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琛
巧用文本特征提高預習效率
——初中英語閱讀課預習策略的探討
馮琛
預習能夠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具有積極作用。本文探討了如何根據教材的文本特征幫助初中學生在英語閱讀課前有效地處理信息,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和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學會閱讀。
文本特征;課前預習;作業研究
“預習”就是提前學習和學前準備,是學生以自學形式進入正式學習的預備環節。學生通過對文本知識的預習能夠產生一定的疑惑,進而思考,以解疑惑。新課程英語教學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促進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教育部2001)。由此可見,預習能夠讓學生真正地融入英語學習過程之中,為他們主動探究、自主學習和創新發展奠定基礎。
文本特征是指圍繞某一個主題組織起來的知識表征和貯存方式。有專家認為,文本特征是認知的構架,它使信息有條不紊地儲存在長期記憶中。它主要分為語言特征、內容特征和形式特征。語言特征主要指學生已經掌握的相關背景知識,它們能幫助學生熟悉課文主題,同時引導學生預測課文內容。內容特征是指通過呈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關鍵詞,指導學生預測作者的思想,推斷作者的意圖、觀點以及文章的邏輯關系。形式特征是教材中的彩圖、標題、副標題等,在閱讀活動前,充分發揮學生的視覺接受信息能力,通過對插圖、標題等的描述和問答,逐步引入該課的話題。
(一)輕奏閱讀前活動序曲——激活語言特征
提到預習,以前筆者的做法是布置一些預習課后單詞之類的任務。因為沒有具體的預習作業,事實上這樣的預習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學困生”,據了解,他們根本不會預習,也不知道該怎樣預習。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制訂了一份預習活動單,即在文章中尋找好詞好句。

The more,the better!Good phrases Good sentences
這份預習活動單適合各個層面學生的學習能力,堪稱經濟實用。簡單的一張表格能起到讓學生復習鞏固舊知(已學短語和句型),探究新知(了解新短語和句型)的作用。
(二)暢談內容特征——關鍵詞
關鍵詞(Key Words)是一種很重要、很實用的閱讀技巧,它能幫助我們快速地確定題目中所要求的具體信息的位置和理解文章的基本結構。如果掌握其妙用,那必將大大提高我們學習英語的效率和考試成績。如何識別關鍵詞?通常我們認為關鍵詞就是題目中或文中最重要的某個詞或很多詞。關鍵詞原詞或同根詞或近義詞甚至是反義詞通常都可以用于確定要找到的答案。文章中的標題往往包含了一個或多個關鍵詞,教師可以從標題入手幫助學生尋找關鍵詞。以九年級第二單元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為例,筆者設計了以下預習活動單(人教社2007):

這份預習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通過尋找標題中的關鍵詞,從而把握一篇文章的脈絡。這篇標題為He used to cause a lot of trouble的關鍵詞是used to和trouble。文章中trouble的同義詞是problem。因此,學生們能夠快速而準確地完成第3部分的判斷題。學生們掌握這種閱讀技巧,考試就不會害怕做一些考查細節的題目了。
(三)賞讀課文插圖
Go for it!閱讀材料中幾乎都配有照片或者插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文章內容。照片和插圖等文本特征可以激活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使其聯想有關的話題和詞匯。倘若學生能深入挖掘圖片資源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近期,有專家呼吁教師把課堂的最后幾分鐘留給學生提問,即課堂“留白”。筆者也十分贊賞這種觀點。課堂上教師們習慣性地提問學生,學生們被動地接受知識。外語老師的職責除了解決語言文字方面的問題之外,還肩負著傳播中西方歷史文化、解答同學疑惑等方面的責任。如八年級下第6單元I’ve been studying history in China是一篇介紹猶太文化,宣傳中猶文化友誼的好文章。筆者利用課文的插圖設計了以下預習作業:

這份預習作業的第一問,學生都可以回答。有些同學認為,“The house is very ol D.”有些同學說,“The house is very gran D.I see some in Shanghai.”等。第二個是拓展性的問題。師生角色發生了互換,由學生出題,老師應答。學生們很感興趣,終于有機會考考老師了,所以很多學生都非常認真地對待這份預習作業。但對于老師來說這份作業充滿了挑戰性,因此必須事先認真研讀學生的提問,作好充分的準備。比如,有一個學生提問:Why the house has such a roof?作為一名普通的外語老師,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但我馬上請教了社會老師,學到了很多。第一,此處的roof應改為dome,dome是一種圓形的屋頂。第二,dome的漢語意思是穹,象征著生命,意味著生命至高無上。還有一個學生問,“Why we can see these buildings in Harbin?”我上網查了資料才知道猶太人是一個散居世界的民族,在1000年以前的宋朝,就有成千上萬猶太人來到中國的開封與中華民族和睦相處。100多年以前的清朝末期開始,又有成千上萬的猶太人從歐洲和俄羅斯沿著西伯利亞大鐵路來到哈爾濱,與哈爾濱人共同生活了近一個世紀的歷史。這樣的一份預習作業使得我們師生對猶太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沒有課前學生的提問,課堂的“留白”,我們的閱讀教學是不太可能涉及此類話題的。
(四)品讀課文標題——巧用標題和副標題預測文章中心思想
標題通常被稱作文章的“題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主要內容,也即文章的精要內容的提煉、概括與濃縮。好的標題能透射出文章的內容概要,能使人從這“眼睛”中窺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因此在閱讀文章時,一定要認真仔細地看標題。副標題,又稱小標題,是文章特殊的、凝練的概括形式,是經過作者反復推敲,表現文章各個部分內在的邏輯關系,使那些相對獨立的片斷能互為依存,集中服務于主題。使用標題或子標題等本文特征形式預測文章中心思想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Go for it!教材所選用的閱讀材料體裁豐富,有信件、廣告、影評、故事、報刊文章等。這些文章通過不同的文本特征凸顯各自的特點。比如九年級第一單元How do we deal with our problems?這篇文章除標題外,還有三個子標題(By learning to forget,By regarding problems as challenges,By thinking ofsomethingworse),針對這一類型的文章,筆者設計了以下預習活動單:

這份預習作業要求學生根據標題和副標題預測文章的主要內容,對于培養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提高概括能力有一定的幫助。該作業看似要求很高,但實際操作下來,學生們完成這樣的預習作業興趣很濃,因為它激發了學生(特別是優等生)的好奇心和挑戰新事物的精神。對于這類預習作業教師不必批改,在上課過程中結合while-reading的教學策略先由學生分析每段的中心思想和全文的主要內容,教師予以指點,最重要的是只要學生給的答案基本正確,就記得多給予表揚,促使學生信心倍增,從而更加喜歡閱讀。學困生完成這份作業難度很大,因此他們只需完成實用型的作業即可。
預習是一種學生學習的重要策略和良好習慣。學生通過預習,能掃清閱讀障礙,了解與所要學的閱讀材料相關的背景信息,激發學生學習閱讀的興趣,同時發現教材的疑難問題,帶著問題上課,主動高效地獲取知識,充分感受成功的樂趣。這也便于教師集中力量解決重點難點問題。它為課堂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心理氛圍,這樣課堂上就能形成真正的師生互動,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課堂效率。教師巧用文本特征,設計多種形式的預習作業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閱讀材料,培養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技能和方法,使預習真正成為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有益于減負增效、有助于培養學生個性和素質全面發展的教學策略。
引用文獻
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高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人教社.2007.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新目標)Go For It!(九年級)(第四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Mary Lee Fiel D.2007.Text Features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建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