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今,人們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都離不開電力,電力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能源,由此決定了電力消費與國民經濟發展緊密相關,電力數據的大小及其變化隱含了許多經濟發展方面的問題。電力彈性系數更是反映了電力增長速度與國民經濟增長速度的相對數量關系,因此本文以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切入點,通過分析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來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電力利用程度,為促進電力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提出一點參考意見。
[關鍵詞]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 經濟發展 和諧發展
一、引言
當今,人們生產、生活等各方面都離不開電力,電力是經濟發展的主要生產能源,為國民經濟各個行業發展提供能源供給和動力支持。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對電的需求量在不斷擴大,電力需求市場的擴大又進一步拉動了電力工業的發展。而電力工業的適度超前發展又反過來為國民經濟乃至整個社會的穩定發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本文以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為切入點,通過分析電力消費彈性系數來分析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某些現象,為我國電力產業與社會的和諧發展提出一點參考意見。
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它是反映電力消費的年平均增長率和國民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之間的關系的宏觀指標。電力彈性系數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來表示:b=AY/AX。式中:b為電力彈性系數,AY為電力消費年平均增長率;AX為國民經濟年平均增長率。
(注:表中數據根據各年的《中國統計年鑒》提供的數據計算得出的)
從表1可以看出,20世紀90年代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大都小于1,到了2000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已經大于1了,到了2003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甚至達到了1.52, 雖然2004年、2005年、2006年電力消費彈性系數逐漸在減少,但是仍然明顯大于1。這些數據表明我國電力消費數額明顯較大,單位產值能耗增加,終端能源消耗要快于經濟增長,而我國電力資源相對缺乏,中國電力供應非常緊張,特別是近三四年出現了全局性電荒。如果任這一趨勢發展下去, 將嚴重影響人民的生產和生活,對我國的經濟發展起阻礙作用
二、近幾年來, 我國電力消費增長快于經濟增長的原因
第一, 工業增長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我國正處在工業化加速發展的階段。由表2可以看出,1990年~2005年以來工業耗電量始終居高不下,一直占全社會用電的很大份額,而且增長速度也最強勁,超過同期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長速度。當然,這也與工業本身高耗能的特點有關。
第二,另外一個用能的新增長點是建筑用能的增長。由表2可以看出,建筑耗電量從1990年的65.0億千瓦小時,到2005年達到233.9億千瓦小時,增長了3.6倍。建筑用能的增長主要是由于我國城市建設的大規模展開,最近幾年,我國房地產業蓬勃發展, 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逐年提高。僅2007年,全國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25280億元,從這個數據可以看出房地產業正發展迅速。盡管從目前的數據資料來看, 建筑用能占比還不是非常的大, 但是從趨勢來看,建筑用電也將成為我國電力消耗的一大項目。
第三,人們生活質量提高,尤其是新農村的建設將進一步刺激電力消費。經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新農村建設使農民生活日益富裕,空調、冰箱、彩電、電腦等各種家用電器大范圍普及,會逐年加大用電需求。2001年至2005年,城鎮居民家用電腦數量增長3.3倍,彩電增長72%,電冰箱增長63%,洗衣機增長40%。“十一五”規劃對未來五年投資與消費政策取向的重點之一是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居民用電在居民總能耗中所占份額將以年均10%以上的增速升高,預計在“十一五”末,全社會用電量中,居民用電占15%~20%。
三、電力產業應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其發展要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
我國工業、房地產業迅速發展,消費升級、城市化進程等各方面都促使全國消耗電量增加,中國電力供應非常緊張,電力建設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需求,特別是三四年前出現的全局性電荒給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嚴重影響。如何做好電力產業可持續發展?使其發展要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呢?筆者認為近期還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1.為適應經濟迅速的發展,應加快電力建設,滿足社會生產、生活的需求。要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用電,應積極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火電、推進核電建設,盡快將全國的資源轉化為電力產品,根本扭轉缺電的現象,以滿足經濟社會發展需要。
2.電力發展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不能以犧牲后代人的利益為代價來滿足當代人的利益。因此,必須轉變傳統的電力產業發展模式,走內涵型增長之路。應逐步淘汰高能耗、小火電機組,使高參數、低能耗、大容量機組應成為主力發電設備。重點發展水能、風能、核能、潮汐能、地熱能、太陽能等環保高效型發電項目。
3.要加快城鄉電網建設步伐,全國聯網進一步擴大和加強。擴大電網覆蓋面,改善電網結構,不斷提高發、輸、配、供、售電質量和服務水平,努力提高電力的服務質量和水平。努力做好資源結構、運輸能力、電網輸電和電源布局的統籌規劃問題,必須要在更大的區域范圍內,實施資源優化配置。
總之,電力產業只有樹立科學發展觀,其發展要與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元京:當前電力行業投資形勢分析[J].西部論叢, 2005, (3)
[2]李勁松:均勢市場破電荒之謎[J].時代經貿, 2005, (1)
[3]陳姝萍陳惠雙:淺析電力與經濟問題的關系[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 2008,(18)
[4]蔣忠華:構建和諧電力企業初探[J].云南電業, 2007,(11)
[5]朱峰:轉型經濟對中國電力市場建設的影響[J].電力系統自動化, 20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