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點評人:張伯駒(自然之友工作人員)
環保部回應
“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燒問題爭議”
環保部環評司司長祝興祥代表環保部3月11日在記者會上公開表示了對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燒廠興建問題的態度:
第一,六里屯垃圾焚燒廠應該進一步論證。首先是北京市環保局1995年審批了該項目依托的垃圾填埋廠的環評,并明確提出了填埋廠外界500米左右不應該新建永久性住宅,現有建筑予以搬遷的要求,但是這個論證沒有認真地落實,廠區周圍的人口數量和環境功能實際發生了較大變化。
第二,要更大范圍地聽取公眾意見。2005年11月以來,這個項目周圍,我們的城市規劃沒有得到很好地實施和控制,周邊居民顯著增多,導致可能受項目潛在環境風險的人數明顯增加。我們注意到,公眾已經通過群眾來信、上訪等形式對該項目產生的環境影響表示了關注。因此,該項目建設之前,有關部門應該在更大范圍客觀、全面、公開地征求公眾意見,并做好溝通和協調工作。
第三,未經核準不得開工建設。在完成進一步專家論證和更大范圍征求公眾意見之后,這個項目的建設單位應該將進一步論證的過程和征求公眾意見的結果,報送北京市環保局核準,北京市環保局核準后應該公告,如果未經公告,項目不能開工建設。
來源:中國新聞網 2009年3月12日
評點:對環保問題有爭議其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如果不經過社會討論就讓一些極有爭議的項目強行上馬就是最不正常的事。興建垃圾焚燒廠的利與弊,絕不能簡單地定性——相信更多的討論一定會有助于爭議問題的解決,因為它的目的不是要證明誰對誰錯,而是要最大限度地避免大家一起犯錯。
53件涉及環保、生態、飲用水安全等方面的議案已交人大審議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3月13日在表決通過政府工作報告、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及其他重要報告的決議后,在京落下帷幕。
據了解,在本次大會上,代表共提出議案518件,其中,由3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的議案509件,由代表團提出的議案9件。 代表所提交的議案涉及經濟、社會以及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其中53件涉及環保、生態、飲用水安全等方面,已交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審議。
記者從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秘書處了解到,今年“兩會”期間,代表們向大會提交的有關環境保護的議案主要集中在《關于修改環境保護法的議案》、《關于制定自然保護區法的議案》及《關于制定農村環境保護法的議案》等熱點和難點問題上。
來源:《中國環境報》2009年3月16日
評點:在去年全國兩會的政協提案中,環境資源類提案只占立案提案總數的2.06%。與之相比,今年的人大議案中關于環境生態的比例(約10%)明顯高了很多。這樣的對比不夠科學,但似乎沒有辦法——每年兩會的提案議案并不是公開的,所以很多內容和數字都很難直接獲得。對于今年的人大議案,我們有兩個期待:期待議案內容更加公開透明;期待議案的回復和受理情況能夠真正帶來改善。
武漢首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
實現資源循環利用
湖北省首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在武漢青山區開張。超市將按2元/公斤的價格回收廢舊電器,防止電子垃圾污染環境。青山區與格林美公司合作,開設了首個電子廢棄物回收超市,探索政府引導、市場運營、社會參與的電子廢棄物回收處置新模式。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3月30日
評點:電子垃圾這個詞匯已經漸漸為公眾所知,社會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個人投身于使電子垃圾“變廢為寶”的事業中。但是,近年來我國電子廢物回收體系之無序、二次污染之嚴重也不容忽視。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近日國家終于出臺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使得相關產業鏈的運行有法可依。
當然,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實現電子垃圾的有序利用,并不是僅靠立法就可以徹底做好的,還必須建立、健全架構完善的回收體系和集中處理體系,同時需要推動公眾在購買電子產品時做到“綠色選擇”。
香港燈箱光污染擾民
環保NGO呼吁立法管制
據香港《明報》報道,香港住宅區將軍澳的大型私人住宅新都城過去半年在商場加裝了12幅5層樓高的巨型燈箱招牌,強光不單入侵只有一條馬路之隔的欣明苑,更射到遠達4公里以外的魷魚灣村。
香港“地球之友”有關光污染的調查發現,50名受訪的立法會及區議員之中,66%認為光污染最大的來源是廣告招牌,但有近一半議員表示現在的投訴渠道無效,35%認為應立法管制。
來源:《中國環境報》 2009年3月23日
評點:身在城市的你請閉上眼睛想一想,你有多長時間沒有在身邊看到螢火蟲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光污染不僅使得夜蟲遠離我們,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我們的情緒和健康。有這樣一句話,值得我們思考:“許多人已經失去了夜空,而正是我們的燈火使夜空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