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大進展

2009-01-01 00:00:00毛衛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 2009年5期

[摘要]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要概念,既包括質變,也包括量變,既包括革命,也包括建設,但長期以來其所關注的側重點在革命、在質變,對量變規律的探討是其薄弱環節。以“可持續”為著眼點的科學發展觀所探討的,是社會在量變時期即和平建設時期、執政時期的發展問題。科學發展觀的形成,加強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薄弱環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大進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科學發展觀;進展

[中圖分類號]A84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6470(2009)05—0094—07

胡錦濤總書記指出:“科學發展觀,是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來的。”并進一步指出:“科學發展觀是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認識和分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豐富實踐,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一般規律認識的成果。”馬克思主義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指導思想,同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也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大進展。

一、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實質與局限

發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恩格斯曾經說過:“辯證法不過是關于自然、人類社會和思維的運動和發展的普遍規律的科學。”他進一步指出:“辯證法的規律是從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歷史中抽象出來的。辯證法的規律無非是歷史發展的這兩個階段和思維本身的最一般的規律。”由此可見,發展是與辯證法密切相關的一個概念,對辯證法的理解影響到對發展的理解。

本來,發展與辯證法一樣,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包括了世界運動變化的全部基本規律,既包括事物質變的過程與規律,也包括事物量變的過程與規律。但是,對馬克思關于辯證法的本質問題的一段論述的簡單化理解,卻使得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法及發展觀的研究造成了嚴重的混亂。

在《(資本論)第一卷1872年第二版跋》中,馬克思對辯證法有過這樣一段著名的論述:“辯證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國的時髦東西,因為它似乎使現存事物顯得光彩。辯證法,在其合理形態上,引起資產階級及其夸夸其談的代言人的惱怒和恐怖,因為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后來,人們習慣性地把這段話概括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革命本質”。有人據此認為,革命靠馬克思,和諧靠孔夫子,和諧哲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能相容的。還有人認為,以“可持續”為目標的科學發展觀與馬克思主義的發展觀也是不相干,甚至是不相容的。由此可見,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革命本質”如何理解,已經成為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重大理論課題。

究竟應該如何理解馬克思在這里說的辯證法的革命本質呢?這里有三個需要弄清楚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具有革命本質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其內容是否包括量變即與和諧相關的內容?第二,對于質變和量變二者如何評價?第三,質變、革命與量變、和諧兩個方面的地位會不會發生轉化?如何轉化?

關于第一個問題,應該說,馬克思講的辯證法的革命本質并不意味著只講質變,不講量變,只講革命,不講和諧,而只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在質變與量變中突出了質變,在革命與和諧中突出了革命。列寧在介紹《馬克思的學說》中的“辯證法”時說:“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黑格爾辯證法這個最全面、最富有內容、最深刻的發展學說,是德國古典哲學的最大成就。他們認為,任何其他關于發展的原理、進化的原理的說法,都是片面的、內容貧乏的,只能把自然界和社會的實際發展過程(往往伴有飛躍、劇變、革命)弄得殘缺不全。”從這里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觀區別于其他發展觀的本質特征在于它全面、豐富而深刻,而其他發展觀則貧乏。甚至殘缺不全。具體而言,則在于是否能看到“飛躍、劇變、革命”。在進一步展開的論述中,列寧說:發展的觀念。“按馬克思和恩格斯依據黑格爾哲學而作的表述,要比一般流行的進化觀念全面得多、豐富得多。發展似乎是在重復以往的階段,但它是以另一種方式重復,是在更高的基礎上重復。(‘否定之否定’),發展是按所謂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線進行的;發展是飛躍式的、劇變式的、革命的;‘漸進過程的中斷’;量轉化質;發展的內因來自對某一物體或在某一現象范圍內或某一社會內發生作用的各種力量和趨勢的矛盾或沖突;每種現象的一切方面(而且歷史在不斷地揭示出新的方面)相互依存,極其密切而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形成統一的、有規律的世界運動過程——這就是辯證法這一內容更豐富的(與通常的相比)發展學說的若干特征。”這一段論述內容豐富,涉及辯證法的三大規律,但實際上是圍繞是否承認“飛躍、劇變、革命”展開和深入的。落腳點是在說明質變、革命的合理性上。從這一點展開,質變和量變、革命與和諧的交替,大的過程就表現為“否定之否定”的過程。深入而言,無論是質變還是量變,都是事物自身矛盾運動的結果。

