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家名為“武漢市漢陽區李洋網絡技術服務部”的公司引起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武漢工商部門對這家組織電腦和人員通過打游戲賺取虛擬貨幣、物品、工具等再通過網絡出售賺錢的代練公司核發了營業執照。
這家網絡游戲代練公司由一個名叫李洋的年輕人創辦。在網上招聘了十幾個年輕人,幫網絡玩家打金、練級、贏裝備,賺的錢按比例分成。在此之前,網絡游戲代練一直都是個敏感的話題,從來沒有得到過官方認可,是是非非也爭議不休。工商部門到底該不該給網絡游戲代練行業核發營業執照,一時間成了爭論的焦點。
灰色產業鏈已經浮現
隨著網絡游戲的普及,代練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游戲越流行、練級越難,要求代練的人越多,其代練價格也就越高。
代練其實就是職業玩家,這是市場孕育出來的一種新興職業,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供應。在網絡游戲的用戶群體中,不單單只是青少年兒童,許多有身份有地位的白領也是網絡游戲迷。他們有較高的收入,但沒有時間去修練,為了盡快提高戰斗力,只得花錢請別人練級,付給代練者一定報酬,坐享其成。而對于玩家來說,能玩游戲,又能賺到錢,實在是兩全其美的好事,何樂而不為?于是,職業玩家應運而生,足不出戶就可以得到豐厚的回報。
目前的職業玩家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賞金玩家,以買賣游戲賬號以及游戲裝備為生;另一類是雇傭玩家,主要靠在雇主那里領取工資生活,這就是職業的游戲代練,身處職業玩家群體中的最底層,工作強度極大,待遇很低。
隨著網絡游戲的普及,代練的生意越來越紅火。游戲越流行、練級越難,要求代練的人越多,其代練價格也就越高。隨便進入一個網絡游戲社區,“代練1-50級700元”、“尋職業游戲代練”等供求信息撲面而來。夢幻西游的職業玩家曾明碼標價:1-40級220元,2天;1-100級2300元,28天;1-145級8700元,110天。一位資深職業玩家透露,“代練市場非常巨大,在目前全球流行的各款網絡游戲中,有40%-50%的游戲玩家是來自中國的代練者。”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也證明了這一情況:在發展中國家,約有50萬人通過向玩家出售網絡游戲虛擬物品賺錢,中國市場就占據了這一產業的很大部分,專職玩家每月平均收入145美元。從個人代練到代練工作室再到代練公司,職業玩家越聚越多,逐漸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市場,并催生出一個依附于網絡游戲的灰色產業。
畸型的虛擬交易愈演愈烈
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絡游戲大軍,虛擬交易已經演變成人民幣交易。另一方面,則有不少網絡游戲公司指責網絡游戲代練破壞了游戲世界的公平原則,而且違反了不準將虛擬財富兌換成真實貨幣的規定。
游戲代練和虛擬物品交易已經成為全球行業共同面對的難題。有需求有供應,就有交易,這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由于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網絡游戲大軍,虛擬交易已經演變成人民幣交易。也有不少網絡游戲公司指責網絡游戲代練破壞了游戲世界的公平原則,而且違反了不準將虛擬財富兌換成真實貨幣的規定。
在國內市場,虛擬貨幣和物品的交易非常火爆,不計其數的代練團體和網吧都在從事這種買賣。事實上幾乎所有的網絡游戲活動都與虛擬交易有關,賣家積攢虛擬貨幣、出售物品,買家購買虛擬貨幣升級或是共享賬號。對于這些虛擬交易,網絡游戲公司是嚴格禁止的,一般都以封閉其賬號作為懲罰。
2008年2月11日,暴雪公司終于通過法律手段將提供代練、出售金幣(《魔獸世界》中的虛擬貨幣)的美國境外代練公司告倒,持續了半年多時間的訴訟終于劃上了句號。這意味著在北美的《魔獸世界》服務器上以任何形式在游戲中兜售金幣或提供代練服務(包括購買金幣、裝備、帳號)都將遭到法律的制裁。
事實上,盡管玩家之間的交易拉動了虛擬交易市場的需求,但不等價交易、詐騙活動以及帳號失竊仍愈演愈烈。在國內的虛擬交易市場上,網絡游戲代練交易已經不能只是簡單地禁止了,引發的問題也越來越多。
一方面,中國社會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勞動力價格低廉的狀況難以改變,代練行業市場也因此將持續興旺。代練團體或網吧老板組織的職業玩家,大都是年齡在18-25歲之間的無業青年,他們每天工作超過16個小時,卻只能得到最廉價的報酬,甚至有的每月只能得到400至500元。而代練青年付出的代價卻是沉重的,身體嚴重受損,健康狀況令人擔憂,嚴重者甚至出現休克、精神失常等現象。
另一方面,由于網絡游戲虛擬交易的利潤巨大,不法分子也涉足其中,在各類聊天室里大肆灌水,大打網絡游戲賺錢的廣告蠱惑人心,用虛假證件辦理游戲賬號,打著出售虛擬貨幣或物品的幌子,從玩家那里騙取錢財。
目前,雖然政府一直在加緊對虛擬交易市場的監管,但是畸型的虛擬交易并沒有得到徹底的根除。在這種畸型的虛擬交易尚未引發更復雜的社會問題之前,我們該采取怎樣的措施凈化網絡游戲的市場環境?
如何才能監管到位
通過頒發營業執照為公司正名并不是一條完善的監管道路,而暴雪則認為只要切斷虛擬交易的通道,就能有效遏止這一現象。
對于率先給代練公司頒發執照,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建橋工商所副所長王忠表示,“由于這是一種新型行業,我們也吃不準,經過請示分局業務科室,得到了肯定的答復。然而有交易就需要監管,我們這次發執照就是在探索監管這個行業,比如工作時間的限制等,我們對頒發執照的公司也是有要求的。”
監管網絡游戲代練公司無可厚非,主動申請領照的公司也算是愿意自覺接受監管。但問題在于,在全國范圍內,大量的代練公司尚在不規范的市場上進行著畸型的交易,能不能統統納入監管范圍呢?要知道,工商部門是政府的行政職能部門,頒發了執照,就是承認網絡游戲代練公司的合法性,代練公司就可以堂而皇之地雇傭員工,理直氣壯地進行游戲虛擬貨幣和裝備的交易。如此,網絡游戲公司損失的利益又由誰來買單?
雖然網絡游戲的玩家對網絡游戲代練的看法褒貶不一,事實也證明確實有玩家愿意付費請人代練,或者花錢購買游戲中的虛擬貨幣和道具增加樂趣。但幾乎所有的游戲廠商對于代練都是深惡痛絕的。網絡游戲對于各種涉及到的數值都是精心設計的,其目的是保持游戲的平衡性。而游戲代練和虛擬交易的存在必然會破壞游戲的平衡和公平性,游戲平衡受到破壞,就好像生態環境被破壞,會導致一款游戲很快走向衰落。這也是暴雪一怒之下狀告多家代練公司的原因。
可見,通過頒發營業執照為公司正名并不是一條完善的監管道路,而暴雪則認為只要切斷虛擬交易的通道,就能有效遏止這一現象。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監管到位凈化虛擬交易市場?也許暴雪的勝訴會給我們帶來一定的指點作用,在不斷探索和法律逐漸完善的過程中,我國的網絡游戲市場必將越走越順、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