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綜合分析法等方法對江蘇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江蘇省大學生已具有較強的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體育消費已成為江蘇大學生生活消費的一個組成部分,但體育消費總體水平偏低,主要是經濟支付能力制約了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大學生的體育實物消費水平明顯高于勞務消費水平,體育消費支出內容還比較單一。
[關鍵詞] 體育消費 大學生 結構 價值
體育消費是指人們購買或使用體育有形產品與無形的體育勞務用品以滿足自身體育需求的活動,它包括有形的實物消費和無形的勞務消費兩種。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體育價值觀的改變,以及全民健身運動的推廣,體育消費在人們的生活消費中已占據了一定的位置,并有擴大的趨勢。隨著市場經濟對高校的沖擊,大學生體育活動的經濟行為是不可避免的,對有著較高的文化修養、深遠的思想和強烈的主體意識的當代大學生,他們作為體育運動開展的主要群體,其體育消費的結構水平、體育消費的動機都是值得我們進行調查和分析的,本文通過對江蘇省10所高校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和分析,以揭示我國高校學生體育消費動機和行為特征,培養其健康的消費觀念,引導高校學生科學合理的體育消費行為,為開發江蘇省高校體育健身市場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隨機抽取了江蘇省普通高校中10所高校﹙其中蘇南地區3所、蘇北地區3所、南京地區4所﹚的大學生1000名,其中男生600人,女生400人。
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搜集及參閱了國內關于消費、體育消費、動機理論等資料為本研究參考、分析和利用。
(2)問卷調查法。按照問卷設計原則,對所設的問題通過特爾斐法進行篩選,經在江蘇大學學生中對問卷進行可信度檢驗,證實有較高可信度。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56份,有效率95.6%。其中,男生572人,女生384人。
(3)數理統計法。對所收回問卷的各項數據進行分類統計處理,全部數據運用SPSS10.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二、結果與分析
1.男女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
調查顯示(表1):男生的社會交往動機居首位,占31.1%,明顯高于女生,這跟男性、女性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有關,這些特征決定了男、女大學生在需要及行為上的巨大差異,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關系、鍛煉并顯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女大學生的審美追求動機居首位,明顯高于男生。在與他們交流的過程中得出結論,女生樂意花錢在體育方面的主要原因是為了使自己擁有健美、勻稱的身材,高雅、大方的氣質,這跟女性愛美的天性,以及男女不同的社會存在價值及當前求職的需要有關;強身健體、精神娛樂這兩種體育鍛煉最直接、外在的功能也被相當一部分男、女大學生作為體育消費的動機,其中強身健體動機居于稍次的位置。隨著整個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工作、學習、生活、求職壓力的增大,大學生作為高層次的年輕人群,同樣會感到身心疲憊,體育活動作為一種增進健康、消除疲勞、愉悅身心的有效的方法,自然成為了大學生們的首選。而把體育成就作為體育消費動機的學生主要是學校運動隊成員,他們在體育方面較有天賦,希望自己在這一方面有所成績;把攀比炫耀作為體育消費動機的學生,主要是個別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他們追求名牌運動服飾、出入校外的高檔健身場所,并以此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
2.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水平
(1)消費水平的基本情況從調查的情況看,2003年參加過體育消費的人數為872人,占被調查總人數的91.1%,說明體育消費觀念已普遍被當代大學生所接受。如表2 所示:大學男生實物型消費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3.2%,100元~200元的占31.7%,200元~300元的占44.9%,300元以上的占20.2%;勞務消費支出中100元以下的占39.4%,100元~200元的占23.4%,200元~ 300元的占25.5%,300元以上的占11.7%。
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還是很低的,雖然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的提高,但大學生一個純粹的“消費者”還沒有什么經濟基礎,所以也就沒有那么多的錢用在除了生活外的其他的消費上。由表3可以看出他們的體育消費主要是用在購買運動鞋等基本體育用品上。但調查的結果還可以發現,生活水平提高還是對體育消費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還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在中低等檔次,就是200元~300元,這部分大學生除了購買一些必需體育用品之外還有一定的節余用在體育刊物和健身房消費上。