在后來寫的《談談辯證法問題》這篇關于辯證法的重要文獻中,列寧對兩種不同的發展觀作了概括和對比。他說:“有兩種基本的(或兩種可能的?或兩種在歷史上常見的?)發展(進化)觀點: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以及認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按第一種運動觀點,自己運動,它的動力,它的泉源,它的動因都被忽視了(或者這個泉源被移到外部——移到上帝、主體等等那里去了);按第二種觀點,主要的注意力正是放在認識‘自己’運動的泉源上。”“第一種觀點是僵死的、平庸的、枯燥的。第二種觀點是活生生的。只有第二種觀點才提供理解一切現存事物的‘自己運動’的鑰匙,才提供理解‘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的鑰匙。”

列寧在這里概括的兩種發展觀,一種是“認為發展是減少和增加、是重復”。毫無疑問,這是指的事物的相對穩定時期的發展,是指量變狀態。而另一種發展觀,沒有被概括為相應的質變狀態,而被概括為“發展是對立面的統一(統一物之分為兩個互相排斥的對立面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這種“對立面的統一”在其發展過程中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即量變狀態;另一種則是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即事物的質變狀態。因而這種發展觀是一種既包含了質變狀態也包含了量變狀態的比較全面的發展觀。與第一種發展觀相比,它的優越之處在于,它不僅承認事物發展的量變狀態,而且指出并強調了事物發展的質變狀態、革命狀態。

由此可知,具有革命本質的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并非只講革命和質變,也講和諧與量變。質變與量變、革命與和諧是包含在馬克思主義辯證法中的兩個基本方面。在當時之所以特別強調其革命本質,是因為當時面臨的革命形勢和任務,需要這一方面理論的指導,而當時其他的發展理論則是不講這一方面的,因而在馬克思的辯證法中。質變占據了矛盾的主導地位。

根據辯證法的一般規律,事物的性質是由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矛盾主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會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革命本質也不會一成不變,在一定的條件下。革命辯證法會向和諧辯證法轉變。

首先是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哲學觀念會發生變化,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已明白無誤地向我們揭示了這一點。唯物史觀認為:當生產關系不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并成為生產力發展的嚴重障礙時,要通過革命改變生產關系,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障礙。而當生產關系基本適應生產力發展的需要時,就不應隨意改變生產關系,而應通過基本制度范圍內的改革、調整保持和諧,才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在1859年寫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馬克思特別強調指出:“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系,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這個道理,雖然馬克思在150年前就講了,但我們是在犯了“左”的錯誤,在實踐中吃了苦頭以后才注意到的。這與對辯證法革命本質的誤解是密切相關的。

此外,價值取向的不同,辯證法關注的側重點也會不同。在革命年代,“一心為革命,一切為革命”,革命是基本的價值取向,這是正確的。但在平常時期,在更大的范圍內看問題時,價值取向會發生變化。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曾指出:“平衡和運動是分不開的。在天體的運動中,運動處于平衡中和平衡處于運動中(相對的)。但是,任何特殊的相對的運動,即這里的一個運動著的天體上的個別物體的全部個別運動,都是旨在確立相對靜止即平衡的一種追求。物體相對靜止的可能性,暫時的平衡狀態的可能性,是物質分化的本質條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本質條件。”㈣恩格斯的這一段話無疑是在講辯證法,但是這里講的本質特征卻是對“相對靜止即平衡”的追求。實際上講的就是和諧哲學的道理,與中國傳統文化、與中醫講的道理十分相近。世界上的事物都在變動中,都有產生、發展和滅亡的過程。從這個意義上講,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不可持續的,沒有任何事物能夠永存。因此,馬克思說,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但是,“不崇拜”不等于“不在乎”,在許多情況下,我們都要為一定事物的存在和持續而不懈努力。這就是和諧哲學的基本立足點,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和”的哲學相通之處。

