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秉忠,1945年10月生,筆名魯西人,山東省高唐縣人,中國收藏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聊城市書法家協會理事,聊城市美術家協會理事,高唐縣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擅長隸書、花鳥、動物國畫小品,對篆刻及刻字也有涉足,出生于書香門第,少年穎慧,家訓綦嚴。受家庭熏陶,幼時即在祖父母及父輩訓教下習練楷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多次參加全國及省、市書畫展并屢有獲獎。作品先后入編《聊城地區書法篆刻作品選》、《聊城地區職工書畫攝影展》、《高唐文史資料》等多部選集。中國藝術研究院書畫筆會金獎,被評為一級書畫師,中山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詩書畫大賽銀獎,中國首屆世紀之星書畫大賽銅獎,應邀出席由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慈善家總會、美術界雜志社主辦的大獎賽開展式及頒獎式,作品被送往法國巴黎展出。
自古山東高唐就是文化之鄉,文人學者輩出,尤以繪畫者才高一籌,遂被譽為書畫之鄉。高唐人自古“善寫者多,愛畫者眾”,業精于勤者實難載列。文化之鄉的儒雅風尚從古至今,日見鼎盛,傳至當代,書畫才子如云,且學有專長者蓋不乏其人,“腹有詩書”者遍及城鄉中,可謂老幼皆習,畫者專其畫,書者精其文,承傳古文脈及古賢之衣缽,學業有成者眾。秦秉忠亦是畫鄉中。學有所成的書畫名家。他出生于書香門第,少年穎慧,家訓極嚴,幼時即在祖父母及父輩訓教下習練楷書,根基扎實。60年代練習隸書、廣習漢碑,對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頗有研究。秦先生早期寫的隸書筆勢沉穩、筆畫凝重、端莊秀麗。80年代叩開著名書畫篆刻藝術大家陳左黃先生山門,在左黃先生言傳身教中,書法技藝精進,融匯眾家之長,自成面目。筆法方圓并用,線條直曲兼施,靜中有動,發揚了曹全碑秀麗飄逸的特點,將篆、行、草、筆意溶入隸書中,轉折處有了流走飛舞之勢。將史晨碑之沉穩干練,乙瑛碑之靈秀,融會貫通,筆落紙處是行云流水之勢,呈現鐵劃銀勾之態。秦先生書法創作很大程度上以同中求異講究線條質量,加大了點畫的起伏運作,筆峰呈現疾遲有度,變化明顯之特點,收放自如、大小隨意。似漫不經心又自然成韻,其書寫的字態極佳,筆墨功夫老到,將書法藝術中韻味發揮到“書道之妙、神采為上”的效果。
秦先生書畫同耕,尤善畫魚,花鳥藝術深得陳左黃先生之妙傳,古文脈延繼豐厚,由書入畫,極見氣韻靈透之機。所創作代表作品《九龍戲水圖》色墨兼施,細密工整,舒緩有序,潤染和諧,皴擦得法。畫魚之風格,妙在靈動、勢在鮮活,動靜相適,章法謹細,工寫兼用,將九龍戲月圖刻化得微妙微肖,極見他書畫合一的功力。清代大畫家石濤說過“古人立之前是無法,古人即立法之后使后人無法”。秦先生的書畫藝術創作亦是在繼承古人之法,又脫離古人之法的研習中形成了自家的書畫創作風格。