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關島)是美國在太平洋地區軍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美國由誰當總統,美國在亞洲的安全政策都不會改變。”
——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
今年5月31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對外宣稱,美國將投資150億美元用于在關島修建大型軍事基地,以增強兵力的遠程快速投送能力和對亞太地區突發事件的應對能力。兩個月后,大約130名地勤人員和5架F-22“猛禽”戰斗機進駐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8月29日,美國通用電氣船舶公司正式向美國海軍交付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新罕布什爾”號。據悉,該潛艇服役后將部署在關島,與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海狼級攻擊核潛艇,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一起組成龐大的戰略威懾力量。種種跡象表明,美國這段時期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布局,除了本身的戰略性調整之外,其具體指向性也極為明顯。
F-22,B-2進駐關島
今年7月18日到8月2日期間,來自阿拉斯加的艾爾門多夫空軍基地第90戰斗機中隊大約130名地勤人員和5架F-22“猛禽”戰斗機進駐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五角大樓的解釋是,這次部署是為“滿足亞太地區的安全需要”。
事實上,F-22戰斗機已經不是第一次來西太平洋了。2007年2月,弗吉尼亞州的美國空軍蘭利空軍基地第27戰斗機中隊的F-22和勤務人員就曾部署到日本沖繩空軍基地。但是,與第一次部署沖繩相比,此次F-22進駐關島顯然更具實戰意義和攻擊性。
分析人士認為,“猛禽”的第一次部署更多的是適應性和展示性的部署,其目的是向亞太地區國家展示它的強大威力,參加的演習內容也不過是和日本航空自衛隊進行合練,并不包含對地攻擊任務。而時隔一年后“猛禽”顯然已是羽翼豐滿,此次部署一來就進行高強度的、有針對性的演習和訓練,實戰氣氛明顯更濃。韓國聯合通訊社和一些日本媒體則認為,美國在關島部署F-22,主要就是為了遏制中國軍力的擴張。關島距離中國東海岸僅相距1800英里(約2800公里),F-22從關島起飛,僅需要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就可對中國東南部地區的目標進行打擊。此外,F-22還具有極強的隱身能力,可深入腹地實施高效而精準的打擊。因此在關島部署F-22,“對中國來說無疑是一種威懾”。

今年1月23日,一架美軍B-2隱形戰略轟炸機在關島空軍基地內墜毀,這也是該型轟炸機首次發生墜毀事件。原先美國空軍的B-2轟炸機全部駐扎在密蘇里州的懷特曼空軍基地,但自2004年起,美國空軍每年會派出數架該型轟炸機與B-1和B-52轟炸機輪換進駐關島。國際軍事觀察家認為,美軍讓戰略轟炸機輪換進駐關島有其深遠的戰略意義。一旦F-22和B-2同時存在,將對亞洲國家的空軍構成前所未有的威脅。
除了頻頻調兵遣將之外,安德森空軍基地的硬件設施也將得到擴建更新。根據計劃,美國空軍將在未來5年到10年時間里向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投資10億到20億美元用來擴大基地的規模。美國軍方認為,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在支援空軍進行全球作戰時有3個明顯優勢:一是關島是美國的領土,亞太地區一旦發生突發事件,美空軍可立即做出反應而無需事先獲得其他國家的同意;二是安德森空軍基地所處的戰略位置可保證由此起飛的美戰略轟炸機在12小時內打擊亞太地區的任何目標;三是安德森空軍基地的支援設施十分完善,只需稍加改進就能支援戰略轟炸機的作戰行動。因此,位于關島的安德森空軍基地必將成為21世紀美國最為重要的空軍基地之一,并在未來的作戰行動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核潛艇大搬家
美國空軍在安德森空軍基地大興土木的同時,美國海軍也在積極建造新的碼頭基礎設施。據悉,未來有包括核潛艇在內的15艘艦艇將部署在關島基地。其中,6艘洛杉磯級攻擊型核潛艇即將從美國東海岸部署到西海岸,而新下水的弗吉尼亞級核動力潛艇也即將加盟關島阿普拉海軍基地。調整之后,部署在太平洋的潛艇將占到60%,留在大西洋的潛艇則下降到40%。這個局面跟冷戰時恰好相反。軍事專家認為,美軍潛艇的“東西大挪移”,正好畫出了美國軍事防御重點轉移的軌跡。一旦西太平洋地區發生突發事件,攻擊型核潛艇從關島出發,2天內便可潛航至菲律賓外海或臺灣周邊地區,4天之內就能抵達日本、印尼、澳大利亞北部和馬六甲海峽。從夏威夷出發,時間大約需要增加1倍以上;如果從美國本土西海岸出發則要增加兩倍以上;而如果從美國東海岸增援的話,必須通過巴拿馬運河或繞道阿根廷南部的麥哲倫海峽,更是遙遙無期。因此,強化關島的海軍特別是潛艇力量,必將強化美軍的遠程戰略攻擊能力。如果聯想到近年被美國媒體屢屢炒作的所謂“中國潛艇危險論”,美海軍此次核潛艇大搬家目的也就不言自明了。
美國最西邊的領土——關島簡介
關島是馬尼拉海灣和珍珠港之間最好的天然良港,也是美軍西太平洋基地中規模最大,地位最高,設施最完善的戰略核心基地,被稱為太平洋的十字路口。該島位于太平洋西部馬里亞納群島南端,總面積為549平方公里。該島東距夏威夷5300公里,北距日本2500公里,西距我國臺灣2500公里,處于西太平洋的心臟位置。
1565年1月6日,西班牙人率先登上關島,并宣布該島為西班牙所有。19世紀末美西戰爭后,美島被正式割讓給美國。1941年,日本占領關島,3年后美重占關島,并在島上建設大型軍事基地。冷戰時期,關島成為美國遏制蘇聯的戰略“橋頭堡”。在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作為重要的海,空基地,關島在集結兵力,運送彈藥與物資,支援遠程轟炸等方面,曾發揮過重要作用。冷戰后,美一度削減關島駐軍,并取消了戰機的永久性部署。近年來,美國不惜耗巨資擴建關島基地,其裝備之多,規模之大、技術含量之高,都為美國自越戰以來所罕見。美國如此“大手筆”,動因主要在于進一步提高戰略威懾能力,嚴密監控、誘導亞太地區安全局勢向美國希望的方向演化。目前,美軍在關島已建有阿普拉海軍基地,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和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
結語
美國國防部《國防戰略報告》提出,21世紀上半期,美國的軍事戰略重心將轉向亞太地區。美國對亞太地區軍事戰略進行調整,早在布什政府上臺伊始就已精心策劃,目的在于由原來的“前沿部署”轉變為“靈巧進入”,增強美國海外駐軍遠程快速投送和機動能力,擴大美國的戰略縱深,牢牢掌控“不穩定因素增多的”亞太地區。美軍為達到在亞太地區“快速機動、精確打擊、遏制危機、先發制人”的戰略目的而傾力打造關島基地,可以說就是這一動向最為有力的一個例證。用一位美軍將軍的話說,關島這個美軍在亞洲的“戰略漂浮島”,已經轉移到了雷達屏幕的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