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士恩 趙 蕾
[摘要]河北省提出從2008年到2010年“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的目標后,石家莊市按照“三年大變樣”要求提出“1+4”格局開展中心城和衛星城建設思路。文章從分析國內外衛星城的發展現狀入手,結合石家莊的特點及現實狀況,探討了石家莊在中心城與衛星城建設方面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關鍵詞]中心城;衛星城;三年大變樣
[中圖分類號] F291.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0461(2009)04-0075-03
※該文為河北省科技廳課題《河北省城市中心區與郊縣經濟協調發展研究》(05457262)部分研究成果。十七大報告指出:“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按照統籌城鄉、布局合理、節約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帶小的原則,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边@一論述確立了未來我國城鎮發展的新模式和方向。中共河北省委七屆三次全會明確了全省城鎮面貌“每年一大步、三年大變樣”的奮斗目標。這是實踐科學發展觀、推進河北走城鎮化道路、打造新的增長極、增強區域競爭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部署,如何更好的實現這一目標,作為省會城
市的石家莊有必要著重研究城市中心城與衛星城的協調發展關系。
一、衛星城含義及國內外發展概況
建立衛星城的思想最早是由英國人霍華德在1898年提出,他主張在農業地區建立3萬人左右風景優美的小城鎮,即“田園城市”或“花園城市”。1915年美國的泰勒提出了衛星城的概念,其特點是建筑密度低,環境質量高,一般有綠地與中心城區分隔,其目的是分散中心城市的人口和工業。衛星城同大城市一樣是經濟活動及其空間集中的結果,是相對獨立的經濟實體,具有大城市的一般城市功能。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英國、瑞士、芬蘭以及其他一些國家紛紛建立起衛星城市。1958年開始,我國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的周圍建立衛星城市。
1.英國、法國衛星城建設沿革
英國衛星城建設最早。1903年倫敦政府建立了第一個花園式衛星城——萊奇沃斯城。1946年議會通過《新城市法》后在全國建立了很多的衛星城,僅在離倫敦中心的50公里的半徑內就有了8個衛星城。英國建設衛星城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解決大城市用地不足、城區工業過于集中和人口過度擁擠膨脹等問題。倫敦政府還采取了一系列優惠政策措施,對在衛星城工作的職工提供培訓補助金。[1]倫敦的衛星城有多種就業機會、便捷的交通、高標準的公共交通、良好的住房條件和各種服務設施,因此,衛星城吸引了大量大城市的企業和居民。
法國衛星城建設是從巴黎開始。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巴黎地區5座衛星新城陸續開工建設,從1975年到1990年衛星新城一直是巴黎地區人口增長最快的地區,15年間人口總量從27.5萬增加到65.4萬。巴黎這些新城的規模一般比其他國家的衛星城規模大,每個新城的人口規模平均達到30萬人。[2]巴黎衛星新城既有工業,又有辦公樓、事務所和其他公共設施,為居民創造了各種就業機會;把情報、通訊、行政管理、文化、商業和娛樂等設施安排在新城中心區使新城居民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娛樂方面享有與巴黎老城同等水平。
2.北京衛星城發展情況
我國建設衛星城不僅有分解中心都市區功能,還承擔著衛星城周邊農村地區城市化責任。早在1957年,北京市就提出了發展衛星城的思路,當年制定的《北京市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初步方案(草案)》中提出,城市總體布局采取“子母城”的形式。在發展市區的同時,規劃了門頭溝、昌平、順義、通縣等40多個衛星鎮。1958年,北京市將城市布局的原則修改為“分散集團式”;1982年《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提出重點建設黃村、燕化、通縣、昌平4個衛星城,并于1984年出臺了《北京市加快衛星城建設的幾項暫行規定》;1993年經國務院批復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1991-2010)》中明確了建設14個衛星城的格局。[3]經過20多年,北京衛星城建設已取得較大發展,亦莊、黃村和通州鎮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已經被確定為全市重點發展衛星城。其中,亦莊作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得到快速發展和建設;昌平、良鄉、順義等衛星城依據良好基礎發展較快;密云、懷柔、平谷、延慶等衛星城結合自身特點建成了生產和生活相配套、相對獨立、各有特色的新城。近年來,北京市和各相關區縣加快了市區與衛星城間高速公路和軌道交通的建設。衛星城基礎設施不斷改善,人口規模和用地規模不斷擴大,對周邊地域的吸引作用和吸納城市中心擴散人口的作用不斷加強。隨市區工業企業優化調整和土地價位提高使這些衛星城的房地產業和工業迅速發展,衛星城分擔主城區功能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強。
