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國防工業起步較晚。二戰結束后,一度依賴美式裝備的韓國政府對本國的國防工業并不重視,這種情況直到20世紀60年代未才有所改變。經過40年發展,日前的韓國國防工業已經實現了從仿制到自主研發,再到部分產品跨入世界一流水平的驚人飛躍。
國防工業自主源于“尼克松主義”
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韓國并沒有自己的軍工體系。當時韓國所有的裝備都由美國包攬,因此在很長時間內并沒有想過要自己花錢建立軍工企業。
然而,之后爆發的越南戰爭徹底改變了這個看似“美好”的局面。由于越南戰爭的失敗和國內經濟的壓力。美國總統尼克松決定改變從前那種由美國一家承擔防務,而盟國悶頭發展經濟的合作模式,開始要求盟國自己加強防衛力量,與美國一起分擔防衛任務。這就是著名的“尼克松主義”。“尼克松主義”出臺后,德國,日本,韓國等國的反應各不相同。因為對于前兩個國家來講,本身都具有雄厚的工業體系和軍工人才。但是對于韓國來講,情況就不同了,自身工業體系尚不完善,而且也從來沒有研制和生產武器的經驗,要想一切自己干,談何容易。于是當年的韓國樸正熙政府只能再次硬著頭皮請求美國的幫助。而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也認為只要能減輕自己的負擔,出點錢和技術沒有多大問題,何況韓國在美國的戰略棋盤上還是一顆非常重要的棋子。于是,美國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韓國的請求。就在選種戲劇般的情況下,韓國走上了自己發展國防工業的道路。
頗具特色的國防工業體制
目前韓國政府對國防工業的管理主要由國防部負責,經濟企劃院和商工部密切配合。經濟企劃院、商工部、國防部共同負責軍事工業的規劃和國防經費的分配以及軍工企業優惠政策的制定,商工部下轄的機械工業局的軍工相關部門也參與對軍工企業的管理。
針對韓國軍工生產企業大部分是私營企業的現實,韓國政府采取了合同管理的辦法。具體管理形式是:國防部同各軍種協商確定發展項目,制定武器生產計劃,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開發局負責研究和發展工作,并根據樣機試驗結果和生產質量選定承包商,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采購局則負責采購事宜,其職能包括批準合同,監督合同執行等。這種由政府掌握最終決策權和仲裁分配權的辦法避免了美國,歐洲等西方國家各廠商互相競爭所造成的投資浪費和資源分配重復。可以說,這也是韓國國防工業的一大特色。
當然,韓國也不是對所有武器都要求自己研制和生產,而是采取了比較靈活的購買,引進技術,消化吸收,最后為我所用的政策。比如對韓國目前不能生產,而軍隊又急需的武器,韓國政府采取的就是直接從國外購買的措施。但是,在簽訂這種購買合同時,韓國往往要求外國企業轉讓技術、培訓人員以及進行補償貿易,對數額較大的進口武器裝備,都要求外國供應合作商提供至少50%的補償,以使本國企業從中獲得合作制造武器裝備零部件的機會,最終過渡到取得許可證在本國生產該型武器裝備。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迅速提升軍力,而且還能獲得寶貴的先進技術,提高本國的科研生產能力。


韓國的國防工業雖然發展迅速,而且也確實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但是其整體軍工實力并未達到世界一流,尚處于許可證生產,合作生產向自行研制生產過渡階段。因此,韓國政府近年采取了多項具體措施,以進一步提升國防工業的整體水平:
投資力度加大 雖然韓國政府對本國國防工業相當重視,扶持力度也不能算小,但長期以來資金一直是制約韓國國防工業發展的主要障礙。不過隨著近年韓國國防預算和軍費開支的增加,這個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根據2006年韓國議會通過的《2020年國防改革計劃》,未來13年韓國的軍費開支將保持高速增長。韓國國防部在2007年9月20日發表的聲明中稱,韓國政府在2008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將國防預算額調至26.7萬億韓元(約290億美元),較2007年度增加2.21萬億韓元,增幅達到9%,國防預算額占全部財政預算的15.2%。此外,韓國國防部2007年11月9日首次發布國防科技中長期發展報告,提出在2024年底前將國防科技水平提至世界第八的目標。為了實現該目標,同時加速韓國武器裝備現代化,使韓國能夠在2020年前用自己的技術開發尖端武器系統,韓國國防部將在2010-2014年間把國防科研費用在軍費支出總費用中所占比例提高至7%,并將于2014-2024年間將這一比例提高至10%。韓國政府的上述舉措使得韓國國防工業界大為振奮。
