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牛鞭效應對整個供應鏈的運作水平造成嚴重影響,多年來一直受到眾多學者的關注。本文從經濟學層面對牛鞭效應的成因做出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緩解對策,有效地弱化牛鞭效應。最后指出由于我國特殊的環境而導致的牛鞭效應產生的幾個特殊原因。
[關鍵詞] 供應鏈 牛鞭效應 信息共享
一、牛鞭效應
1.“牛鞭效應”的含義
牛鞭效應(Bullwhip effect)也叫信息曲解(informationdistortion)現象,指的是當供應鏈上的一種需求變異突然放大時,由于信息流從最終客戶端向原始供應商端傳遞時,無法有效地實現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扭曲而逐級放大,導致了需求信息出現越來越大的波動。這種信息扭曲的放大作用在圖形顯示上很像很一根甩起的趕牛鞭,因此被形象地定義為“牛鞭效應”。
2.牛鞭效應的危害
牛鞭效應導致需求信息失真,扭曲的信息使供應鏈中的成員對市場和顧客的預測出現偏差,如果不能緩解牛鞭效應,很可能導致企業領導者決策失誤。可以說,牛鞭效應所帶來的危害程度要超過一般管理者的預期。牛鞭效應及其引發的失調對供應鏈的運營業績有較大的負面影響,不僅增加了成本,降低了反應能力,而且不利于在供應鏈內部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從而導致整個供應鏈利潤下滑。
二、供應鏈牛鞭效應的成因分析
1.供應鏈的組織結構
一般地說,供應鏈越長,處于同一節的企業越多,供應商離消費者越遠,對需求的預測越不準。同時經過各環節的傳遞及各企業安全庫存的多層累加,需求資訊的扭曲程度越大,“牛鞭效應”越明顯。“牛鞭效應”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供應鏈各個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導致信息最終的無限放大,從而產生牛鞭效應。由于供應鏈的各個企業是獨立的個體,存在各自的利益目標。供應鏈上參與者的利益目標和供應鏈最優化決策往往是互相制約和影響的,最終導致代理方在傳遞信息時按照自己最優而委托方次優的標準進行選擇。
2.需求預測的不準確性
企業一般都利用過去的市場需求來預測未來的市場需求,這樣就很容易導致需求信號被不斷放大。供應鏈每一節點企業都會對其生產日程,生產能力,存貨控制,以及物料需求進行計劃和預測,預測的基礎則是這一企業直接的顧客。因此,供應鏈中任何一個買方發現產品需求量在某個時期增加時,就會認為這是未來需求增加的預兆,從而就會大幅度地增加訂貨量。在傳統的運作模式中,上游企業一般依靠下游企業所提供的信息和數據做出預測和決策,因此上游企業的庫存控制將受到扭曲信息的損害,這樣重復下去,就呈現逐步放大的趨勢,即多重預測是導致牛鞭效應的一個關鍵因素。
3.理性選擇和短缺博弈
一般情況下,零售商只是按需求訂貨,只要在補貨期間不發生斷貨就可以,但是有時候零售商們不知道下一批貨物在什么時候能夠得到補充。如果需求不斷增加而生產能力不足的話,零售商就需要等待很久之后才能得到貨源補充。零售商的一個理性反應就是訂購足夠多的貨物,那么即便將來的貨源補充不夠及時,零售商也有足夠的存貨來維持經營。
供應商的生產能力不能滿足潛在的需求時,會根據買方的訂貨量限額配給,賣方為了得到更多的配額,就會提高訂貨量,超出實際的需求。當這種問題解決后,訂貨量就會回到正常的水平。其實,即使供應量充足,只要買方認為可能發生缺貨,就可能采取以上的策略。當需求大于供應時,理性的決策是按照訂貨量比例分配現有供應量,比如,總的供應量只有訂貨量的40%,合理的配給辦法就是按其訂貨的40%供貨。此時,銷售商為了獲得更大份額的配給量,故意夸大其訂貨需求是在所難免的,當需求降溫時,訂貨又突然消失,這種由于短缺博弈導致的需求信息的扭曲最終會導致“牛鞭效應”。
三、弱化牛鞭效應的對策
1.簡化供應鏈結構,銷售渠道下沉
供應鏈的水平層次和垂直規模的參與者越多,信息被加工的次數就越多,被扭曲的程度也就越大。在服裝行業,由于廣泛采取批發的大流通營銷模式,導致供應鏈層級數量加大,不僅嚴重影響了市場需求信息的有效傳遞,而且增加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庫存成本、銷售成本等,大大降低了服裝供應鏈的反應速度和運作效率。因此,簡化供應鏈的結構,弱化“牛鞭效應”的一個有效策略就是銷售渠道下沉,發展直銷或連鎖經營,以及開展網絡化銷售。
2.加強信息共享,保障供應鏈信息暢通。
減少牛鞭效應最常用的方法是通過集中顧客需求信息減少整個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即為供應鏈各階段提供實際的顧客需求的全部信息。而需求信息的個別占有是信息扭曲的一個重要原因,于是信息的共享便為減輕牛鞭效應提供了一條途徑。
