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保護勞動者權益是新《勞動法》之重要目的,但在其獲得通過到正式實施至今,出現了大量失業現象甚至產生了失業困境,新《勞動法》似乎并沒有使勞動者的權益得到保障。那么新《勞動法》是如何引發了這樣的相悖事件?本文就此探析了我國在新《勞動法》背景下出現失業困境的原因,并試著提出了走出困境的一些措施。
[關鍵詞] 新《勞動法》 失業困境 措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新《勞動法》)于2007年6月29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8次會議上審議通過,并于200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對比1995頒布實施的《中國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人們普遍認為新《勞動法》更傾向于保護勞動者的權益。然而,自2007年9月底開始,從華為的“辭退門”事件到發生在沃爾瑪、奧林巴斯等企業的裁員風波在中國掀起了很大波折。與此同時,全國各地也相繼出現了很多用人單位辭退員工事件和工廠企業倒閉事件,在外工作的農民工出現了系列返鄉潮。作為保護勞動者利益的新《勞動法》卻造成了勞動者的失業,與它設立的初衷大相徑庭,新《勞動法》被異化了。
一、失業困境的產生
1.“一刀切”的后果。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是以廉價勞動力和原材料、燃料等資源的高投入為代價的。廉價勞動力是吸引企業的重要因素。當國家以法律形式把勞動者作為保護對象的時候,企業的人力成本增加了,大中型企業選擇了裁員的方式來降低開支,而一些中小企業被迫宣告破產。而目前,中小企業吸納了我國城鎮就業人口的75%、農業轉移勞動力的80%,從而出現了大量的失業人員。此外,我國面臨著企業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城市企業與農村企業,東部企業與西部企業,各大產業的企業之間,各行業企業之間等各方面均存在著差異。如果我們在貫徹新《勞動法》時不考慮這些實際情況而搞“一刀切”——即無差別執行新《勞動法》——很可能造成經濟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弱小產業和行業的企業壓力倍增,甚至倒閉,從而造成大量失業。
2.“永久員工”制度等規定嚇跑企業。新《勞動法》中的相關具體規定對失業有重要的影響。比如勞動者在“已在用人單位連續工作滿十年的”或“連續訂立二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等條件下,用人單位應當與勞動者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香港大學經濟金融學院院長張五常認為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結果是維護懶人”,“如果嚴厲執行新勞動法失業率逾8%恐怕是起碼的了”。在筆者看來,新《勞動法》設立“無固定勞動合同”條款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維持就業穩定。然而在實踐中,這樣的條款將會造成企業不能根據發展需要及時的進行人員調整,甚至出現老員工不思進取、吃大鍋飯現象。“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條款增加了企業的用工風險和勞動成本,給企業主造成較大心理壓力。在這種形勢下,企業采用了裁員或工齡清零再返聘等方式來降低自己承擔的風險。
3.勞資博弈的結果。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當代中國青年人口發展狀況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我國16歲~29歲、16歲~35歲青年中因“正在找工作”而未就業的人比例分別為3.62%、3.20%,從絕對數量上看,分別有886萬和1216萬人。從勞動力供給上看,我國是處在供過于求的位置。同時,中國勞動者素質參差不齊,整體素質不高。在勞資博弈的過程中用人單位占有很大的優勢,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強勢地位而損害勞動者權益。而面對國家出臺的新《勞動法》,中高素質的勞動者可以以新《勞動法》為自己實現更多的權利訴求。但是廣大的低素質勞動者,特別是廣大農民工就沒有那么幸運了,他們在新《勞動法》為其爭取權利之前就被工作單位掃地出門。新《勞動法》沒有保護到他們的利益,反而成了由新《勞動法》引發的企業裁員行動的受害者。
二、走出困境的措施
1.制定新《勞動法》實施細則,處理相關問題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筆者認為由于企業在規模、城鄉、地區、產業、行業等方面的差異,為了能更好的執行新《勞動法》和對其靈活性地把握,各地可以根據本地實際制定新《勞動法》實施細則,保護弱小企業的利益,堅決不搞“一刀切”。
2.加大對勞動力市場的培育。新《勞動法》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維持就業市場的穩定,避免出現大面積和大范圍的就業波動。然而在企業方看來,那些對自己不利的規定增加了經營風險和用工成本。在筆者看來,要解決這個矛盾的關鍵在于政府應當加大培育勞動力市場,擴大就業信息的流通與共享。通過這些方式來抵充就業不穩定所帶來的風險。
3.提高勞動者素質。在勞資博弈過程中,勞動者由于素質不高,而經常處在不利的地位。因而,筆者認為,政府應當主要注重對勞動者素質的培養。建立各種渠道和機制盡可能的提高勞動者素質,讓其在勞資博弈中處于公平的地位,讓他們可以根據新《勞動法》爭取和實現自己的權利,真正成為新《勞動法》的受益者。
三、結語
新《勞動法》實施已近一年,從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到它對中國就業市場的影響。由于企業差異性的存在、在企業看來對自己不利條款的存在以及勞動者素質低下等因素使我國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失業困境。為了走出這種失業困境我們必須要采取相關措施,通過新《勞動法》實施細則的制定、對勞動力市場的培育、勞動者素質的提高等方面的努力,我們相信一定能戰勝失業危險,走出失業困境。
參考文獻:
[1]王一江:新勞動法不應“一刀切”[J].中國電子商務,2008,(Z1)
[2]張五常.新勞動法養懶人將搞垮經濟[J].中國市場,2008,(7)
[3]陳 寧盧 瑋:對我國勞動關系的博弈分析——兼談新《勞動合同法》引發的解雇潮[J].湖北財經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