3.上海市衛星城情況
1958年上海市正式啟動第一批衛星城建設,包括閡行、吳徑、安亭、嘉定、松江,它們離上海市中心在40公里以內,呈扇形分布,多為工業區。衛星城在發展上海新興工業,調整城市總體布局以及促進郊區經濟發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當時歷史條件和認識水平,規劃和建設中始終存在著重生產、輕生活傾向,使衛星城存在生活設施總體水平不高,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這樣限制了更多企業的遷入,對職工、家屬的落戶缺乏吸引力,反過來使衛星城進一步發展受到制約。70年代上海又建立了金山、吳淞兩個衛星城,金山衛星城的建設從開始就比較重視生活設施和市政設施的配套,發展成以石油化工、港口為主體的開放型、綜合型、多功能的現代城市;吳淞衛星城市主要是有蘊藻浜工業區和寶鋼部分建成,離市中心18公里。[4]這些衛星城市的建立,不僅改善了上海的城市結構和工業布局,還緩解了大城市人口不斷膨脹的壓力,減輕了城市的環境污染,住房條件、交通設施等都有所優化。
二、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現狀分析
石家莊中心城和衛星城的發展按照“1+4”格局展開,即從2008年到2010年三年間加快建設新城區,改造提升舊城區,培育壯大正定、鹿泉、欒城、藁城四個功能各異、特色鮮明的衛星城,構建“一個主城區,四個衛星城”的大都市格局。
1.石家莊中心城狀況
石家莊歷史城市區劃、功能分區脈絡不很清晰,重工業、嚴重污染企業分布在城市市區內,造成不同程度空氣污染、水污染、交通壓力、人口壓力以及綜合承載壓力,從而導致石家莊市成為全國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隨著大量農民工涌入城市、高校不斷擴招,城市的人口激增,對交通、餐飲、住宿、求學、就業、醫療、水電、通訊、燃氣等等的承載要求越來越大,現有設施的數量、質量遠遠不能滿足這些要求,再加上石家莊城中村現象比較明顯,城中村的存在不僅影響到城市形象,而且影響到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城市的整體規劃與發展,改造城中村、把村民轉化為市民,是城市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趨向,是提升城市的軟實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市民整體素質的必經之路,是充分發揮城市吸納性、輻射帶動性,有效組織各項建設事業的內在要求。
2.石家莊衛星城狀況
石家莊現有四個衛星城,分別是正定、鹿泉、藁城、欒城。正定是石家莊的北大門,交通便利、歷史悠久,名勝古跡眾多享有“古建筑寶庫”的美譽。正定縣將重點打造“古新輝映、城河交融”的石家莊市正定新區和滹太新區。在三年大變樣中采取集中拆遷改造、完善交通體系、恢復文物古跡、新增綠化面積治理污染和美化環境相結合的治理措施。鹿泉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在城市建設“三年大變樣”中將打造成石家莊的西花園。 藁城是石家莊的“東大門”。三年內藁城以打造園林城、文明城、衛生城“三城同創”為目標,圍繞“產業發展、城市功能、空間布局”三大定位,要全力構建一個“宜居組團市、產業聚集地、靚麗東大門、和諧新藁城”。欒城以創建國家園林縣城為目標,將建設成“園林式、生態型、現代化”的省會衛星城。
3.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協調發展問題分析
通過與國內外中心城衛星城發展的對比,不難發現: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協調發展更多的是源于地緣關系,經濟社會深度的交流促進程度不強,主要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第一,中心城與衛星城之間的生產要素流動不通暢,甚至是流動的內在需求動力不足。勞動、資本、技術在中心城與衛星城之間流動性不強的主要原因是經濟互補性差。第二,中心城市與衛星城城鄉二元結構明顯,中心城市在工業化發展速度快,郊區工業化發展速度慢,第一、二產業的比重偏高。與滯后的郊區工業化相伴而生的就是城市化進程緩慢,進而導致衛星城居民不能在工作、生活和文化娛樂方面享有與中心城同等水平,衛星城對中心城居民缺乏吸引力。第三,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資源環境壓力是突出問題,工業化進程中郊區農業資源破壞嚴重。郊區農業本是調節城市生態、氣候和保障城市生態持續發展的屏障,可近年來受到污染的威脅,原因主要是郊區環保意識差、過度使用化肥農藥、企業擴散、畜禽場污染、城市垃圾處理不當等。第四,石家莊作為中心城對衛星城經濟帶動作用不明顯。從上文對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三年大變樣主要體現在環境與交通整治方面,而經濟結構調整從而達到地區經濟協調發展的內容幾乎沒有,并且石家莊市作為衛星城經濟產業鏈龍頭地位和作用沒有突出。第五,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都存在歷史文化傳承與培育問題,衛星城中的正定文化歷史悠久,在“三年大變樣”中尤其注意對歷史文物的保護和文化的傳承;而石家莊自身歷史較短,經濟社會在歷史較長期處于低速發展水平,文化建設任重道遠,更多的是要培育城市文化,其他衛星城類似。