實施兼并重組 在提高研發費用及國防軍費的同時,韓國還積極推進國防工業的結構重組。國防工業的兼并重組使得韓國國防工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形成了實力相當、優勢各異的大型承包商,有利于集成先進技術,提升韓國國防工業的整體競爭力。在政府的支持鼓勵下,韓國國防工業開始“強強聯手”。韓國航空航天工業(KAI)公司就是韓國政府企業重組政策的一個成功案例,該公司由三家韓國飛機制造商(三星航空航天公司、大宇重工和現代航空航天公司)組成,負責韓國的全部民用與軍用航空航天計劃。該公司參與了多項持續研發技術,其中包括T-50高級教練機、KT-1初級教練機、韓國戰斗機計劃階段Ⅱ(KFP-2)、無人機、韓國多用途直升機(KMH)和海上巡邏機計劃,以及軍用電子系統和復合材料的相關開發計劃,積累了大量的技術經驗,領導了韓國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
出臺激勵政策為促使國防工業的發展,韓國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法規,如《國防工業特別法》,《防務稅法》,《造船工業振興法》等,給予軍工企業大量優惠政策,如提供長期、低息優惠貸款,取消為生產武器而進口貨物的關稅和限額,給予軍工企業稅收優惠,包括免除關稅、營業稅、增值稅,對軍品合同實行預付定金和臨時支付的辦法等。對一些重點軍工企業,則由政府提供大量直接經費支持。
除了制定相應的法規外,其它鼓勵企業技術創新的重大激勵措施還包括,規定私營企業可為技術開發、技術情報和研究開發人力及設施等開支提取儲備基金,這筆儲備基金可享受三年稅收減免;私營企業研究機構承擔或參與核心技術、基礎技術、不可替代技術等國家研究開發項目任務的,政府給予研究開發經費50%的補貼等資金扶持。在這些政策的推動下,韓國已擁有自主研制包括萬噸級大型兩棲攻擊艦、“神弓”雙通道紅外制導防空導彈、T-50高級教練機等高技術武器裝備的能力。
推動武器出口 近十年來,韓國國防工業發展迅速,除了常規武器本土化外,韓國政府也積極采取各項措施,推動武器出口。2007年,韓國政府大力促進軍用飛機、坦克以及潛艇等產品的對外出口。截至2007年9月,韓國武器裝備出口額已達到19億美元,比2006年同期的2.6億美元增加了430%。6月,土耳其宣布與KAI公司簽署了一份價值4.5億美元的合約,購買數十架KT-1初級教練機。這是韓國新生國防工業上升的一個信號,使韓國國防工業獲得了極大的鼓舞。此外,2007年6月,土耳其還決定從韓國進口XK-2“黑豹”新型水陸兩棲作戰坦克技術,合同總金額超過5.4億美元。據報道,韓國政府正在與印尼政府討論兩艘209型潛艇和兩艘輕型戰艦的購買合同。如果印尼政府批準這項價值7.5億美元的采購合同,對韓國的潛艇制造工業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與此同時韓國T-50高級教練機也在競爭阿聯酋的高級教練機采購計劃。阿聯酋計劃購買50-60架飛機,總價值高達20-30億美元。如果能夠獲得這一采購項目,將是韓國國防工業歷史上最大的一筆外售合同。韓國還打算制定一套“武器租借”法案,以免費或有償方式向外國軍隊租借國產武器。這項法案如果獲準實施,勢必能擴大韓國的武器出口。
結束語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韓國國防工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韓國國防產品已逐漸打入國際市場。韓國是亞洲第三、世界排名第十一位的經濟強國,韓國國防工業的發展對于整個亞洲國防工業具有重要作用。在努力成為世界出口經濟大國的同時,韓國正逐步擴大其國防工業產品在亞洲市場的占有率。未來,韓國國防工業將繼續向前推進,韓國作為亞洲國防工業中心的重要性將不斷提升,并將對亞洲國防工業的發展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