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現有的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入手,在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素質要求的相關調查問卷數據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校構建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必要性,將高校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預期目標分了四個階段。為了保證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有效應用,本文從如何正確處理教學科研工作和指導實踐項目的工作的關系,以及處理教學人員與實踐教學人員的關系等方面都給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 構建 電子商務 實踐教學 平臺
一、引言
據專家預計,中國未來10年將有1萬億資金投入到電子商務、電子政務項目建設中,由此將會引發超過200萬的電子商務、政務方向的軟件開發人才缺口。然而,近幾年以來,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的畢業生都面臨比較艱難的擇業壓力,而相關的用人單位也面臨招聘的壓力。主要因為:一方面應屆畢業生很難找到可以和專業對口的工作;而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找不到合適的人才。用人單位招聘條件中要求的工作經驗更多的時候也就形同虛設。用人單位多半選擇的妥協方式是對大多數剛被錄用的大學生進行就業再培訓,導致企業為此承擔了經濟的負擔和培訓后員工未必能夠勝任工作崗位的風險,而學生由于不具備工作經驗,也為此需要付出代價。從現實的情況分析,高等院校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脫節非常嚴重,這個問題已經到了迫切需要高校教育工作的設計者考慮和解決的時候。
二、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現有的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從高校電子商務專業課程體系來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在專業課程設置上,相對來說比較凌亂,沒有普遍被認可的明確的研究方向。在整體的課程體系上,主要根據所應用的領域和應用的形式進行調整,沒有適合培養實踐能力的改革與創新的要求。
2.在課程編排上,存在著兩種觀念偏差:一種是比較保守的傳統觀念,固守課程的學科性,重理論、輕實踐;另一種是盲目過急的觀念,忽視理論知識教育而過于偏重職業技能的訓練。
3.在課程內容上,表現出重傳授輕啟發創新的弊病,甚至出現一些課程與課程之間內容交叉重復,缺乏有效整合,既占用了教學時間,又忽略了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環節,不利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的實現。
4.在課程體系上,沒有很好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目前我國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很少有一個近乎真實的企業生產環境。沒有一個好的環境,就不可能按照真實的實踐要求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過程,使以工作任務為主要內容組織的課堂難以顯現。
三、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
為了更具體的了解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我們對北京地區的103家企業做了相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1.在所調查的企業中,日常工作使用計算機的企業達到了99%,而尚未使用計算機的企業僅有1%,由此可見,計算機在北京企業中的普及程度已經很高。
2.在使用計算機的企業中,我們的數據顯示,企業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中,計算機網絡的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排在前兩位,其次是開拓、創新能力和管理能力。對于社會工作經驗、人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和知識面等幾種能力也都有一定比例的要求。
3.不同行業各有側重。根據企業性質的不同,企業側重點又各不相同。其中, 集體企業更看重人際溝通能力一點, 國有企業或上市公司則比較注重員工承受工作壓力的能力和知識面的寬度, 民營私營企業比較看重管理能力, 政府機關非營利機構則更選擇工作經驗和知識面的寬度。
4.電子商務人才要求具備多元化的能力。在我們的選項中設置了“其他”的自由項。在這一項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如外語能力、口才、親和力等多個答案,由此也可以看出電子商務行業對人才的要求已經趨于多元化。
四、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必要性
