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所有的理性比較都失去效用,而且客觀條件都差不多,那么讓自己的心給個答案。
昨天,接到在某大型門戶網站做部門總監的Ann的電話,咨詢她換工作的事兒。Ann曾是我的一位候選人,在漫長的15年職業經歷中,她只換過一次工作,就是從傳統媒體到現在的互聯網公司。4年前我作為獵頭聯系Ann的時候用金錢、職位、良好發展等手段進行“誘惑”,她都不為所動。在豬頭看來Ann是優秀之中的優秀了,目標明確、知道自己想要的什么、能抗拒誘惑。因為相互比較認可,離開獵頭行業之后我們依然有聯系。
我很好奇什么樣的機會吸引了她。“發展。雖然聽起來有點虛,但這是實話。我現在工作上什么都不缺,職位、薪水、升職機會,但感覺是在已經搭好的平臺上做,我想挑戰自己。聯系我的公司是家相對新的公司,剛起步,很有前途,我比較看好。”Ann這樣告訴我。而她的猶豫來自家人和朋友的反對。
我介紹了常用的T表工具給Ann。具體方法是:找張白紙一上、一下畫兩個個大大的“T”字,在T字左右兩邊寫上如下內容:上邊的T字左邊寫上現有工作的好處,右邊寫上現有工作的不足。下邊的T字左邊寫上新工作的好處,右邊寫上新工作的不足。之后,按以下邏輯進行分析——硬條件、軟條件。
硬條件(能準確衡量)一般包括:職位、薪水、福利、上下班遠近、企業性質。軟條件(不能準確衡量)一般包括:公司前景、企業文化、本部門的領導風格是否適合自己、職位和技能的上升空間、自己在此還能學到的東西、自己留下(離開)給部門帶來的影響。
需要注意的是在軟、硬條件里都要加上權重。比如,職位提升的機會的權重要遠遠大于家近這個因素。此外,很值得提的是,把這張表給兩類人看:家人和與自己利益無關的人,請他們加上各自的意見。對得越清楚,就越方便判斷。
聽完我的嘮叨,Ann并沒有走出困擾?!叭绻欣硇缘臉藴识紵o法準確地讓你得出結論,那我給你講個故事。”我對她說。這個故事我最近經常講,講給別人聽,也講給自己聽。
有位全球排名前五獵頭公司的CEO工作30年之后要退休了,繼任者問:什么是決定候選人能否入職的最關鍵因素?cEO閱人無數,他沒有談及高薪水、升職機會、新公司的美好未來。對優秀的候選人而言這些在目前公司也會有。CEO只說了一個詞Fate。我認為翻譯成“緣分”是最合適的。
當所有的理性比較都失去效用的時候,檢視一下:與現在的公司是否緣分已盡,跟新公司是否更投緣。既然客觀條件都差不多,那么讓自己的心給個答案。
當然,我要是還在獵頭行業、Ann的新公司又是我的客戶,我肯定瘋狂拉攏她,希望她加盟新公司。獵頭的私心也很重。
張大志
初入職場之時,用銷售崗位磨煉了自己的意志。后進入獵頭公司。目前在中關村某IT公司擔任人力資源部招聘經理。北京郵電大學工商管理學碩士,2005年北郵MBA聯合會發展部部長。目前剛出版新書《知道你為什么找不到好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