吳元梁曾經把發展及發展觀分為三個層次,他認為:“第一種意義上的發展和發展觀是指世界觀、宇宙觀意義上的發展和發展觀。這種意義上的發展和發展觀所研究所討論的對象領域最寬廣、層次最高,包括了自然、社會和思維在內的整個世界、宇宙。”“而第二種意義上的發展和發展觀,是指社會歷史觀意義上的發展和發展觀。”他認為:“唯物史觀本身就是社會發展觀。它所討論的社會發展,雖然既包括了社會形態處于量變階段上的社會發展,也包括了社會從一種形態到另一種形態質變、飛躍、革命意義上的社會發展。正是這個原因,唯物史觀成為工人階級及其他勞動人民從事革命的精神武器。”他認為,“第三個層次和意義上的發展觀”,即科學發展觀,“是以社會形態處于量變階段上的發展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和觀念,這種發展觀對于量變階段上的社會形態而言,不是采取對立的、敵視的、打碎的、革命的態度,而是采取合作、完善、建設的態度。因此,對于現實存在的社會形態而言,是一種建設發展觀。”

從邏輯上看,第一個層面與第二個層面的劃分是合理的,第一個層面屬于一般世界觀層面,發展包括了事物的質變階段和量變階段:第二個層面屬于比較具體的社會歷史層面的發展,也包含了質變和量變,即革命和建設兩個階段,因此,不應當再有第二和第三個層面的劃分。吳元梁正確地將科學發展觀定位于社會發展中的和平建設時期,即社會發展中的量變時期,但將所謂的第三個層面與第二個層面并列起來是不合理的。相對于第一個層面的劃分而言,它們實際上屬于同一個層面。他一方面說唯物史觀“既包括了社會形態處于量變階段上的社會發展,也包括了社會從一種形態到另一種形態質變、飛躍、革命意義上的社會發展”。另一方面又只說唯物史觀是革命的精神武器。而按照正常的邏輯思路,應該說它既是指導革命的精神武器,也是指導建設的精神武器。認為它只是指導革命的精神武器而不是指導建設的精神武器,只是革命的哲學而不是和諧的哲學,正是多年來理解上偏差的關鍵所在。糾正這種偏差和誤解,是新時期哲學理論工作的一項重大使命。

二、重要而艱難的轉變歷程

質變、革命時期的發展觀與量變、建設時期的發展觀有著重大的、根本性的不同。因此,從革命轉向執政、建設以后,必須有相應的觀念轉變。正如馮友蘭所指出的那樣:“任何革命都是要破壞兩個對立面所共處的那個統一體,那個統一體破壞了,兩個對立面就同歸于盡,這就是‘底’,革命到這個程度就‘到底’了。”“革命家和革命黨,原來反抗當時的統治者,現在轉化為統治者了。作為新的統治者,他們的任務就不是要破壞什么統一體,而是要維護這個新的統一體,使之更加鞏固,更加發展。”他說:“這是一個大轉彎,在任何一個社會上的大轉變時期,都有這么一個大轉彎。”

