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藏有一枚“咸豐元寶”寶蘇當五百大錢。錢徑57毫米,穿徑11毫米,厚4毫米,重64克。精黃銅質地,包漿堅實,溫潤有光澤,錢體突出部分磨損自然。文字清晰,字口深峻,除徑稍小于譜載者外,錢文書法完全一致。“成”字,第七筆的折彎鉤與眾不同,筆鋒順勢逆轉向上露一點鋒;“元”字,呈寬扁狀;“豐”字,上半部呈半包圍,且垂直狀,下半部“豆”,微偏左,上橫短且偏右;“寶”字,兩足左長右短等特征在眾多咸豐錢錢文中獨一無二。
馬定祥先生說“曾在湖州見成豐寶蘇當五百,為僅見之物。”(《歷代古錢圖說》189頁)據說,湖州人陳大農先生曾獲此錢。一次有人無意中,在碑刻石礎墩下,挖出一枚古錢,被其父以一個大洋的價錢賣給陳大農。這正是名揚泉界的“咸豐元寶”寶蘇當五百大錢。可惜后來又被那個人偷回去,接著流到國外。
有的錢譜注釋:寶蘇當五百孤品,原物已佚。難道就不能有第二個寶蘇當五百存在嗎?筆者盯著藏品發呆……
(責編:丁 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