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與VC談起挑選項目的標準,幾乎無一例外,“人”都被列為最重要的因素。“投資就是投人”,似乎成了一句被濫用的“廢話”。
當我們與硅谷天使投資人邱俊邦先生經過長時間對話后,他同樣傳遞出的是這一極為簡單樸素的準則。當他最初投資鄧鋒等人創立的NetScreen公司時,只因看到“他們很刻苦,跟我們最初創業時一樣”,后來投資內地的唐橋科技時,他和朋友周順圭也是有感于創始人的人格。邱俊邦認為,公司的成功最重要取決于人格,并非技術等因素,如果創始人誠懇、正直,公司就不會差到哪里去。
仔細想想,這一準則并不僅僅適用于投資領域,在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關注的特許經營行業同樣有效。作為現代社會最具魅力的一種經營模式,特許經營正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視為快速擴張的途徑,也被很多創業者當作快速起步的方式。然而,在中國這一不成熟的市場上,我們總是不斷看到或聽到已具相當規模的特許經營企業瞬間衰落的現象,也屢有加盟者上當受騙的消息。
特許人想借著加盟者的資金、網點實現低成本快速擴張,而加盟者則想搭乘特許人的品牌、技術、經營模式的快車,成就低風險的創業夢想。急切的心態使得雙方都很難真正冷靜下來,用最基本的準則進行選擇。結果是,特許人因為選擇了不適合的加盟者,而損害了自己的品牌;加盟者若選錯了特許經營品牌,則徒耗人力、財力、物力。人們習慣于將原因歸結為“市場不成熟、法規不健全”,認為這是必經的發展階段。
其實,光抱怨大環境沒什么實際意義,對于每一家特許經營企業和每一個加盟者來說,如果都能踏踏實實做好自己的事情,就是對大環境最大的貢獻。在選擇合作伙伴的時候,能夠不被“利益”蒙蔽,從最基本的“人”的因素出發,定會大大減少“悲劇”的發生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