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實踐教學是高職培養目標實現的主體教學手段之一,它的成功與否是高職教育能否真正辦出成效和特色的關鍵所在。建立實踐教學體系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中心環節和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通過分析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較難進行的原因,結合我院本專業已完成的該教學模式成果,對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施及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高職 電子商務 校企合作 工學結合 實踐教學模式
電子商務將主導21世紀的全球經濟,主導地位促使了電子商務得到了高速發展,隨之帶來對電子商務人才的大量需求。有關專家初步估計,未來中國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每年約20萬人,遠遠高于其他專業的社會的需求量。高職院校是培養電子商務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的搖籃。但面對電子商務這樣一個新型交叉學科,理論體系尚不完整、實際運作還在不斷的摸索與發展,實踐教育則變得尤為重要。怎樣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的接觸實踐,培養出企業歡迎、行業適用的電子商務人才,是當前擺在電子商務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普通校內實訓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益發展的專業需求,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踐教學模式很好解決了該問題。
一、高職電子商務專業較難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原因
1.專業就業特點。 目前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不平衡性,企業對電子商務的認識程度及進展程度的不同,企業對電子商務崗位設置的不明確性致使企業對招聘到的電子商務人才不知如何設置,同時高職電子商務所培養的人才定位是適用于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的一線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首先,高職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就業時比較分散。每個中小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量不是很大,這種現象就使得該專業在尋求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就較難;其次,在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過程中涉及到企業的一些內部資料、信息,同時學生又很難盡快的進入角色,適應企業的各種制度,這就使得企業不愿意接收學生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2.教學體制。教學體制的死板也使得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很難進展。我們所制定得教學計劃沒有完全按照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而制定,這樣使我們培養的學生很難立即滿足企業的需要。同時當學校每一屆學生的教學計劃制定好了之后,很難再進行調整,更不用說修改,整個教學計劃跟不上企業電子商務崗位需求變化,這樣使企業在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很難按照企業的需求來進行人才的培養,更難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
3.企業利益。由于高職培養的人才是適用于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的一線崗位,對于中小企業來說,他們所需要的人才量較少,因此他們沒有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力跟學校進行合作,只需要投入很少的精力和財力到社會上進行招聘就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絕大多數的中小企業一般不愿意跟學校進行合作。
4.學校與企業的溝通紐帶。目前學校如何跟企業合作?如何將企業引入學院?企業又如何跟學院合作?如何進行高職人才的培養?如何為本企業培養出自己需要的、滿足自己要求的人才,兩者如何找到適合自己合作的對象?中間缺乏一個溝通紐帶、交流平臺。這也是成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較難進展的原因之一。
二、實施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
1.建立相對靈活的教學體制。高職院校要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首先,高職院校的領導必須重視。高職院校的領導盡可能的多去企業參觀,調研,多與企業進行交流,隨時的掌握企業對高職人才的需求,以及企業本身的需求,以便為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其次,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一套靈活的教學體制。高職院校的學生從一進入校門就必須與企業合作,讓企業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預定員工,同時在制定每一屆學生的教學計劃時,與企業共同制定;將企業的一些課程,一些方案納入到教學計劃中,使教學計劃在進展的過程中是按照企業的需求來制定;將以傳統學科體系的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為以企業實際工作崗位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將企業的真實項目作為實踐內容,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實訓,同時在進行過程中也可以隨時按照企業的需求來進行調整,真正實現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按行業需求變化而變化,最終使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真正的符合企業的需求。最后,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一系列的政策體制。高職院校必須建立一些鼓勵政策,鼓勵、調動高職院校所有的專業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同時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的支持。
2.制定相對明確的責任與義務。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過程中必須有一套明確的制度,在此制度中必須明確規定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三方的責任與義務,這樣使我們在開展過程中三方都能夠按照規定承擔自己的責任,履行自己的義務,真正的調動三方的積極性。
三、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應注意的事項
1.如何選擇企業。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定位是面向于中小企業電子商務應用領域的一線崗位,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創新意識的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由于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定位使得高職院校在尋找合作企業得過程中必須選擇電子商務服務商或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商等這樣一些為中小企業提供各種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如阿里巴巴,慧聰網,淘寶等這樣的一些電子商務服務或平臺提供商。依據我們目前的調研結果分析,目前我們國家電子商務在中小企業中的應用還主要是借助于這些電子商務平臺來進行電子商務業務的,而且這些中小企業在開展的過程中又缺乏專業的人才,同時這些電子商務服務或平臺提供商又為了留住客戶,他們會為幫助會員企業提供這方面的專業人才,使他們的會員企業能夠順利的開展電子商務業務。
2.如何進行工學結合。高職院校開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實質上就是使雙方能夠達到“雙贏”,所謂的“雙贏”即高職院校培養出企業需要的人才,企業能夠為本身及會員企業找到適合于企業的員工。高職院校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需要達到“雙贏”,首先,學校必須給予靈活的政策體制,使企業能夠參與學院教學體制的改革;其次,企業必須根據企業對員工的要求,確定員工的崗位及能力要求,進而制定出相應的計劃及相應的培養方案;最后,學校與企業的方案進行整合,使我們整個的教學過程中都有企業參與,并按照企業的要求進行,最后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夠成為企業的員工或企業所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如新生一進校,就由企業按照企業的要求對學生進行考核,進而使學生成為企業的預定員工,在將企業的課程與學校的課程進行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可以讓企業的員工進入學校授課或讓企業的人員參與到整個專業建設的過程中,在實訓教學中將企業的項目拿到實訓中或讓學生直接進入企業實習,使學生真正感受企業的氣氛,最后高職院校學生的畢業設計作為企業評價驗收是否成為企業正式員工的依據。
四、結束語
盡管我國電子商務應用近年來初見成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在起步階段。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環境需進一步完善,解決電子商務發展的人才瓶頸問題,尤其需要重視起來。截至2005年4月,已有275所普通高等學校經教育部批準或備案開設電子商務專業課程,在讀的電子商務專業方向的學生達數十萬人,其中,每年有十萬學生畢業,如何將這數十萬學生變成企業所需的人才,是電子商務急需研究的課題。很多教育專家提出要讓企業人才走進高校,要大力推進企業和高校的合作,但效果不是很明顯。面對這樣的困境,從事電子商務的教育工作者不能坐以待斃,應該開動腦筋,拓展思路,盡己所能,對現在教學方法進行改革,開發新的教學模式,以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宋文官:電子商務實踐教學體系[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俞林:高職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析[J]. 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2)
[3]吳波郝春梅李儉:高職高專電子商務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J]. 金融理論與教學,2006(3)
[4]李卓群:電子商務模擬實踐教學探討[J].商場現代化,2007(05S)
[5]崔淳熙:高校如何加強電子商務人才的培養[J].商場現代化,2007(05S)
[6]謝明榮邢邦圣: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和人才規格[Z].,2003-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