在社會發展的革命變革時期。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根本改變生產關系、社會制度,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障礙。而和平建設時期的目標則是要建立和諧關系,為社會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保障。這是發展理念的重大轉變。但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強大慣性,這個轉變十分困難,往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十月革命成功以后,布哈林首先明確提出并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他指出,革命并不是最終目的。“革命的意義在于它為生產力發展排除了障礙”。革命摧毀了舊制度,打破了舊的平衡。革命成功以后,必須建立新的平衡。社會才能存在和繼續向前發展。他所說的平衡涉及城市和農村的平衡、工業和農業的平衡、工業領域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平衡以及所有制方面國有經濟與個體經濟的平衡等。這是和平建設時期新的發展思路。是需要探討的重大問題。遺憾的是,當時革命剛剛取得勝利,在斯大林看來。階級斗爭越來越激烈,布哈林的平衡哲學無異于離經叛道。結果布哈林遭到滅頂之災。由他開始的新的探索半途而廢。70多年后。第一個社會主義同家蘇聯解體。蘇聯共產黨領導蘇聯人民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奪取了政權,卻在一度輝煌之后又失去政權。在檢討其失敗的教訓時,我們不能不對其執政理念的得失作深刻的反思。

中國革命勝利之后,中國共產黨人對從革命到建設的轉變曾經有過很清醒的意識,并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在世界觀、方法論層面上,毛澤東非常重視研究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的特點,認為不同階段事物矛盾的情形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包括要研究事物發展不同階段矛盾的特殊性。他說:“不但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中的矛盾運動,在其相互聯結上,在其各方情況上,我們必須注意其特點,而且在過程發展的各個階段中,也有其特點,也必須注意。”在這一方法論原則指導下,毛澤東精彩地分析和預見了抗日戰爭“持久戰”的特點以及持久戰的三個階段,指導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

在全國解放前夕,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又一次講到迎接新階段的問題。他說:“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他說:“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他滿懷信心地說:“我們能夠學會我們原來不懂的東西。我們不但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我們還將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毛澤東清醒地看到了打碎舊世界與建設新世界的不同,并認為建設新世界的學問很大,需要重新學習和探索。

首先,毛澤東以矛盾分析的方法,說明了兩個階段的不同。他指出,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不過矛盾的情形與舊社會不同:“它不是對抗性的矛盾,它可以經過社會主義制度本身不斷地得到解決。”反映到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人民內部矛盾成為主要矛盾。要分清兩類矛盾,特別是要學會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

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除了過去講過的“團結——批評——團結”的方法以外,還提出了“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毛澤東說:“我們的方針是統籌兼顧、適當安排。無論糧食問題,災荒問題。就業問題,教育問題,知識分子問題,各種愛國力量的統一戰線問題。少數民族問題,以及其他各種問題,都要從對全體人民的統籌兼顧這個觀點出發,就當時當地的實際可能條件,同各方面的人協商,作出各種適當的安排。”這里講統籌兼顧,是從具體問題人手,但已擴展到“其他各種問題”,說明“統籌兼顧”的方法正在變成具有普遍意義的方法論原則。

與“統籌兼顧”的方法相聯系,毛澤東也講到“平衡”的方法。在闡述了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相適應又不相適應的問題后,毛澤東說:“我們今后必須按照具體的情況,繼續解決上述的各種矛盾。當然,在解決這些矛盾以后,又會出現新的問題。新的矛盾,又需要人們去解決。”如何解決這些矛盾呢?一個基本的方法是平衡。毛澤東說:“例如。在客觀上將會長期存在的社會生產和社會需要之間的矛盾,就需要人們時常經過國家計劃去調節。我們每年做一次經濟計劃,安排積累和消費的適當比例,求得生產和需要之間的平衡。所謂平衡,就是矛盾的暫時的相對的統一。”毛澤東還明確指出:“有時因為主觀安排不符合客觀情況,發生矛盾,破壞平衡,這就叫做犯錯誤。矛盾不斷出現,又不斷解決,就是事物發展的辯證規律。”這里包含了許多重要的思想:

第一,平衡在這里已經從經濟工作的一個具體方法變成了一般規律。求得生產和需要之間的平衡是經濟工作的一個具體方法。而作為“矛盾的暫時的相對的統一”的平衡則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一般方法論。

