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上世紀60年代的40多萬兵力相比,臺灣陸軍已經今非昔比。在所謂的“減少兵力、增強火力、提升戰(zhàn)力”原則指導下,經過“精實案”和“精進案”,臺軍裝甲部隊的編制已經從坦克群、裝甲師演變到目前的裝甲旅。目前,臺陸軍總兵力19萬人,有第6、第8、第10三個主力軍團,金門、馬祖、澎湖、花東四個防衛(wèi)指揮部和一個陸軍特戰(zhàn)指揮部。其中以裝甲車輛為主要裝備的16個打擊旅,遂行快速反應和機動作戰(zhàn)任務,是臺軍實施地面決戰(zhàn)的戰(zhàn)略預備隊。
“精實案”由師改旅
1998年,臺軍基于守優(yōu)于攻的原則,配合兵力持續(xù)裁減的現(xiàn)實,推出“精實案”。基本上各師級單位只保留指揮機構,部隊改以聯(lián)兵旅為基本單位,包括加強步兵旅型態(tài)的摩步旅與守備旅、直升機機動型態(tài)的航空旅、裝甲載具戰(zhàn)斗型態(tài)的裝步旅和裝甲旅,并以模塊化組織,隨戰(zhàn)場形勢即行編制,發(fā)揮最佳協(xié)同戰(zhàn)力。在此架構下,原機械化師及獨立裝甲旅打破建制重整,于1998-1999年組成5個裝甲旅及3個裝步旅,并有獨立裝甲單位小量配屬區(qū)域指揮機構。這5個裝甲旅和3個裝步旅分別是:
裝甲542旅又稱“迅雷部隊”,以原獨立42旅為主體,納編原獨立51旅坦克711營、裝步111營,編制為旅部、3個戰(zhàn)車營、2個裝步營、裝炮營、支援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信連、工兵連及憲兵排。成軍時駐新竹湖口。
裝甲586旅又稱“鐘山部隊”,以原機械化109師坦克781營、裝步176營為主體,編制同裝甲542旅(但少反裝甲連),成軍時駐臺中后里。
裝甲564旅又稱“少康部隊”,以原獨立64N為主體,納編獨立51旅坦克712營、機械化249師裝步183營。333步兵師等部,編制同裝甲542旅,成軍時駐高雄阿蓮。
裝甲584旅又稱“登步部隊”,以原步兵284師為基干,納編坦克701群(坦克773、778、779營),經整編后編制為旅部、2個坦克營、1個裝步營、裝炮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信連及工兵排。成軍時駐金門南雄,2007年移防。
裝甲503旅又稱“漢威部隊”,以原坦克703群為主體,納編機械化109師裝步175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信連,并接收168步兵師之一部,編制同裝甲542旅,成軍時駐地澎湖。
裝步351旅又稱“雷霆部隊”,以原獨立51旅指揮機構,納編機械化249師坦克771、780營,裝步182、184、185營,編制為旅部、2個坦克營、3個裝步營、裝炮營、支援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信連、工兵連及憲兵排,成軍時駐臺北林口。
裝步373旅又稱“天山部隊”,以原獨立73旅為主體,納編機械化109師裝步174、176營,編制同裝步351旅,成軍時駐臺中竹坑,后移防清泉崗。
裝步395旅叉稱“精實部隊”,以原獨立95旅為土體,納編機械化109師裝步173營、機械化249師裝步181營及333步兵師之一部,編制同裝步351旅,成軍時駐屏東萬金。
3個獨立坦克營分屬“國防部”,守備第152旅及178旅。
2個獨立裝步營分屬守備第176旅及106旅、106旅兼任裝校勤教單位。
1個獨立坦克連隸屬守備第158旅。
在“精實案”的實施過程中,1998年,臺陸軍將原裝甲兵訓練指揮部與各單位整編于新竹湖口,成立“陸軍部隊訓練北區(qū)聯(lián)合測考中心”(簡稱北測中心),平時執(zhí)行全軍戰(zhàn)備測驗考核工作,戰(zhàn)時立即于駐地擴編為后備裝甲旅,運用既有坦克裝甲車輛,執(zhí)行戰(zhàn)斗任氖實質上,“精實案”中成立的各聯(lián)兵旅的規(guī)模(5個坦克或裝步營)要比獨立裝甲旅時(3個營)大,但比機械化師時(9個營)小,臺軍主要是基于兼具攻擊力與指揮靈活度的調整模式。“精實案”后,臺灣本島北、中、南區(qū)各配有1個裝步旅和1個裝甲旅,澎湖及金門各配有1個裝甲旅,擔任快速反擊的先鋒部隊。
“精進案”成立機步旅
2004年,臺陸軍再因應對兵員精簡調整編制,執(zhí)行“精進案”,主要是把3個摩步旅和3個裝步旅改編為機步旅。2005年后裝甲部隊主要編制為:裝甲第542旅、裝甲第586旅、裝甲第564旅、裝甲第584旅、裝甲第503旅、機步第200旅、機步第269旅、機步第298旅和獨立坦克營、獨立裝步營及獨立坦克連。其中各裝甲旅的編成基本不變。獨寺坦克營、獨立裝步營及獨立坦克連則一一配屬各守備旅。而各機步旅的新編制情況如下:
機步200旅改編自裝步第373旅及摩步第200旅,編制為旅部、1個坦克營、4個機步營、裝炮營、支援營、裝騎連、反裝甲連、通信連、工兵連及其他支持單位。其中坦克營轄有4個坦克連,機步營轄有3個機步連,作戰(zhàn)時坦克營可集中運用,也可編人4個機步營內組成特遣隊。機步200旅成軍時駐地在臺中竹坑。
機步269旅改編自裝步第35l旅及摩步第269旅,編制同機步200旅,成軍時駐地在中壢。
機步298旅改編自裝步第395旅及摩步第298旅,編制同機步200旅,成軍時駐地在屏東萬金。
經過“精進案”整編后,目前的臺灣陸軍16個打擊旅分為:裝甲旅5個,裝備以主戰(zhàn)坦克為主,是火力最強大的打擊力量,裝甲步兵旅3個,裝備以裝甲戰(zhàn)斗車輛為主,所有人員、裝備全部搭乘裝甲車輛作戰(zhàn),號稱是具有“百分之百”機動能力的聯(lián)兵旅;摩托化步兵旅3個,裝備以輪式裝甲車輛為主;空中騎兵旅2個,裝備以武裝直升機為主,空降特戰(zhàn)旅1個,裝備以運輸直升機為主,號稱“6個小時內可以將全部機動作戰(zhàn)所需兵力兵器投送到戰(zhàn)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