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毛文杰 編譯:楊政文
觀點
中國軍隊現在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它擁有部分高級尖端武器,同時傳統武器也在大量使用,這種混雜的武器系統讓中國軍隊在高科技武裝的“敵人”面前進退兩難。國人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以命令、控制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技術的關系,如何將傳統武器與這些要素銜接起來以形成強大的網絡戰斗力。
在中國,資源對武器的約束十分明顯,這使他們不得不求助于以信息化為特征的高科技武器和訓練方法,這就是中國人熱中于高技術武器的原因。
毛文杰(JamesMuvenon):
美國國防情報研究和分析中心(DefenseGroup,Inc.)主任,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曾獲加利福尼亞大學和洛杉磯大學博士學位,1991年到1992年在中國復旦大學從事研究工作。本文及后文《中國軍事教育大變局》均來源于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報告:《中國軍隊的“人”:對8O后的征兵、訓練和教育》。
前不久聽說中國軍隊將改變從農村征兵的傳統,轉向從高中、職業學校與大專院校尋找兵源。有人認為,如果中國軍隊從城市或高等院校征兵,士兵可能因農村兵不足而缺乏戰斗力。事實不是這樣的,不過對城市兵沒有戰斗力的擔憂也確實存在。目前,中國軍隊對兵員素質要求不一樣了,他們需要能夠應付高科技戰爭,所以,在城市、沿海和高校招募兵員是不得已的選擇。當然,農村青年還是有一定的選擇空間。其實,所謂城市兵沒有戰斗力,農村兵能吃苦的觀點也不一定能得到大家的認同。

根據中國官方公開的說法,中國軍事的目的是要打贏信息條件下的區域性戰爭。對于什么是信息條件很值得討論。如果僅從經濟意義上看,我更傾向于這是一種軟力量。
信息化難題
中國軍隊現在面臨兩難境地,一方面,它擁有部分高級尖端武器,同時傳統武器也在大量使用,這種混雜的武器系統讓中國軍隊在高科技武裝的“敵人”面前進退兩難。于是,信息化作為一項與高科技模擬訓練相聯系的戰略被提出來。要透徹理解問題,研究者就必須閱讀馬克思主義對于歷史發展的辯證唯物主義及其決定論的觀點,他們會認識到,中國人在最近10年來開始大量閱讀英國皇家陸軍軍官學校的出版物,從中如饑似渴地汲取營養。他們很清楚,這些知識不單是為西方人準備的,對以數字化武裝的模擬戰爭架構有精彩的描寫。
亞力山大·格爾申克隆(Alexander Gerschenkron)曾經提出“后進優勢論”,認為窮國可以從富國引進先進技術,從而實現跳躍式的發展。對中國來說,這種引進技術和發展的觀點不一定適用,它很難按照格爾申克隆的理論硬套上去。
中國人可能會說,自己參與了高技術革命,中國已經成為世界IT工廠。他們的問題是,如何處理好以命令、控制和自動化指揮系統為代表的現代技術的關系,如何將傳統武器與這些要素銜接起來形成強大的網絡戰斗力。事實上,信息化更接近“網絡中心戰”,根據系統論的觀點,自動化指揮系統的功能大于系統所有組成部分功能之和。信息化意味著對高技術武裝起來的敵人能夠具備優勢,同時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系統。這就是中國人為什么如此重視信息化,以信息化訓練軍隊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就是以信息化彌補自身的諸多不足。
求助高科技模擬訓練
在中國,資源對武器的約束十分明顯,使他們不得不求助于以信息化為特征的高科技武器和訓練方法,這就是中國人熱中于高科技武器的原因,他們希望擺脫資源約束對武器革新帶來的效率問題。
通過運用高科技,中國人可以提高教學和訓練水平,減少設備對人造成的危害和儀器的磨損。2001年1月,中國就有了蘇-27在訓練中墜毀的教訓。我認為,高科技模擬可以成為中國軍隊低風險、低損傷的軍事教學和訓練的最佳選擇,這些問題其實我在幾年前就對中國提山批評。傳統觀念認為,沒有流血就意味著沒有參加訓練,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了,高技術武器越來越被各國廣泛接受,同時,高科技武器的普及也還需要時間,所以,中國人并沒有在這方面花費太多的投資,但模擬訓練有助于中國人減少風險。
不過,模擬訓練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中國人知道,它在訓練中不能取代真實武器和真實環境。不過,也有不少中國人懷疑這種訓練方式訓練出來的軍人是否具備實戰能力,是否具備在真實戰場上戰勝對手的足夠信心。
落后的教育系統呼喊改革
模擬訓練和在線演練幫助中國人解決了多兵種協作跨區域作戰的問題,看看中國人在解決命令和控制系統上的進步可以為此提供證明。中國軍隊正努力從傳統的七大軍區模式中走出來。這七大軍區擁有自己獨立的組織和裝備系統、教學體系及其獨立的使命,整個國家缺乏統一的軍事教學模式。
由于擁有自己的使命,軍區不得不面對一些特殊設備的使用難題。事實上,從“九五規劃”開始,中國就打算將軍隊組建成全國性的統一單位,以便在偶發事件中部隊能協同應對。不過,由于考慮到部隊打亂后帶來的痛苦和龐大的費用,該計劃沒有實施。在這種情況下,高科技模擬下的聯合演練為提高軍區協同作戰能力提供了便利。
對我來說,最感興趣的還是這種訓練方法有助于中國人將各種命令和控制手段結合在一起,模擬訓練中的跳躍式編隊使部隊有望由軍區行政系統轉化為大戰區系統,甚至是綜合戰役命令系統,從而有助于部隊化解危機。這就像將棋盤上的棋子進行統一布局,將每一個棋子都放到最好的位置上去,形成一個完整的作戰單位。中國人認為,模擬聯合演練使他們減少了實際演練帶來的混亂。只是,沒有人在現實生活中能獨立操控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因為事情和人料想的往往不一致,操作起來有很多意料不到的障礙。
高科技煙霧
中國人,特別是重視使用互聯網的中國人,在演練中有能力運用模擬戰對付高科技敵人。現在,中國軍隊在演練中對實際對手的模擬比過去強得多,很多時候,演練一方的藍軍允許獲勝,這在過去是無法想象的。這種利用互聯網進行的演練使中國軍方提高了在敵對環境中與“不合作”敵人進行對抗的操作能力。
當然,這種訓練手段的運用也給了我們兩個提示。讓我們感到難辦的是,在線演練和模擬演習實際上削弱了我們對中國訓練信息的收集能力,我們很難分析出中國軍隊的實際水平到底有多大提高,因為這種方式使人無法觀察到訓練領域的真實情況。同時,我也認為高科技模擬訓練帶來了很多問題。比如,其他官員是否愿意接受這種模擬對抗環境中的假想敵的有效性。
現在,中國軍隊不可能擁有象二戰時期盟軍諾曼底登陸那樣的全方位的演練機會了,所以,指望中國軍隊進行全方位大范圍的演練,以便我們觀察其實際能力是不可能的,我們只能從一些片段理解中國軍隊。中國人或許也會將這些片段以資料的形式整合在一起,但這樣做的風險太高,很難讓高級領導增強信心?,F在的問題是,與“十一五規劃”相比,中國將來是否會加快模擬高科技訓練的發展步伐,這才是需要我們密切關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