第二,平衡是一個正面的、正確的概念。相反,“因為主觀安排不符合客觀情況,發生矛盾,破壞平衡,這就叫做犯錯誤”。

第三,毛澤東在這里給“平衡”下了一個準確的哲學定義。平衡不是絕對平均,而是對立面的統一。這樣,平衡就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條件。這與恩格斯的理解是一樣的,也是與我國傳統文化、包括中醫的理解是一樣的。而與許多人的誤解是不一樣的。

第四,追求平衡或和諧,是建設者的理念,是執政黨的理念,與革命黨的理念是不一樣的。毛澤東1937年在《矛盾論》中說:“世界上沒有絕對平衡的東西,我們必須反對平衡論,或均衡論。”㈣世界上沒有絕對平衡,但是不能因此一般地提反對平衡論,在毛澤東后來講的“對立面的統一”的意義上,在和平建設時期,我們必須承認并重視平衡。顯然,這里講的只是革命時期的道理,這個道理,毛澤東在《矛盾論》中作了更明確的表述:“共產黨人的任務就在于揭露反動派和形而上學的錯誤思想,宣傳事物本來的辯證法,促成事物的轉化,達到革命的目的。”。顯然,革命與建設、革命黨與執政黨的著眼點與落腳點是不一樣的。建設者、執政黨以追求平衡、從而保證統一體的存在和發展為落腳點,而革命黨搞革命則是以打破當時的平衡、從而摧毀舊的統一體為目的。這是最重要的、也是往往容易為人們所忽視的根本區別。

毛澤東當時不僅提出了“統籌兼顧”的方法、“平衡”的方法,而且運用于當時重大實際問題的解決。《論十大關系》是這一方面的集中表現。

毛澤東經過系統的調查研究,提出了當時需要正確認識和解決的十個問題,即要處理好“十大關系”。解決這些問題的基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平衡”等和諧哲學的基本方法。《論十大關系》中的第一條,關于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關系,毛澤東說:“像蘇聯的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問題,我們這里是不存在的。”蘇聯糧食產量長期達不到革命前的最高水平,是與他們當時過分強調發展重工業,重工業和輕工業、農業的發展嚴重不平衡密切相關的。這也是當年布哈林曾明確指出和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但是不僅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反而成為一種罪狀。我們處理得比較好,就在于比較平衡。不過,由于對平衡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夠深刻,在后來發動的大躍進中,也發生過這一方面的問題。第二條,關于沿海工業和內地工業的關系,強調的是“平衡”,即“平衡工業發展的布局”。第三條,關于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的關系,指出“只有經濟建設發展得更快了,國防建設才能夠有更大的進步”。“我們一定要加強國防,因此,一定要首先加強經濟建設。”強調的是辯證的依存關系。反對的是孤立的、片面的形而上學思想。這里有一個毛澤東的獨特說法,叫做“真想”還是“假想”。許多事情毛澤東都是這樣提出問題的。這里運用的恰恰是“和諧”的道理。第四條,關于國家、生產單位和生產者個人的關系,強調的是“兼顧”。第五條,中央和地方的關系,當時強調的是要發揮地方的積極性。總體上實際是要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第六條,關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關系,既反對大漢族主義,也要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實際上是“兩個離不開”,即相互依存。第七條,關于黨和非黨的關系,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相互監督”。第九條,關于是非關系,既要分清是非,又不能敵視和對立,要團結。第十條,中國和外國的關系,強調的是學習,而不是敵對或自我孤立,與后來“打倒地修反”的方針不可同日而語。最有特色的是第八條,關于革命和反革命的關系,本來二者是根本對立、你死我活的關系,“但是,在我國的條件下,他們當中的大多數會有不同程度的轉變。由于我們采取了正確的政策,現在就有不少的反革命被改造成不反革命了,有些人還作了一些有益的事”㈤。這一思路,與后來、特別是在文化大革命中的階級斗爭擴大化、“打倒一切”恰成鮮明對照。

后來發生的問題是大家比較清楚的,限于篇幅,這里不再展開。在這里只想著重指出一點,今天的科學發展觀并非突如其來,他與毛澤東建國后的探索有著深刻的聯系。從這個意義上說,貫徹科學發展觀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了我們黨被暫時中斷的事業。

