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用財務考慮的方法評價企業質量體系的有效性,通過評價來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從而增加投資者信心、提高產品用戶的滿意度,是產學研示范基地質量體系要素的重要控制點。認為產學研示范基地在質量體系運行中,務必合理把握財務考慮的尺度,務必走出忽視產品設計階段的質量成本管理、忽視全員質量成本管理和缺乏質量成本管理的戰略思考三大誤區。
[關鍵詞] 產學研示范基地 質量體系 財務尺度 質量成本管理
用財務考慮的方法評價企業質量體系的有效性,通過評價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工作效率,從而增加投資者信心、提高產品用戶滿意度,無疑是以發揮高等院校人才、技術和科研設備優勢,推進科研、技術、企業三者緊密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增強企業市場競爭能力,促進產業技術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目的的產學研示范基地質量體系要素的重要控制點。
質量體系的財務考慮就是采用質量成本法(包括預防成本,鑒定成本,內部和外部故障成本)對企業質量體系活動進行財務報告核算。作為產學研示范基地這種特色企業,在質量體系運行中的財務考慮,首先要明確財務是否必須包括在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內,其次務必走出質量成本管理的三大誤區。
一、質量管理體系的財務考慮尺度
我們所倡導的好的質量管理體系,一定是組織在最低成本下的體系運作。如果一個管理體系不能帶來財務上的最終收益,看不到組織的持續盈利能力,那么,體系運作的有效性就無從談起。因此,從財務成本的角度來評價管理體系的有效性致關重要。但是否事事處處都要將財務管理納入質量管理體系范圍呢?筆者認為在具體操作上可靈活把握。
1.可視“產品”的范圍來定
如果產學研示范基地執行的是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標準,這個標準是利用質量管理體系來確保產品質量滿足顧客和應用法規要求而對體系提出要求的,是對產品質量要求的補充,目的是使顧客滿意。不僅要保證產品符合規范的“符合性”質量,而且要確保產品滿足顧客要求的“適用性”質量。財務管理是否要納入質量管理體系范圍,應由基地組織自己確定。這取決于“產品”的內涵,也就是基地組織把自己的“產品”定義為什么。如果僅僅定義為硬件產品,不包括通過硬件產品為顧客提供財務服務的話,可以不包括。因為,ISO9001標準只涉及到體系的有效性,不涉及體系的經濟效率。效率是ISO9004標準的范疇;如果產學研示范基地通過硬件產品還向顧客提供財務服務的話,例如,基地不僅銷售硬件,同時還為顧客解決購買自己產品的融資服務。那么,基地一定會和顧客發生財務上的聯系。此時的財務活動已作為一個“產品”出現,因而必須包括在質量管理體系中。
2.財務參與質量管理和財務內容的審核是兩回事
質量管理的好與壞,最終應當用財務數據說話。也就是說基地可以將財務數據作為質量好壞的證據。可以說,“質量管理很好,而財務老是虧損”和“質量管理很亂,財務收益卻很好”的都是一種很糟糕的危機。
搞六西格瑪管理的話,強調一定要用財務來展示質量的好壞。但是,搞質量管理用的財務數據不應當要求準確到如同會計那樣,賬面上一分也不差。質量成本的統計如果能準確到100元,筆者認為已經很好、很能說明問題了。
如果基地采用的是TS16949的話,就一定要提供因為質量不好而引起運輸費用額外增加的數據,要有這方面的相關質量目標,應要求這類指標逐步下降。因為TS16949體系包含了嚴格的質量成本考核指標,必須考慮通過統計匯總質量成本來衡量質量工作的好壞。也就是說,此時財務必須參與其中。
二、質量成本管理的三大誤區
盡管當今人們的質量成本意思比過去有所加強,已有眾多的企業家和員工認識到產品質量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預防和克服質量缺陷、加強質量成本管理,是提高企業產品競爭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保證;但在質量成本管理的實行上,包括產學研示范基地等中小科技型企業在內的大多數企業,都存在以下誤區。
1.只注重產品生產過程的質量成本管理,忽視產品設計階段的質量成本管理
