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5月份
機構大事
3月28日,舉辦自然之友年會暨十五周年慶典。
3月27日,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來訪自然之友,與李波、張伯駒、易懿敏討論綠色傳播項目進展事宜。
4月15日,李波與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總裁Stephen B.Heintz、中國南方項目主任郭慎宇座談,討論自然之友的“低碳家庭”項目。
4月23日,李波做客新浪,話題:“李波:自然之友特別關注城市發展”,與嘉賓王石就垃圾分類議題作了探討,可能將合作推動垃圾分類工作在城市社區的實踐。訪談網址:http://news.sina.com.cn/c/2009-04-23/123717672647_2.shtml
4月24日,法國駐華大使館文化科技合作處環境事務官員陸明莉、彭旦文拜訪自然之友,李波、楊東平、易懿敏接待。
4月29日,接待雷蒙·麥格賽塞獎基金會項目官員Samodio來訪,與李波交流獎項中國地區侯選人的情況。
教育活動部
項目工作
“羚羊車”在春天出發!
3月份開始,“羚羊車”與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生物課外小組的20多名學生一起,進行了“低碳家庭”校本課程嘗試,學生們自己選定研究課題,提出改善措施、實施方案,提高了他們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月13日,世界水日前夕,“羚羊車”帶著專家來到“五一小學”,為這里的全體一年級及部分二、三年級的師生開展了一次“節水小先鋒”的講座?!傲缪蛴霸骸笔恰傲缪蜍嚒痹?009年新開設的一個活動內容,作為“羚羊影院”的第一站,3月17日將一部生動有趣的動畫片《機器人總動員》送進了密云大城子中心小學。50多名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觀看了影片,在愉快地觀影的同時,對垃圾與人類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思考。
3月20日,羚羊車與“北京野生鴛鴦項目”合作為豐臺四合莊花鄉小學的兩個年級近60名學生開展了以鴛鴦為主題的室外教學活動。同學們在與培訓老師的互動中,學習鴛鴦相關基本知識(主要是外形特征),了解了鴛鴦生存現狀。
4月4日,羚羊車與來自師大附小的同學和家長一起進行了以“大樹的朋友”為主題的親子自然體驗活動。在明媚的春光中,同學們不僅增長了樹木知識,在活動中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同時感受到了一次與眾不同的與自然親近的方式。
4月12日,“羚羊車”與農科大附小的近30個家庭一起來到門頭溝靈溪種植“親子林”。此次種植活動選擇了適宜靈溪地區生長的樹種。揮鎬培土間,傳遞著“適地適樹”的這一原則理念。
4月9日,羚羊車受“美境”項目邀請在順義漢石橋為“美境”項目的老師進行了半日的戶外參與式自然體驗活動培訓。
4月23日,羚羊車參與了“贈予亞洲”活動,通過與與會者的互動游戲,為與會者展示了羚羊車過去一年的活動。
綠色選擇
飛劍公司認購3500冊2009版《綠色選擇生活指南》。
三次春季植樹活動
4月11日,自然之友的會員和部分21世紀教育研究院的朋友們共同參加了龍門口植樹活動。因為現場來的人比報名的要多,工作人員就坐在汽車的引擎蓋上。這次活動中有兩個特殊的會員,自然之友理事梁曉燕老師和會長楊東平老師。一路上,在工作人員孔繁雪等人的帶領下,氣氛十分活躍,大家互相很快熟悉起來。植樹的過程也很順利。
4月18日,來自雪花恩布拉科壓縮機公司的員工20余人來到位于靈溪的植樹點。在工作人員張巳瑛等人的帶領下,員工們不僅親手植樹,還認識了很多野外的植物,培養了團隊感情。很多人也愛上了靈溪的野趣。
4月26日,來自殼牌公司的員工約70人參加到龍門口植樹活動中。途中吳悅和張伯駒等工作人員進行了自然之友宣傳和介紹、植樹知識介紹以及自然名游戲。到達龍門口,經過村民的專業講解后,大家自己挖坑種植,樹苗為70棵棗樹和幾十棵香椿樹。其中有一個11歲的小姑娘叫柴雨桐,她一個人來參加植樹,而且這已經是她第二次參加自然之友的植樹活動了。
在此特別感謝為植樹活動提供支持的靈溪科普教育基地及其工作人員,龍門口村村委會,沿河城千彩翎峰避暑山莊,及參與我們活動的會員和志愿者。
美境行動
4月,推廣暨教師培訓在順義開展,四十余名京郊教師參加了活動。教師們表示了解到對如何參與項目,而且對漢石橋濕地戶外培訓留下了深刻印象。目前項目已經進入方案設計、征集階段,共收到40余所學校的百余份方案。
發展合作部
