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究其根源,就是想“明天怎么辦”。想今天的問題,一定就呼呼睡了。
人生中最大的快樂,就是發現原來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在失眠。
當我聽到名校畢業、在奧美工作的L在工作第二年也失眠時,我真是高興死了!
我覺得,實際每個人,別管男女老少,只要進入工作第二年,工種又比較有壓力,一定會失眠。心理學和生理學原因我不知道,估摸跟人神經耐受度有關。但來自民間的我的總結是:要想不失眠,不能抬頭看!
我覺得打工的人,不能抬頭看,必須低頭干。人低頭干的時候雖苦吧,但也就只是個累,第一年從頭開始,什么都不懂,哼哧哼哧;怕就怕抬頭,一抬頭就暈了。失眠究其根源,就是想“明天怎么辦”。想今天的問題,一定就呼呼睡了。
這個道理簡單,但是我一直沒想明白。曾經一度我在流程期發稿的10天挨床就著,可是發稿一結束,躺在床上到早晨6點就是睡不著。我還想呢,是不是我太敬業了,光干腦力活不踏實,必須干體力活才睡得著。后來發現,流程期我寫完稿就等于完成了一天,當下無事可想。但是非流程期我腦子里想的都是下期做什么選題,所以睡不著。
還是上期采訪的魏蔚說得好,這叫沒有活在當下。“男人還沒追你呢,就想選誰好,可能么?”一言驚醒夢中人,如果人分為“現在型”和“未來型”,我還真是“未來型”——生活中新跳出一男的,就想我該不該追他呢?我要是追他了,他能不能答應呢?他要是答應了,我愿意跟他結婚么?結婚了,能不離婚么?不離婚,我70歲能幸福么?一想不能,就覺得我還是不要這么累了。結果現實不累了,但是腦容量廢了!
我失眠最嚴重的時候,曾連著一個禮拜玩“連連看”直到第二天早晨6點洗臉上班。中午在公司沙發上睡一個小時就夠了,根本沒有睡的欲望。我是從小到大能睡15個小時不吃力的人,所以當時很害怕,躺在床上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哭(聽說L也這樣)。
但是好起來的過程也很簡單,一個學心理學的朋友說了三件事我就好了:1.為什么要戒掉“連連看”,人生病了要吃藥,連連看就是你的藥,等你病好后,自然就不玩了;2.情緒是鐘擺,有多高興,就有多傷悲。你現在很傷悲,說明你對快樂的感受力也超強,是保持這樣,還是麻木——感受不到痛苦和相應的快樂——你自己選擇;3.每天上床,跟自己說:“我千萬別睡著!”
要想不被失眠困擾,就別把它當事兒。據說李安拍《臥虎藏龍》那陣也每天半夜腳底下跑電、氣短胸悶,起來就睡不著,床上流淚,但是人家就不認為那是憂郁癥,是長期太累了搞得分泌興奮激素的東西停不下來而已。
每個人失眠時想睡的方法都特別不同。我的同事馬新莉告訴我,她睡不著時會對自己說“好!我要關門嘍!”然后想象自己把一扇門“慢慢慢慢”關起來,還“擰”把手。如果還沒睡著。就“那好吧!我再關一遍!”特別不嫌麻煩。我20年前看《讀者文摘》(現在的《讀者》),里面教要想象一個紅點在緩慢地畫圓圈或五角星形狀,不超過72圈就會睡著。我也試過這方法,但有一個困惑,就是我每次一畫圈,眼珠就跟著轉,頭暈,還有點眼珠子疼,是我智商低還是大家都這樣呢?我也數過三千只羊,但后來被糾正別超過10只,循環著數。當然,對于擰巴的我,最好用的辦法還是“我千萬別睡著。”不過現在用多了,大腦似乎不上當了,我最近在研發另外一種方法——冥想。這是從我只上了4次課的瑜伽老師那里借鑒的:告訴自己把精力集中于呼吸之上,然后體會自己的身體均衡地陷入大海一樣的床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