這是因為,采用信息技術后,需求信息的傳遞由原來的線形結構變為網狀結構,即供應鏈中的每個成員不僅接受其直接下游傳來的訂單信息,同時還接受來自最終顧客的需求信息,每個成員利用流向自己的各種信息來預測實際需求和向上游企業的訂貨量,能夠有效地避免由多頭預測引起的信息失真。同時,現代先進的信息技術如POS, EDI, ERO, Internet等,也為實現供應鏈成員之間的信息共享,減少信息傳遞過程中的失真,使信息在傳遞過程中更加會計便利提供了可行條件。
3.加強庫存管理
(1)VMI庫存控制。VMI管理系統就是指由供應商管理用戶庫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是連續補貨的方式之一。VMI是一種供應鏈集成化運作的決策代理模式,它把客戶的庫存決策權代理給供應商,由供應商代理分銷商或批發商行使庫存決策的權力,從而打破傳統的先產生訂單再進行補貨供應模式,以實際的或預測的消費者需求作補貨的依據,減少了多方預測而導致的重復次優選擇,消除了傳統方法需求信息從分銷商向供應商傳遞過程中的放大和扭曲,大大降低了牛鞭效應的影響。
(2)聯合庫存控制。不同于VMI集成化運作的決策代理模式,聯合庫存是一種風險分擔的庫存管理模式,簡單來說,聯合庫存管理就是基于協調中心的聯合庫存管理模式。聯合庫存管理和供應商管理客戶庫存不同,它強調雙方同時參與,共同制定庫存計劃,使供應鏈過程中的每個庫存管理者(供應商、制造商、分銷商)都從相互之間的協調性考慮,保持供應鏈相鄰的兩個節點之間的庫存管理者對需求的預期保持一致,從而消除了需求變異放大現象。
4.建立戰略聯盟,加強信任合作
從供應鏈的整體出發,通過建立戰略伙伴關系,實現信息共享,以獲得關于整個供應鏈中的庫存水平、訂單、生產和交貨情況的準確信息,使得生產按顧客的實際需求進行,減少供應鏈中需求的變動性,能有效地弱化“牛鞭效應”。
除此之外,還應通過完善企業間的契約關系,建立有效的激勵和監督機制來保障服裝供應鏈企業間戰略合作的實現。一方面,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在設計激勵契約時,必須充分考慮到其他參與企業的利益,并能使其他企業接受這個契約所能獲得的利益不少于不參與這個供應鏈或不接受這個契約時的所得;另一方面,加強合約的約束力,如完善監督機制對參與企業間的合作進行管理和控制等。
四、對我國經濟中牛鞭效應的分析探討
1.由于我國特殊的環境而導致的牛鞭效應產生的幾個特殊原因
綜合來講,目前在我國造成牛鞭效應的原因可以歸結為兩大類,客觀原因就是我國經濟體制的約束;主觀原因就是我國的企業的觀念問題。(1)經濟體制的約束。由于我國是由計劃經濟體制轉變到市場經濟體制,因此目前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存在著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表現在市場法制不夠健全。市場經濟體制不完善的另一個表現就是企業的代理制度混亂。(2)企業本身的觀念問題。目前我國大部分企業還沒有建立現代化的企業制度,很多企業都只是把自己當作一個個體,而沒有上升到供應鏈這一高度。根據實際調查結果表明,企業與供應商的合作還沒有形成戰略伙伴關系等具有戰略聯盟的關系,許多企業沒有充分利用EDI /Internet等先進的信息通信手段,企業與企業之間信息傳遞工具落后。
2.對我國企業的一些啟發
在我國,由于特殊的政治經濟背景,以及人文環境,企業要想緩解牛鞭效應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之間應該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關系。建立起一種合作機制,合作關系代替相互博弈。其次,企業間實現信息共享,有效利用Internet實現上下游企業供需信息間的溝通。企業只有得到準確有效的供需信息,才能減少由于信息不準確而導致的牛鞭效應。對我國企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啟發就是企業自身需要轉變思想,拋棄以前舊的經營觀念和理念,用現代先進的管理思想來武裝自己,從而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企業應該站在供應鏈這一高度考慮自己的戰略決策,而不是把自己看作孤立的生產者,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減弱牛鞭效應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邵曉峰季建華黃培清: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分析.東華大學學報,2001,8:119~124
[2]李輝:牛鞭效應.銷售與市場,2000年第8期
[3]萬杰:供應鏈中牛鞭效應現象產生原因與控制措施研究,2002
[4]段建宇張海濤:VMI策略對牛鞭效應的控制.物流技術,2007年第26卷
[5]麻佳莉:關于供應鏈管理中的牛鞭效應.中國水運,第6卷2006年09月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