自然之友與美國麻省理工(MIT)、中國科技大學、NGO發展交流網、中山大學合作,共同推進中國西部的草根NGO在互聯網技術和應用WEB2.0的系列培訓。4月20、21日,自然之友等其他四家主辦機構在昆明召開了第一次工作委員會會議。
項目工作
會員小組學習網絡項目
4月4日~6日,會員小組學習網絡成員在深圳舉辦了第四次學習網絡活動,針對“會員小組對外合作與倡導”進行了學習分享,內容包括倡導主題培訓、倡導與合作的案例分析與點評、北京辦公室傳播、倡導計劃及現有網絡傳播渠道介紹。
在此感謝深圳小組認真細致的會務籌備,感謝倍能中心專業的培訓與現場協調,感謝陳宇輝(香港綠色和平)、馮永鋒(自然大學)分享了精彩的項目案例。
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國民間協作網絡
完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案例集》的印刷,并已郵寄給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網絡中的150多家NGO。
中國環境NGO在線(GREENGO)
為了推動環境NGO的機構管理和財務信息公開,中國環境NGO在線作為本土環境NGO信息交流平臺開辟了“機構年報專欄”,歡迎大家訪問www.greengo.cn了解環境NGO動態及財務信息。
4月22日(地球日),中國環境NGO在線推出了“人才供需平臺”,旨在直接回應環境NGO對從業人才的巨大需求,同時緩解社會日益增長的就業壓力。有志從事環境NGO工作的求職者及NGO、綠色企業等環境領域的用人單位即可通過“人才供需平臺”發布求職、招聘信息,尋找到合適的人力資源。
“災后學校重建綠色行動”項目
3月初,由于當地重建規劃需求,茂縣黑虎小學重建校校址異地。在原校址東北方向150米左右,學校建校方案有些許變化。由于占地面積有少量增加,室外設計方面有所改進。
3月下旬,確定了造價單位及審圖單位,與兩方簽訂協議。壹基金為更好地協助本項目順利完成,特邀請四川某項目管理公司協助本項目給予專業性的支持。
4月上旬,學校重建施工圖修改完成,并移交審圖機構進行評審。
4月下旬,學校重建工程量清單及造價在多方建議與審查后編制完成;并提交至茂縣進行財政評審。
4月下旬,由茂縣教育局經茂縣發改委進行招投標代理機構網上比較擇優,并在《四川日報》網站發布參選邀請函,預計5月中旬可正式開始學校施工的招投標工作。
生態廁所項目
3月5日,南都公益基金會委托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到自然之友辦公室,評估由自然之友執行的“社區參與建造生態廁所項目”。此次評估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主要和項目執行人溝通項目執行中的經驗;第二階段,中國人民大學非營利組織研究所會到項目點走訪評估。在第一階段的交流中,就項目執行流程、項目經驗、問題解決等方面進行了探討,一方面使評估人員了解整個項目,便于其第二階段實地走訪評估能深入進行,另一方面希望從對項目執行的交流中提煉出有效的經驗。
調 研 部
部門基礎工作
3月21日,完成自然之友現有書庫的摸底工作,形成了信息匯總表。
3月27日,與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討論項目進展和新項目事宜。
4月1日,在清華大學圖書館任平老師(自然之友會員)、北京理工大學志愿者協會李勇的協助下,完成自然之友書庫建設的相關計劃。
4月12日,完成了調研圖書數據庫的建設工作,將自然之友現有的2000余圖書資料進行數據化匯編。
4月29日,對環境-經濟-生態半月刊進行了第一次改版。
對外交流與能力建設
3月13日李波和張伯駒參加了國家發改委氣候變化司與民間組織交流會。
3月16日-18日,李翔參加綠色和平“基礎行動培訓”,并在4月10日的員工分享會上分享了此次培訓的內容。
3月19日,張伯駒赴成都參加“化解危機‘律師在環境爭議糾紛中的談判技巧’培訓班”,同時拜訪了重慶、成都的部分綠皮書作者和相關組織。
4月1日,李波、張伯駒拜訪萬通公益基金會,就垃圾和調研等方向進行了項目層面的交流。
4月4日~6日,參加自然之友會員小組學習網絡深圳培訓,就綠色傳播與政策倡導進行了專題分享。
4月7日,和美國律師協會、NRDC共赴天津,參加環境訴訟庭審的旁聽與交流活動。
4月15日,李波與李翔拜訪洛克菲勒基金會中國項目主任郭慎宇和總裁斯蒂芬.B.漢茲,就相關的項目進行會談。
4月28日,李波、李翔等與萬科集團代表會晤,就綠色傳播、綠色社區和水資源等議題進行了交流。
環境綠皮書
3月9日,舉行2009綠皮書《中國環境發展報告》新聞發布會;同期舉行了贈送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兩會代表綠皮書儀式。