3.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場所
調查表明(表4),由于家庭情況參差不齊,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把學校免費場地作為運動健身場所的首選(男生39.1%、女生43.4%),其次消費場所選擇較多的是學校收費場地和公園或群眾性體育娛樂場所(男生26.3%、女生15.2%),學生在大學期間,體育消費的主體在校園。調查也發現高年級學生中選擇學校免費或收費場地的人數比較接近,低年級學生選擇免費場地者遠多余選擇收費場地者,這說明高年級學生體育消費意識較強。
4.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
調查顯示:19.6%的男生和25.1%的女生認為主要是目前的經濟支付能力制約了體育消費的水平,大部分學生認為目前市場上質量上乘的有形體育產品,包括品牌服裝、鞋帽、健身器具等價格太高,社會上的健身場所、體育比賽現場的門票太貴,經濟無法承受;24.6%的男生和27.2%的女生認為學業太忙無暇顧及體育鍛煉,更談不上體育消費了;還有個別學生認為沒有必要體育消費。大學生體育消費主要受外在條件和自身經濟條件的制約,而外在條件的改善依賴于學校體育管理者觀念的更新,大力改善體育健身場地、器材等條件,加強體育消費的宣傳指導等,為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提供物質和組織上的保證。調查發現,部分學生不知道如何進行健身,也有12.6%的男生和10.2%的女生反映消費種類少,因而對體育健身逐漸失去了興趣。此外,還發現11.1%的男生和18.6%的女生對體育沒興趣。這說明大學生健身鍛煉缺乏體育教師的合理引導,從而還未培養起濃厚的健身興趣。以上這些因素客觀地影響了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積極性。這一調查結果中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因素的前三位和以往有關專家對我國經濟發達城市的大學生體育消費情況的調查結果相吻合,這說明目前影響我國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因素是大學生的課程負擔重;場地太少和經濟條件差。
三、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1)目前江蘇普通省高校大學生已具有較強的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體育消費已成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大學生生活消費的一部分,但體育消費水平總體偏低,這主要受經濟支付能力的制約。
(2)體育消費與經濟狀況和消費環境密切相關,不同生源地域其體育消費水平迥異。城市生源各項體育消費水平均明顯高于鄉鎮和農村,而鄉鎮與農村學生差異并不顯著。
(3)江蘇普通省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仍以實物型消費為主,體育勞務型消費較低,體育消費結構偏于一隅,男生實物消費的水平明顯高于女生,而男、女生體育勞務消費的水平相差無幾。
(4)男、女大學生消費動機存在明顯差異。男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動機是社會交往,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更多的男生把體育消費作為擴大人際關系、鍛煉并顯示自己能力的一種手段。女生則將審美追求動機放在首位,這跟女生女性愛美的天性有直接的關系。
(5)運動參與是影響高校學生進行體育消費的重要因素之一。運動參與的積極程度和體育消費水平密切相關,運動參與時間、次數越多,體育消費水平就越高。
2.建議
(1)加強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重視對高校學生體育興趣、習慣、觀念的培養,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參與體育活動,逐漸培養高校學生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加強對高校體育產業方面的研究,因地制宜的繁榮體育市場,進一步開放體育場館,組織豐富多彩的校園體育健身娛樂活動,引導學生健康投資、科學消費。積極開發、拓寬高校體育消費市場。調控市場價格,有效降低體育產品成本,體育產品務必經濟實用,以適應高校學生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3)大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增強全社會的健身及體育消費意識。
參考文獻:
[1]楊劍等:江蘇省高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水平研究[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 2007,(3)
[2]陳英軍:湖南省大學生體育消費結構及價值取向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6,(4)
[3]丁鋒袁蘭軍:關于南京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的調查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6):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