從上面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到,計算機網絡的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是企業對電子商務人才的首要的能力要求。同時,高校的電子商務專業的教學中,計算機技術的教育的受重視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應用水平。而應用能力的培養是許多高校的辦學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扎實做好計算機技術及網絡的應用能力的綜合培養就體現了它的必要性。實踐教學體系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設置多個實踐環節,分別實現特定的教學要求,共同形成一個有機整體。本科階段的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踐、專業專題訓練、綜合訓練等實踐教學對學生理論學習、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應起到重要作用,也為其將來的工作奠定了基礎。從近幾年的學生就業情況看,綜合能力中,計算機綜合技術及網絡水平的薄弱,直接制約了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就業方向的選擇,在教學中提高計算機綜合技術及網絡應用能力的培養應得到我們的重視,從而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他們的就業方向。
五、高校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預期目標
高校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建設是一個相對長遠的規劃,本平臺建設項目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結合專業課程設置的特點,分四個階段建設。
第一階段建設重點是網絡實驗室的建設。網絡實驗室建設采用的網絡設備,都由實驗組這一網絡實驗基本單元組成。根據實際需求,可以自行配備相關的設備,相關學生專業人數在100人左右的院校的參考配置數量是:基本實驗臺5組,安全實驗臺2組,無線實驗臺2組,語音實驗組1組,每個實驗臺既可單獨進行相關的實驗,也可以配合實驗,從而完成更為復雜的網絡環境下的實驗。同時,在實驗室出口配置一臺實驗室綜合管理平臺,可實現遠程實驗和預約、提交實驗結果等功能。第二階段建設重點在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在教師指導下自己設計、制作、調試和完成一個綜合項目。專業實踐是一門研究性的啟蒙式教育課程,不但是對所學知識的檢驗和提高,還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研究習慣,促進團隊合作。第三階段重點建設“模擬子公司實習平臺”,建立學生的模擬子公司,通過真實項目的分割, 真實用戶需求的研究和實踐,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組織和協調能力,子公司之間既單獨運作又互相合作,讓學生親身感受公司的文化的創建和完善。合作完成一個硬、軟件組成相對完整的全新計算機系統的設計、實現和調試任務。第四階段重點建設是子公司的運作和與真實客戶的接洽。學生在合作中組織和分工,各自在“子公司”中擔當適合的角色,角色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有利于學生正確的評價自己的能力以及感知就業的興趣和方向。
六、保證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有效應用,處理好教師的教學科研工作和指導實踐項目的工作的關系
為了更好的保證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有效應用,達到實踐環節的預期目標,教師的指導工作是重中之重。由于對實踐項目指導的工作量比較大,也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和時間去和企業或用戶溝通,所以我們建議教師要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時間保證去投入項目指導的工作。在此提出兩點建議:
1.解除教師對評價考核的后顧之憂。學校對教師的評價考核從過去單一的教學和科研兩個方面過度到多方面的考核。其中,對實踐項目的指導工作應該放在一個很重要的方面。
2.如果學校固有的制度難以一時改變,教師可以在完成學校要求的教學和科研工作量的前提下,每學年集中分配出其中的半年時間來研究和參與在實踐項目中。
七、處理好教學人員與實踐教學人員的關系
在一般的高校,教學人員和實踐教學人員是兩個概念。有的高校甚至把實踐教學人員歸為教輔人員。事實上,這樣的一種劃分,方便了人事管理,但是對學生的培養未必是件好事情。
其實,教學人員與實踐教學人員可以互補。所謂互補,就是說教學人員對理論更擅長,他們更了解學生的理論知識背景;實踐人員相對的實踐經驗更豐富,對前沿的實踐技能的掌握更專業。兩者配合,更能有利于培養學生,以便適應市場的需求。
另外,教學人員與實踐教學人員也可以沒有明顯的界限。教學人員同時承擔實踐輔導的工作,對教師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彌補實踐能力的機會,提高了實踐的知識和能力的同時,可以更好的完成教學工作,使得教學和實踐能夠互相促進。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才能保證教師指導能力的提高。
八、總結
從高校電子商務專業現有的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入手,在相關的調查問卷數據的分析的前提下,提出了高校構建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必要性,提出了高校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建設的預期目標。為了保證電子商務綜合實踐教學平臺的有效應用,對于如何正確處理教學科研工作和指導實踐項目的工作的關系,以及如何理解教學人員與實踐教學人員的關系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文對于高校改進現有的電子商務教學模式,使學生更好的適應市場的需要,提高學生首要的計算機網絡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有一定的研究和探討意義。
參考文獻:
[1]莫月連高京廣:電子商務人才需求調查與分析[J].廣東工業大學學報2004,6:32:33
[2]邱寄帆: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探析[J].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7,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