三、在“三年大變樣”背景下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協調發展對策
1.確保中心城與衛星城協調發展,相互促進
石家莊中心城與衛星城能夠協調發展的關鍵的因素是該區域經濟規模和經濟增長速度是否能夠達到足夠水平,經濟結構和布局是否合理。同時,隨著衛星城的發展,應該不斷完善衛星城的各項功能,推動衛星城與中心城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一方面,在中心城與衛星城之間利用資金、技術、人才、服務等方面的不斷滲透,促進衛星城城市結構和功能的不斷完善,使得城市的擴散效應和衛星城的溢出效應增強;另一方面,在衛星城發展到一定階段,要逐步使其承接、分擔中心城的許多功能,因而可以協助中心城市結構調整和轉型,在中心城改造、功能轉換、產業升級等方面予以配合,實現中心城與衛星城的協調發展,形成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
2.“三年大變樣”要堅持拆與建并重,突出整體規劃的原則
以“三年大變樣”為目標石家莊中心城與四個衛星城都作出拆遷計劃,例如正定計劃在三年內大規模實施集中連片拆遷改造,完成拆除面積30萬平方米;鹿泉市舊城改造計劃拆遷10萬平方米。但政府在拆遷過程中尤其注意建設問題,要在整體規劃基礎上進行拆與建,要著重考慮生產要素流動是否方便,經濟結構調整能否達到更優,人民生活質量能否提高。
3.把城市發展與歷史文化建設相結合,體現城市發展新特色
歷史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城市魅力在于文化,文化是城市特色的內涵的集中表現。在衛星城的規劃和建設中,要重視并融合歷史文化建設,充分發揮其文化底蘊,提高城市文化品位,進而推動城市的發展。
4.關注資源與環境的承載能力,大力實施環境保護措施
關注資源與環境,實施可持續發展是中心城與衛星城發展的永恒主題。衛星城要重點發展生態農業、生態工業和生態旅游業,嚴禁污染型工業項目的引進和生產;維持城市生態系統的高質量運行,努力打造衛星城成為生態型、環保型城市。
5.重視基礎設施的引導作用, 建立綜合交通網
基礎設施建設堅持既服務于經濟發展又有利于人民生活方便的原則,尤其在衛星城建設方面,要實現衛星城對中心城人口、工業等的分擔和支撐,必須注重衛星城醫療、文化教育、休閑娛樂、商業、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檔次和水平。中心城和衛星城間的交通運輸網絡系統是聯系雙方的重要紐帶,必須大力發展中心城市與衛星城之間的公共交通,特別要重視高速公路、高架橋等快速軌道的建設,推動郊區城鎮化及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從而促進中心城衛星城的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白旭飛,劉春成,侯漢坡.大都市衛星城空間布局模式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129.
[2]白旭飛,劉春成,侯漢坡.大都市衛星城空間布局模式的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7,(10):130-131.
[3]周文斌.北京衛星城與郊區城市化的關系研究[J].中國農村經濟,2002,(11):72.
[4]陳偉新.上海衛星城規劃建設之借鑒[J].中外房地產導報,2002,(11):31-33.
The Study 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between Central City and Satellite City——A Case Study of Shijiazhuang under the BackgroundofGreat Changes within Three Years
Xiao Shi'en,Zhao Lei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Shijiazhuang 050031, China)
Abstract: Hebei province has put forward a goal, which is to go one giant leap each and make our towns change a lot in 3 years from 2008 to 2010.This goal is to give our city a new look. It is planned to develop the central city and satellite cities in Shijiazhuang on the basis of pattern of “one plus four”. Starting with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is article combines them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ijiazhuang to study the problem and the develop Strategy of central city and satellite city districts in Shijiazhuang.
Key words: central city; satellite city; great changes within three years
(責任編輯:張改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