三、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大進展

文化大革命的慘痛教訓,使歷史出現了一次大的轉折,從革命思路又回到建設的思路。歷史恰好呈現出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過程。辯證法告訴我們,這不是簡單的復歸,而是一次升華,會增加許多新的內容。

這次復歸本身也經歷了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由鄧小平理論開始,經過“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階段而到達于科學發展觀,并在這一階段上整合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在鄧小平理論階段,果斷地實現了從“階級斗爭為綱”到“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歷史性轉折。這個轉折非常重要,鄧小平說過:“這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雖然我們過去已經進行了多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但是我們仍然有足夠的理由說,這是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的開端。”之所以說是開端,一是因為對新階段的認識更加明確,二是因為行動更加堅定,真正走上了正確的發展道路。

早在1957年,鄧小平就明確地說:“我們前一個階段做的事情是干革命”,“今后的主要任務是搞建設”。經過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后,鄧小平作了深刻的總結:“多少年來我們吃了一個大虧,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了。還是‘以階級斗爭為綱’,忽視發展生產力。‘文化大革命’更走到了極端。”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鄧小平理論的基礎上繼續前進,在發展階段問題上認識的深化在于,更加明確了從革命黨到執政黨的轉變。在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江澤民指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學判斷黨的歷史方位的基礎上提出來的。我們黨歷經革命、建設和改革,已經從領導人民為奪取政權而奮斗的黨,成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并長期執政的黨:已經從受到外部封鎖和實行計劃經濟條件下領導全國建設的黨,成為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領導國家建設的黨。”“三個代表”是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提出來的。

科學發展觀是為適應新階段的需要而提出來的。這個“新階段”,往短里說,是指改革開放過程中一個特定的時期;往長里說,實際上就是指的與革命階段相對應的建設階段。

科學發展觀有一個提出和發展的過程。就其現實基礎而言,最初是與戰勝“非典”疫情直接相聯系的,“是戰勝非典疫情給我們的重要啟示”。胡錦濤總書記2003年7月28日在全國防治非典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通過抗擊非典斗爭,我們比過去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城市發展和農村發展還不夠協調:公共衛生事業發展滯后,公共衛生體系存在缺陷;突出事件應急機制不健全。處理和管理危機能力不強:一些地方和部門缺乏應對突發事件的準備和能力。”他進一步指出:“從長遠發展來看,要進一步研究并切實抓好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工作,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建設和創新。”由此可見,當時已開始超越抗擊非典疫情的具體工作,開始“從長遠發展”看問題,這里雖然還沒有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但科學發展觀的一些基本原則和內容已經開始出現。

在后來的發展過程中,科學發展觀的客觀基礎不僅涉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成功經驗”,而且涉及“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發展進程中的經驗教訓”,涉及“時代潮流”和“新的發展要求”。不過,無論怎樣擴展,這里的發展并不包括革命時期,而只限于和平發展時期。

在內容上,科學發展觀也越來越深刻。較早時,主要是“反映了我們黨的發展問題的新認識”。而后則強調:“是對黨的三代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最后則落到“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我們在前面已經說過。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包含了豐富的內容,既包括質變,也包括量變;既包括革命,也包括建設。所以,說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當然是對的。但是,考慮到馬克思主義過去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盡管全面,但其重點主要在革命、質變,而和平建設則是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科學發展觀研究的是以和平建設為主題的發展,因而我們應該說,科學發展觀的形成,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重大進展。

這種進展首先表現在,它從發展觀的高度揭示了這一階段的特點和規律。科學發展觀明確提出這一發展階段的基本特點和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這與革命階段的基本特點和要求形成鮮明對照。列寧曾經以“‘飛躍’、‘漸進過程的中斷’、‘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和新東西的產生”來概括質變、革命的特征。“全面協調”與“向對立面的轉化”、舊東西的消滅與新東西的產生、“可持續”與“中斷”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與此相適應,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價值觀是“以人為本”,發展是為了人,發展要依靠人,概言之,落腳點應當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如《共產黨宣言》所指出的那樣:“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它與革命時期“以階級斗爭為綱”,人與人之間你死我活的對抗是不一樣的。