3月11日,通過全國政協資環委,向四十余名全國政協委員贈送最新的環境綠皮書。
3月17日,綠皮書英文版第三卷美國審校部分基本完成,進入最后審校和出版流程。
3月22日,向全國律師協會環資委、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等組織贈送綠皮書,并會談合作事宜。
4月9日,完成環境綠皮書第四卷英文版翻譯前的文章修訂工作。
4月15日,環境綠皮書第四卷英文版翻譯志愿者團隊組建完畢,共有近百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英語專業研究生參與此次翻譯工作。
4月22日,綠皮書項目獲得第三屆SEE-TNC生態獎優秀項目獎,李波和李翔參加了頒獎儀式。
4月26日,完成2010環境綠皮書內容框架草案。
4月30日,舉行2010環境綠皮書啟動討論會,基本確定了今年的主要選題方向和重點關注領域。
兩會工作與專項調研
3月5日~12日,與兩會代表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兩會代表委員遞交了四份環保提案、建議案。
3月9日,向兩會代表委員發布公開信《密切關注四萬億投資的環境監管,提升中國經濟的競爭力》。
3月18日,組織“綠色銀行與可持續金融”綠色銀行評選工作會,八家民間組織和相關合作媒體參加。
3月20日,舉辦“水電開發政策”專題討論會,多家環保組織和相關專家參加。
4月14日,地震環境影響與次生災害專項調研報告進入出版程序,預計5月中上旬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發行。
4月23日,舉行“北京市兩會環保提案討論會”,李、呂植等專家與自然之友、綠色和平、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組織就禁食魚翅、一次性筷子減量等兩會提案進行了討論和分析。
4月29日,與美國律師協會進行工作會議,討論在環境公益訴訟領域的合作進展情況。
4月30日,與綠色和平進行工作會議,討論在環境公益訴訟領域的合作進展情況。
城市固廢(垃圾)專項工作
3月~4月,特邀外籍專家志愿者Carlos在調研部承擔垃圾末端處理國際經驗的研究。
4月10日~20日,協助《南方周末》《中國日報》等報刊進行城市垃圾的深度報道。
4月20日,經過了超過六次的主題討論會和多次郵件咨詢,確定了自然之友固體廢棄物小組在城市垃圾領域的年度工作目標,并完成相關工作計劃框架。
4月26日,完成年度垃圾主題項目建議書。
4月底,在Carlos的辛勤努力下,完成國際垃圾末端處理沿革與現狀的研究報告。
鳴謝:感謝在3月~4月中為調研部相關工作提供幫助和志愿服務的機構、專家、記者、志愿者、實習生和會員朋友們: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全國工商聯環境服務業商會、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重慶綠色志愿者協會、綠色和平、美國律師協會、全國律協環資委、哈佛談判與調停診所等;李、熊志紅、馬軍、呂植、馮永鋒、毛達、趙永新、楊勇、趙章元、范曉、吳登明、鄭易生、丁品、于曉剛、向紅梅、付濤、易水、王瀟、徐楠、康樂、吳昊亮、蘇蘇、敬一丹、關牧村、呂忠梅、張定、陰燕、王立禮、朱紹斌、陳楠、周勇、蔡金棟、易曉武、曾祥斌、任平、李勇、Carlos、畢坤、代雪靜、馬力超、范雪瑩、楊長江等。
傳播與公關部
部門要事
3月初,與央視網(www.cctv.com )合作的“自然之友”專區開通,網址:http://sports.cctv.com/special/ziranzhiyou/01/index.shtml 。
3月12日,在自然之友辦公室舉辦了主題為“植樹活動需‘適地適樹’,并考慮社區發展需要”的嘉賓對話活動,該對話得到央視網、北京電視臺、谷潤網環保網的關注,并作報道。詳情請見:http://www.fon.org.cn/content.php?aid=11002 。
3月底,2008年《自然之友年報》、第一版自然之友形象短片制作完畢。
3月30日,李波到騰訊網做客,討論大學生創業和就業的問題。
3月31日,李波、易懿敏到人民網做“從第一個環保NGO看我國民間環保力量發展”的訪談。詳情:http://env.people.com.cn/GB/8220/47101/147674/9057648.html 。
4月22日,地球日系列活動順利召開結束,主要內容包括:與十里河燈飾城開展“買一盞捐一盞”活動,同時呼應美國華人社團的相關活動;與搜狐聯合發出“綠色世紀,綠色選擇”倡議;與搜狐、央視網分別合作地球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