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25日,雨后的南陽盆地秋高氣爽,南陽市文物局的電話驟然響起,聽筒里傳來南召縣文化局副局長仝太峰興奮的聲音:城郊鄉董店高莊發現很多瓷碗和碎片……
鈞瓷窖藏出土現場位于南召縣城郊鄉董店村高莊組村邊農戶院墻根樹樁下,屬嶺南高速公路高架橋施工區,為開挖樁孔清理樹樁時偶然發現。由于附近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宋元時期文化遺址,為配合高速公路建設,市文物部門已進行了文物鉆探,并對發現的墓葬進行了考古發掘,但因窖藏正好埋在樹樁下,所以未能及時發現。更富戲劇色彩的是,24日下午挖掘機清理樹樁時僅挖了兩鏟土就完工,誰也想不到小小土堆中竟掩藏著一個驚人的寶藏!當夜下了一場大雨,瓷器被雨水沖刷露出。25日清晨,一晨練的中學教師路經此地,看到村民正在尋找瓷器,遂前去揀了些碎片而歸。上午,他向熟悉的縣文化局局長王貴富提及此事,并出示了瓷片。職業的敏感使喜愛古瓷器又有一定造詣的王局長立刻認識到這很可能是一個珍貴的瓷器窖藏。于是,他一面向上級領導匯報,請求公安部門協助,一面和縣文物部門有關人員即該趕赴事發現場,了解情況,向村民宣傳文物法規政策,并著手配合公安人員收繳文物,使流散的文物絕大部分被追回。南陽市文物局接報后,迅速派人現場調查處理,并指派專家對窖藏瓷器進行了鑒定。初步認定該窖藏是一處金代晚期河南窯口生產的鈞窯系民用瓷窖藏,暫定名為“高莊鈞瓷窖藏”。
雖然該窖藏的形制結構遭到了毀滅性破壞,詳情不得而知,但器物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域特點足以讓人振奮:該窖藏為單純的民用鈞瓷產品,數量較大,可辨器形的瓷器多達100余件,其中較為完整的58件,包括菊瓣花口大碗、紅彩折沿盤、裹足支燒大盤、雞心大碗、斂口淺腹盤、翻沿淺腹小碟、小杯等。器物以碗為大宗,共39件,均光素無紋,以灰青色石灰堿釉為主,天藍釉次之,紅彩器僅見一件?,F擷英介紹幾件,以饗同好。
1、天青釉菊瓣花口碗(圖1)口徑26.8厘米,高11.5厘米,足徑8厘米,器壁厚0.5厘米?;?,深弧腹,小
圈足,器物造型呈菊瓣形。通體施天青乳濁釉,圈足內底無釉,胎質香灰色,素面無紋飾,有不甚明顯的細小開片。
2、天藍釉雞心碗(圖2)口徑22.8厘米,高10厘米,底徑6.6厘米,斂口斜長腹略弧,小圈足。通體施天藍釉,俗稱雞心碗,圈足內施釉,足端露胎,呈暗紅色閃白,素面無紋飾,有蟬翼狀開片。
3、灰青釉雞心碗(圖3)口徑22.5厘米,高9.5厘米,底徑6.4厘米。斂口斜長弧腹、小圈足,通體施灰青乳濁釉,圈足內施釉,足墻大部露胎,胎色磚紅。素面無紋飾,有少許開片。
4、灰肯釉小碗(圖4)口徑9.2厘米,高4.5厘米,底徑3.8厘米。直口,鼓腹,圈足。通體施灰青乳濁釉,圈足露胎,胎質灰黃。素面無紋飾,釉面溫潤、肥厚,略有開片。
5、灰青釉裹足支燒盤(圖5、6)口徑26.6厘米,高6厘米,底徑16厘米。唇口,淺圓腹,大圈足底。裹足支燒,底部有6個支釘痕。通體施灰青乳濁釉,釉面較肥厚,磚紅色胎,素面無紋飾,開片不明顯。
6、灰青釉紅彩折沿盤(圖7)口徑18厘米,高3.3厘米,底徑8.6厘米。折沿板狀口,淺弧腹,平底。通體施乳濁青釉,圈足內滿釉,有支燒痕跡,釉面較厚。胎質土黃閃紅,燒成溫度較底。素面無紋飾,窯變后有玫瑰紅彩,網狀開片明顯。

7、灰青釉斂口盤(圖8)口徑17.7厘米,高3.7厘米,底徑5.8厘米??谘貎葦浚瑴\腹,小平底。胎質淺灰紅色,通體施乳濁青釉,底露胎,釉面較厚,素面無紋飾。
8、天藍釉斂口盤(圖9)口徑17厘米,高3.3厘米,底徑5.9厘米。斂口,淺腹,小平底。胎質灰,通體施天
藍色乳濁釉,底露胎,素面無紋飾,開片不明顯。
9、翻沿淺腹小碟(圖10)口徑11.6厘米,高1.3厘米,底徑4.6厘米。翻沿淺腹小平底,胎質灰白。通體施乳濁青釉,底部露胎,素面無紋飾,釉面較厚,細小開片密布。
根據這批瓷器的造型、胎釉等特點,結合歷史上南陽出土鈞瓷窖藏的情況分析,該窖藏的年代當為金代晚期,可能因戰亂等原因被其主人窖藏。高莊鈞瓷窖藏瓷器數量之大,種類之多,器物之精為南陽歷史上所罕見,堪稱近年來的首次發現,對我國的鈞瓷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責編:雨 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