他將書法工整秀美之態融入繪畫創作之中,遂成為當代畫鄉中的畫魚名家。秦先生畫魚,頗有特色,將魚兒在水中戲月的輕浮漫行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來,其筆墨靈動且隨緣而書,魚兒游走之勢舒緩輕松,意境隨魚背、魚腹、魚鰭、魚尾之描寫細膩自然、動靜相依、起落流暢、寧靜致遠、意境幽雅、筆筆順暢達意,運墨惜金,書入畫時的筆意呈龍蛇之勢,相依相隨相合為畫中之境,達到畫中意與畫外境相融相合的通透明麗之姿,畫面淡雅、舒緩適意,遂見秦先生形成于精巧之思的筆墨功夫,成就其繞指柔時的纖巧細密,而且詩書畫合一的境界,通透達碧,頗有詩中意融入畫中境,其畫又匯入書法飄逸之美,通達于詩中的意境,例如“月亮圓圓像玉盤,照在我家清水灣。端把小凳門前坐,閑看魚兒戲嬋娟。”其詩入畫直達九龍戲月的詩境中。讀其畫極能走進詩境中,讀其詩又恰能歸入其畫境,可見秦先生文筆之秀美,繪畫之工巧,而且秦先生雖寫魚之游,亦在寫月之靜,寫月之明,其意在寫水草之秀美,動靜之中,敘寫出龍魚戲月的勢,鮮活靈動明暗和諧,色彩秀美。虛寫明月,實寫魚草,以魚之游呈動勢,以月之明呈靜勢,具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詩意,其動靜得法,虛實有度,相輔相承,看似尋常,卻實在于動靜虛實之中見其畫境精美。其點染皴擦細密工麗,看似輕描淡寫,其實是謹慎用筆用墨之作。
秦先生將畫中之月,描寫在水中,而魚龍之實又托以濃淡相應之筆墨,化輕柔之姿予寫魚游水中之嬌姿,映于月中托于水草,將月兒、魚兒、草兒相匯于水中的態勢,化靜于游魚之動,動靜相合極見其構思之巧妙,而明月之虛寫與實寫又當作魚龍戲月之背景,清幽通透,碧波微浪化無形于有形之中,創勢鮮活,草綠水清,魚游月明之清幽彰顯畫中境界超俗又樸實之景象,讓觀者讀出畫中魚兒之靈動,月色之爽,草兒之鮮,環環相扣,上下呼應,如影隨形,秦先生又別出心裁地雜以鮮紅之顏色染出金魚之形,與墨魚相依,足見鮮亮美麗之畫面,魚龍戲月之穩穩游動又展示其書畫合一的和諧內容,秦先生的畫魚圖中透出一種空靈、碧透的雅氣,于其題畫詩中又見詩書畫合一的明凈與優美。這是秦先生作畫時頗有意趣的感悟!在《九龍戲月》圖中亦見其學術有專功及極富勤奮的創作思考。其畫面中九尾魚被自然地劃分為三組,布局上不僅有多有少、有集有散、有主有從,而且形態各異,結構上又承為左右相顧,上下呼應,首尾銜接連貫的態勢。其構思嚴謹細密,形成一個龍魚戲月的藝術整體。游在前面的的三尾魚,達意隨緣,意態安然,緊隨其后的三尾魚,明暗有序的銜接其中,后三尾魚兒環環相繞,其魚背的描寫,尤見其變化豐富,深淺適度,遠則淺施筆墨,近則濃墨染擦其背,突出紅魚與墨魚的對比關系,形成明暗互映,前游之魚視其水草而動,后隨之魚翻作細波,形成“綿鱗游泳搖尾戲月之態,三點一線”布局合理,結構有序,起落自如,流暢自然,游動的魚兒尤以中間紅魚與中側的墨魚相呼應,成為游魚圖中的亮點。這幅九龍戲月圖,在藝術結構上看,形成布局適度,同中求異的視覺效果,此外,在用筆墨的技法中,尤見其活潑、疏朗。魚兒的描寫自然流暢,可貴之處尤在于作者能從平凡的題材中創寫出優美的藝術畫面,其寧靜之氣入詩入書,極見詩書畫相融合后的藝術成就。恰到好處地展示出一灣明月落入水中,魚兒在池塘的月中戲月的形態與神情,無論是側游、暢游戲月的章節完整,活靈活現的表現了魚龍戲月的全過程,不僅細密工整而且井然有序,筆墨謹密,濃淡相宜,動中見靜,動中求變的畫境。