ISO8402質量標準把產品質量定義為“產品或服務反映實體滿足明確和隱含需要能力的特性總和”。這種“滿足”又可以分為兩類:一是產品設計所做到的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程度,稱為“設計質量”;二是產品與其設計要求一致程度,稱為“符合質量”。當前流行的觀念是“質量成本的對象是產品的符合質量”,而忽視了產品的設計質量對產品質量成本的影響。實際上,企業向顧客交付優質的產品或服務的過程,就是企業根據顧客期望形成產品或服務的功能性規格,并通過設計把功能性規格轉化為設計規格的過程。因此,全面了解顧客期望是設計出顧客滿意產品的關鍵,而顧客期望一般是通過市場調研所獲得的,在對“全面質量管理”的調研中,人們發現“設立了專門市場調研部門的企業遠低于設立了產品開發計劃部門的企業比例”。市場調研工作的疏忽,導致了產品設計質量低下。具體表現為:產品設計質量不足,產品性能不能達到顧客的期望;產品設計質量過剩,產品的質量遠遠超出了顧客的期望。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產品離開企業之后,顧客為維持“過剩質量”或因“質量不足”而要額外支付成本,從而導致企業產品信譽損失,隱性成本增加。因此,在產品設計階段,既要全面滿足顧客的需要,又不能盲目增加功能,應當尋求產品質量與顧客滿意之間的平衡點。
2.只注重質檢與核算對質量成本管理的督促,忽視全員質量管理對質量成本的影響
為了加強質量管理,企業都設立了質檢部門,對出廠產品質量把關;同時,由質檢部門或會計部門對企業質量成本進行核算?;谶@樣一種管理模式,許多人認為質量成本管理是質檢及會計部門的職責,實際上企業質量成本的形成是企業許多部門共同運作的結果。因此,在質量成本控制中,應將企業全體員工、特別是與產品質量成本相關的設計部門、生產部門、銷售部門、售后服務部門成員作為成本控制的主體,充分發揮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創造性,既要獎勤罰懶,又要獎優罰劣,務必將努力降低質量成本變成職工的自覺自愿的行動,從而降低企業內外部失敗成本。
3.只注重傳統質量成本管理模式的運作,缺乏JIT準時生產方式的戰略的思考
傳統質量成本最優觀認為企業的預防鑒定成本與企業的內外部質量損失成本之間存在此漲彼消的關系,即預防鑒定成本的投入增加,可以降低企業的內外質量損失成本,當預防鑒定成本投入與內外質量損失成本相等時,總質量成本最低,即為企業的最低質量成本點,此點相對應的廢次品率即為企業應當保持的廢次品率,降低或提高這個比率都會導致企業質量成本的上升。這與JIT準時生產方式的戰略思想是相悖的。
JIT生產方式的最終目標就是獲取最大利潤,與企業的經營目高度一致。為了實現這一最終目的,“降低成本”就成為基本目標。在福特時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單一品種的規模生產來實現。但在多品種中小批量生產的情況下,這一方法行不通。因此,JIT生產方式力圖通過“徹底消除浪費”來達到這一目標。所謂浪費,在JIT生產方式的起源地豐田汽車公司,被定義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產諸因素”,也就是說,不會帶來任何附加價值的諸因素。這其中,最主要的有生產過剩(即庫存)所引起的浪費。因此,為了排除這些浪費,就相應地產生了適量生產、彈性配置作業人數以及保證質量這樣三個子目錄。由于JIT要求企業全無存貨,只有當顧客需要時才進行生產,因而是一個客戶“拉動式”的生產系統。要在無存貨的前提下及時交貨,必須保證生產過程無任何差錯,沒有生產中斷,生產出來的產品都應符合客戶要求,一旦有產品不合格,必然會發生由于返工而造成的內部失敗成本,以及由于推遲交貨而造成的外部失敗成本(信譽損失)。因此,順應JIT的要求,企業的廢次品率只有達到零時才是最完美的。因此,我國企業在當前的整體質量成本目標制定時,應當充分認識到企業質量成本控制是一個不斷改進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零缺陷”,即企業內外部失敗成本為零,平常制定的質量水平及質量成本目標只是一種短期目標,企業最終通過短期目標的不斷實現、不斷改進,達到最終目標。
參考文獻:
[1]張華誠主編:粉末冶金實用工藝學.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04:462
[2]李紅梅:我國企業質量成本管理的四大誤區.技術經濟,2005,208(4):20~27
[3]關玉榮:加強質量成本管理增強企業競爭能力.商場現代化,2005,11(下):24~25
[4]袁廣:質量成本的管理與控制.蒙古科技與經濟,2008,1:30~32
[5]顏志剛:平衡計分卡在中小企業的應用探討.財會通訊,2008,2:120~121
[6]畢意文:平衡計分卡中國戰略實施.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7]劉玉英張季明萬玉芳:淺談開展質量成本管理.當代經濟,2005,6:35
[8]宋書安:JIT生產方式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作用.煤礦安全,2005,36(9):65~67
[9]鐘倫彪李亨英:淺議中小企業質量成本管理.機械管理開發,2008,23(1):108~120
[10]譚文祥:JIT生產方式的實施條件.中國儲運,2008,06: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