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特殊的人才會熱衷于不斷創業。在成功之后再次創業需要更有闖勁。為什么連續創業者會這樣做?
斯考曼在每次創業時都全心身投入,盡管他明白最終會放棄創立的公司。
在一家公司顯現生機以前,很難衡量創業者為此付出了多少心血作為代價。但對于多數企業老板來說,一次成功就足夠了。然而,連續創業者似乎不愿在同一個環境中扮演輕松的角色,而寧愿拱手交出成型的產品,從頭再來一次。
這是ADD癥患者(“注意力缺陷障礙”)的癥狀么?真正的答案僅僅是:他們熱愛創業,而且真的、真的非常擅長。
60歲的斯圖爾特·斯考曼(Stuart Skorman)正在創辦Clerkdogs,com網站,這個網站將人們的直覺與網絡技術結合起來,創造了獨特的電影推薦引擎。盡管經濟環境對他并不有利,但他的豐富經驗會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這已經是他第六次創業了。
在36歲獨自創業以前,斯考曼是Bread and Circus公司(現在的Whole Foods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我和老板的矛盾太多了……這使得我有了創業的勇氣,或者說是一種狂熱。”
他說,直到那時,自己的感知阻止了他。“成功的連續創業者不會基于恐懼、貪婪或憤怒等感情因素做決定——而是基于邏輯。因為我是個極度感性的人,必須非常努力才能做出符合邏輯的決定。”
斯考曼指出了他在創業生涯中的幾個驅動因素。“我覺得需要證明我自己。”他說,“我精力充沛,需要很多的刺激。對于我來說,刺激也就意味著創辦那些能讓自己覺得很重要的企業。”
他的確做到了。他的成就有:Reel.com網站,后來以1億美元的價格賣給了Hollywood Video公司;Elephant藥店,2006年被CVS藥店收購。即使是失敗的經驗——在Hungryminds.com這宗互聯網生意上賠了2,000萬美元——也沒能阻止他再次創業。“這在我看來都是正常的,”他說,“所以我休息了一年,和妻子一起周游世界。”
斯考曼在每次創業時都全心身投入,盡管他明白最終會放棄創立的公司,但他依然這樣做。“對此我的感情很復雜,”他說,“但我是個‘發明家’,我只擅長這個角色。我是那種你想要一起創業的、有創造性的人,但我不是你想要運營企業所需的管理者。”
47歲的茱迪·約翰斯頓(Judy Johnston)如今已是第三次創業,也運營了六年。和斯考曼一樣,她放棄了此前在大公司的高薪職位,開始自己創業。在惠普工作時,約翰斯頓曾感到很受挫,因為她對于兒童打印套件的建議沒有得到任何支持,所以當一個朋友建議他們自己做時,她同意了。“我以前從未創業過,”約翰斯頓回憶說,但是她一點都沒大驚小怪,辭職后拿出5萬美元的積蓄創辦了PrintPaks公司(三年后她以2,600萬美元的價格賣給了Mattel公司)。
她現在已是第三次創業,并且并不反對進行更多次創業,了解這一事實后很容易得出結論:對于約翰斯頓來說,對風險的承受力并不是個問題。“我就想,‘到32歲的時候,如果不工作了又會怎么樣?我會去賺更多的錢’。”
盡管她知道多數人不會容易地做出正確的決定,但她表示,對于創業者來說,“沉迷”于不斷提高生產力是有積極作用的。“當我有一個長長的任務清單時覺得很舒服,盡管不可能完成,但我可以每天著手去做。這讓我感覺很好。”
約翰斯頓2002年創辦了Blue Lake出版公司,她希望能在未來的五年中賣掉它。她出版的兒童雜志《Tessie and Tab》最終還會需要視頻發展計劃,但她表示,那應當是由接手者去解決的。
“我知道必須做這些,但需要有其他人來把它實現。”她說,“目前來說只我能斷定該這樣做,但我沒有去賺更多錢的動力。對于經營一家真正的大公司,我既不稱職也沒有興趣。”Blue Lake可能是約翰斯頓最后一次以贏利為目的的創業,但不會是她創業嘗試的最后一次。“我想做些事情,與投資者資本回報毫無關系的事情。”她說,非贏利組織是她的目標。
66歲的丹·斯特普(Dan Steppe)是休斯頓商學院沃爾夫企業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自從五年前他來到這里,報名參加這項研究的學生從35名增加到超過3,000名。當然這是個很大的成績,只是對于一個有七次成功創業經歷的人來說,這絲毫也不奇怪。這七次創業包括石油貿易公司,也有美國德州Southwest銀行。
斯特普每天都與創業者交流,他所注意到的共同線索是好奇心。“對于創業者來說,世界并不是一個充滿威脅的地方,他們傾向于用教育或經驗來理解正在發生的事。”他說,“即使他們不喜歡當前的情形,他們也能毫無畏懼地行動。”

他繼續說,在一個連續創業者眼里,房地產、石油或是教育行業并沒有什么不同。“這是個待解的難題,也是看看你是否能以正確的方式理解市場的機會。我面對挑戰時不會逃跑,而是會迎上去。”斯特普說,“這是很嚴肅的事,因為你還有員工,但同時我總是認為我們能行。”
事實上,聽斯特普講述他的經歷就像聽歌詠會,一個很容易就做出的決定又會自然地帶出下一個想法,創業機會在偶然的時刻“突然出現”。好像就是自從他放棄了Exxon公司的職位奔向創業生涯那一刻開始,就有人愿意幫助他,一路上有著清晰的入口和出口指示牌。
多數人也許沒有遭遇過相同的過程,但對于連續創業者來說,這些事似乎是本能的。斯特普對他的成功做出了簡單的解釋:“讓我感興趣的是那些大圖景。我只是喜歡那些想法,所以雇用了最好的人來做那些我不想做的事。”
“所有的連續創業者都說‘我不會再做了’,但轉過頭去他們又開始了。”
關于連續創業的理論觀點
對于連續創業創業者與其他創業者的區別,美國Clemson大學教授韋恩-斯圖爾特(WayneStewart)做了深入的分析。在一項研究中,斯圖爾特和他的同事們總結出:連續創業者更愿意冒險,更具成就導向,更傾向于創新。“這個結果表明,驅動連續創業者的動力主要是心理因素,使他們更傾向于多次冒險。”
至于連續創業者是天生的還是后天養成的,斯圖爾特傾向于前者。他解釋說,盡管環境影響比如家庭、教育和文化確實能影響人的行為,但天生內在的特質,比如領導力和智力會在人生很早的階段就顯現出來。
但可以確定的是,連續創業是一種極為重要的經濟和社會現象。“估計美國有三分之一的新企業是由連續創業者創辦的,而且他們的公司日趨壯大。”斯圖爾特說,他解釋更高的商業成功率可能要歸功于以前的經驗和因此獲得的各種能力——平衡一個由關鍵客戶、供應商、合作伙伴和投資人構成的更大的人際網絡——所有這些對于做生意都非常關鍵。談到這個課題研究,他做出結論說,“值得進行更多的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實踐指南,并推動鼓勵創業行為的政策出臺。”
(譯 梁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