秦先生以嫻熟的筆墨功夫,敘寫出游魚戲月的生命禮贊,且于富有生機的情景中突出了鮮活、靈動的變化與樸素自然的情趣,畫面情景交融,書畫合融,形成詩書畫同耕的筆墨藝術。畫中意境清雅含蓄,妙趣溢盈,達成情景柔和色彩淡雅,意趣同妙的最佳效果。布局上看落筆舒緩有法度,經營位置恰到好處,魚兒之靈動,草兒之鮮活,月兒之明亮渲染得法,妙在咫尺間,妙在清雅處。秦先生不僅是畫魚名家,其菊、梅、竹、馬亦有極深的藝術修為,菊花之秀麗鮮美之態,梅、竹高潔出塵之姿,皆在秦先生筆下變化的富有生趣,儀態萬芳。尤其在畫馬的運筆過程中,吸納古賢畫馬之古法,于動中見沉穩,足見其運墨功夫,俊馬奔騰之勢披圖可見!秦先生是位多才多藝的飽學之士,不僅將詩書畫溶入方寸之中,以展示他的才華,而且在繪畫藝術大師陳左黃先生的點撥中將篆刻藝術發揮到極高水平!秦先生因此具備了多才多藝的藝術修養,書法、篆刻、繪畫作品多次參加書畫展,并多次獲獎。其作品先后編入《山東書畫家》、《山東省書法家詞典》、《中國書法家作品選集》、《中華熱土》、《全國牡丹杯著名書畫家精品集》、《新世紀中國書畫家精品寶典》、《國際中國海峽兩岸著名書畫家精品博覽經典》、《盛世國風2003中國書畫華展作品集》獲全國著名中老書畫家大獎賽金獎。中國藝術研究院書畫筆會金獎。被評為一級書畫師,中山杯辛亥革命九十周年詩書畫大賽銀獎。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海外版、山東電視臺對秦秉忠先生書畫作品作出報道。2000年舉辦個人書畫展,同年九月應邀參加國家計生委在北京舉辦的紀念《公開信》發表二十周年書畫展。秦先生的書畫作品被國家機關收藏;2002年10月應邀出席山東省美術館舉辦齊魯輸墨當代書畫二十五家邀請展,中國書畫報在頭版予以報道其國畫作品選入中國書畫報社、天津盛世國風聯辦2003年年展。國畫作品選入2004年中國書畫報社主辦的第二屆中國中老年書畫大賽,獲優秀獎。國畫《魚樂圖》入展2005年山東省美協主辦的紀念曾子誕辰251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國畫《爭飛躍龍門》入選中國美協主辦的06年李苦禪藝術館開館暨全國國畫提名展。國畫《爭飛躍》入選山東省美協紀念孫中山誕辰140周年全國書畫大賽獲優秀獎,《九龍圖》入選山東美協主辦的全省詩書畫大賽獲優秀獎。
秦先生在幾十年勤學苦練中書畫藝術過程中,以自然為師,師法自然,以古人為師,承傳古文脈之精華,以當代藝術大師為師,吸納其繪畫藝術之所長,尤以傳統文化根基,奠定其繪畫藝術的基礎!形成明凈淡雅的繪畫藝術風格,用藝術的美表現生活中的純樸與自然風景,筆墨清新,意境深邃,畫面清雅,畫境干凈洗練,有著美不勝收的畫外境與畫中境意趣,內外交融,通透秀美,自然純樸,干練充實,精麗中見其純善,融匯著詩境,舒展大方,美不勝收。從秦先生的代表作品《九龍戲月圖》尤其見他畫魚的技法純熟,堪稱工寫兼備的妙品佳作,由此能看出秦先生繪畫風格,妙在工整,巧在細密,不愧是畫鄉中頗為著名的畫魚名家。他是用藝術之美,抒寫生活中的自然與純樸的優秀書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