相應的,根本方法也發生了變化。革命是要“一個吃掉一個”、通過共同體的毀滅和重建才能取得成功,而和平建設時期的發展則需要統籌兼顧,要在維護和完善共同體的基礎上解決問題,使共同體內各方的利益都得到實現,達到雙贏、共贏。這個方法論原則過去曾被人們以“共存”、“平衡”、“雙贏”、“和諧”等概念作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表達。在這里,它被明確地概括為“統籌兼顧”,并與和諧社會建設相配合,成為一個比較穩定的重要概念。

科學發展觀在繼承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又增添了許多新的東西。雖然在不同時期,人們都不同程度地認識到“平衡”、“和諧”、“共存”、“兼顧”等的重要性,但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其具體內容是不一樣的。毛澤東曾提出和論述了要正確處理的“十大關系”,江澤民曾提出和論述了“正確處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即十二大關系。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曾強調“五個統籌”,其中既有一些一以貫之的基本關系問題,又有一些不同時期出現的具有時代特征的新問題。在此基礎上,明確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建設五位一體的綱領,從而使得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系統和深入的認識,使得我們黨不僅對革命的規律有了比較完整而深刻的認識,而且對于建設的規律也有了一個比較完整、系統而深刻的認識。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基本保證。

參考文獻:

[1][2]科學發展觀重要論述摘編[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08:10,4.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484.[4][9][10]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10,33,363.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12.

[6][7][8][29]列寧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21,422-423,557,557.

[11]吳元梁.論科學發展觀的理論創新[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6(1).

[12]馮友蘭著.中國現代哲學史[M].花城出版社,1999,251.

[13]布哈林.歷史唯物主義理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4.

[14][19][20]毛澤東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14.

[15]毛澤東選集[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1438、1439.

[16][17][18][2][22]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C].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2(6):326,342,329,86-87,96.

[23]鄧小平文選[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159.

[24]鄧小平文選[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61.

[25]鄧小平文選[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64.

[26]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歷次黨代會報告、公報、決議、決定[R].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08(下):744.

[27]胡錦濤.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M].2003-10-14.

[28]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A].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2.

責任編輯:耿超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观看|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搜索|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91视频99| 2019国产在线| 园内精品自拍视频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国产综合婷婷| a毛片基地免费大全|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尤物| 欧美综合成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kt| 国产视频久久久久| 亚洲一级毛片|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亚洲视频中文字幕视频| 亚洲精品片911|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无码av免费不卡网站| 色综合五月| 黄色网页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精品在线| 中美日韩在线网免费毛片视频| 99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色综合久久综合网|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午夜在线视频| 不卡视频国产| 91福利片| 久久人体视频| 亚洲精品男人天堂|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制服丝袜国产精品| 色综合a怡红院怡红院首页| 亚洲综合第一页|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国产|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亚洲码在线中文在线观看|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欧美日本在线| 秋霞午夜国产精品成人片|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成人韩免费网站| 天天干天天色综合网|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永久免费网站|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 无码精品国产VA在线观看DVD| 日韩欧美91|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一区播放| 五月婷婷精品|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99| 夜夜爽免费视频| 亚洲综合日韩精品| 中文成人在线| 国产精品开放后亚洲| 亚洲精品少妇熟女| 国产视频自拍一区| 欧美第二区| 91在线国内在线播放老师| 中国特黄美女一级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91在线| 天天爽免费视频| 天天干伊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午夜成人在线视频| 黄色成年视频| 在线观看91香蕉国产免费| 亚洲三级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国产视频入口|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色婷婷在线影院| 色天天综合|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日本午夜网站| 国产乱肥老妇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