隱身護衛艦不遑多讓。
“可畏”號是同名艦級的首制艦,由法國洛里昂船廠建造,根據法新雙方于2000年簽署的合同,除了提供六艘護衛艦外,DCNS還向新加坡轉讓了可畏級護衛艦的生產技術。
可畏級護衛艦實際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拉斐特級隱身護衛艦的升級改進版本,除裝備有現代化的作戰系統外,在建造過程中還更大規模的運用了能夠降低雷達反射截面的隱形技術。是目前東南亞最先進的水面戰艦。
最兇悍俄羅斯海軍“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
參加青島海上閱兵式的國外艦艇中,“瓦良格”號導彈巡洋艦毫無疑問是噸位最大、火力最兇猛的作戰艦艇,受到海軍迷和廣大公眾的追捧。高大威猛的形象加分自然是吸引眼球的因素,“瓦良格”號所屬的光榮級巡洋艦與中國海軍的“緋聞”也是一個重要原因。2002年,烏克蘭總統庫奇馬訪問中國時,西方就有傳聞稱,烏有意將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烏克蘭”號賣給中國。而就在那一年的10月,“瓦良格”號作為俄太平洋艦隊旗艦參加了日本海上自衛隊成立50周年閱艦式。
“瓦良格”號是光榮級第3艘,在前蘇聯時代原名“紅色烏克蘭”號。1992年,“瓦良格”號被部署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它常與現代級、無畏級驅逐艦、阿庫拉級核潛艇一道出沒在日本海,總是吸引著日本海自和美國第七艦隊的關注目光。
“瓦良格”號滿載排水量達11200噸,裝備有號稱“航母殺手”的SS-N-12“沙箱”遠程超音速反艦導彈(俄羅斯編號P-500玄武巖),可攜帶1000公斤高爆彈頭或35萬噸當量戰術核彈頭。16枚“沙箱”兩個一組,分四排布置在艦艏兩側,視覺沖擊力驚人,這也是光榮級最重要的外形識別特征。
有意思的是,俄國海軍史上,被命名為“瓦良格”號的很多,而且大多部署在遠東。日俄戰爭期間,由美國費城克倫普船廠建造的“瓦良格”號巡洋艦就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當時,遭到突然襲擊的“瓦良格”號孤軍奮戰,最終自沉于濟物浦港(今仁川港)內。
1997年,光榮級“瓦良格”號訪問了仁川港,1999年,還訪問過上海。
最曖昧韓國海軍“獨島”號兩棲攻擊艦
它到底是兩棲攻擊艦,還是直升機航母,或者干脆就是一艘輕型航母?最暖昧獎頒給韓國海軍“獨島”號最合適不過。
“獨島”號2005年下水時,韓國總統盧武鉉曾表示,它表達了韓國自主國防意志,是韓國海軍發展的里程碑。同時,將日韓兩國有激烈爭議的獨島作為韓國海上最大兵器的命名凸顯韓國與日本爭奪有爭議領土的軍事和政治決心。
據韓國時報2009年3月1日報道據,美國國防采購計劃局人士表示,韓國正在尋求引進美國洛·馬公司的F-35B短距起飛垂直降落型飛機,裝備“獨島”號兩棲攻擊艦。看來,它還將與假想中的日本對手大隅級兩棲攻擊艦一起繼續曖昧下去。
最明星美國海軍“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
“菲茨杰拉德”號導彈驅逐艦是美國國會授權建造首批29艘阿利·伯克級艦的第12艘,1994年1月29日在緬因州巴斯造船廠下水并于1995年10月14日服役。目前常駐日本橫須賀港,曾參加2006年11月在南海海域舉行的中美第二階段海上聯合搜救演習。
“菲茨杰拉德”號自服役以來,迎接了多次檢查和參觀,成為人們了解美國海軍的一個窗口,曾是圣迭戈港的“明星艦”。而且官兵們也積極參與當地的社區活動,包括:治理海灘環境、小學輔導計劃和在“環太平洋—2000”演習期間與盟國海軍官兵交流學習等等。另外,“菲茨杰拉德”官兵參加的救援工作在太平洋艦隊驅逐艦中也是最多的。
最親切孟加拉目海軍“奧斯曼”號導彈護衛艦
15000噸的“獨島”號,11000噸的“瓦良格”號,8000噸的“菲茨杰拉德”號,在這些龐然巨物的映襯下,孟加拉國海軍1500噸的“奧斯曼”號護衛艦顯得那么的不起眼,但它身上背負的歷史卻引得觀者云集。
前后雙主炮;舯部交叉布置的四聯裝反艦導彈發射裝置;敞開式雙37毫米高炮,很濃厚的上世紀80年代中國海軍護衛艦特征。是的,你沒有看錯,“奧斯曼”號的確是中國制造,不僅如此,它的前身——中國江湖II級護衛艦“湘潭”號(舷號556)——還是中國海軍的功勛戰艦。1988年,“湘潭”號和“鷹潭”號以及“南充”號護衛艦在南沙群島并肩作戰,“3·14”海戰一戰揚名。戰斗中,“湘潭”號擊沉了越南海軍605號武裝運輸船。退役后“湘潭”號出口給了孟加拉國,改名“奧斯曼”號,至今,“奧斯曼”號的艦艇軍官會議室墻上還掛著鑲嵌中國海軍標識徽章的畫框,畫兩邊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貝雕《海濱之春》和《松鶴圖》。
二十年過去了,功勛戰艦在異國奉獻余熱,而代替它昂首站在中國海軍艦列中的是4000噸的江凱級054A導彈護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