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珊
摘要:“鄉財縣管”是鄉財縣管鄉用的簡稱,是對鄉鎮財政管理方式進行的一次重大改革,江西省南昌縣經過兩年多的運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但是,在實際運行中也暴露出很多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對策和建議,如進一步改進財政管理體制,采取簡便易行的運作模式等。
關鍵詞:鄉財縣管財政管理建議
2006年中央相關文件明確提出:有條件的地方在完善“省管縣”財政管理體制的同時,要大力推行“鄉財縣管”財政管理方式。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鄉財縣管”工作的通知》(財預[2006]402號),要求各地結合鄉鎮財政管理方式改革試點地方的經驗,進一步推進“鄉財縣管”工作。江西省南昌縣自2006年10月份開始.按照預算管理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的原則,在富山鄉實行了鄉財縣管試點,并從2007年11月起在全縣鄉鎮全面推行。
一、“鄉財縣管”的基本原則和具體做法
所謂“鄉財縣管”.實際上就是堅持以鄉鎮為獨立預算主體,在鄉鎮預算管理權不變、資金所有權和使用權不變、財務審批權不變的原則下,實行“賬戶統設、預算統編、票據統管、采購統辦、集中收付”的財政管理方式,由縣級財政主管部門直接管理并監督鄉鎮財政收支,同時調整鄉鎮財政所管理體制和職能。南昌縣的具體做法是:
1、規范帳戶和崗位設置。縣會計核算中心統一在各鄉鎮所在地金融機構開設“鄉財縣代管”分賬戶,統一管理鄉鎮所有財政性資金。縣會計核算中心鄉財股設置代賬會計崗位,鄉鎮財政所設置結算員(兼資金會計)、核算會計崗位,鄉鎮各預算單位設置了單位報賬員崗位。
2、規范業務操作流程。工商稅收由稅務部門負責征收和管理。稅款由稅務部門直接解繳金庫;上級部門補助收入、縣財政調度資金,全部進人鄉鎮“結算專戶”。需政府采購的,款項由“結算專戶”撥付給供應商或縣“政府采購資金專戶”;專項支出仍按有關規定辦理;鄉鎮日常公用支出,按照流轉審批程序辦理。每月終了后。結算員將上月總預算及“結算專戶”資金發生的收支業務憑證。報送縣會計核算中心代賬會計記賬。鄉鎮結算員按旬與各單位報賬員進行收入結算,將收費與繳款相核對,月底與金融機構核對各賬戶存款余額。月初與核算會計核對各單位銀行存款余額:代賬會計按月與縣財政總預算會計進行對賬。
二、鄉財縣管改革存在的問題
1、鄉鎮容易依賴縣級財政,放棄自身財政管理職能。實行“鄉財縣管”后,鄉鎮的財政支出與財政收入之間、財政收入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被淡化,經濟不發達的鄉鎮容易產生依賴縣級財政的思想。另一方面,鄉鎮受到管理中心的制約和監督,有些鄉鎮對鄉財縣管產生抵觸情緒,容易淡化鄉鎮的核算意識、管理意識和理財意識。
2、加劇了鄉鎮公共服務供給缺位。多年來,由于二元社會結構.我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總體不足。小規模的農村公共產品點多面廣難以納入縣級以上政府的視野,過去主要靠鄉鎮政府及村委會供給。“鄉財縣管”后,鄉鎮支出幾乎只能用于保工資、保運轉,根本沒有資金用于公共設施建設。
3、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辦事效率。由于縣與鄉鎮財政財務管理工作量大,往來頻繁,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暫時無法實現縣與鄉鎮電子郵件交換票據和電子匯兌,存在票據傳遞和資金到位不及時的現象,造成行政成本增加,辦事效率降低。
三、關于鄉財縣管的幾點建議
1、解決思想認識問題。實行“鄉財縣管”工作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縣鄉等各方面利益關系的調整。鄉鎮領導應該適應形勢要求,轉變觀念。從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新農村建設、構建和諧社會的高度,把思想統一到中央和省市的要求上來,不斷提高改革的自覺性、主動性、創造性,堅定不移地貫徹執行“鄉財縣管”的改革政策,努力開創“鄉財縣管”工作的新局面。
2、進一步改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首先要科學劃分地方稅種,突出地方主體稅種。一方面要設立新的地方稅種如財產稅(包括不動產稅),來為地方稅注入新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把部分穩定的中央稅種拿出來,實現共享,以彌補地方財力不足,充實轉移支付資金總量。其次,合理調整省、市、縣各級分配格局。再次,賦予地方政府一定程序的立法權,促使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挖掘稅收潛力、改善財政狀況。
3、采用簡便易行的運作模式。只在“縣財政國庫支付中心”下設立一個“鄉鎮部”模式。鄉鎮部的核算范圍比財政管理中心小。僅為鄉鎮財政.鄉鎮各會計核算單位的會計核算業務仍由各鄉鎮財政所承擔或自行承擔。該模式只是由縣財政代替鄉鎮財政總會計,涉及面小,前期投入也較小,也不改變鄉鎮會計核算單位原有的基本操作方式,矛盾較小,轉換周期也較短。
4、建立健全配套政策。一方面要全面實行綜合預算管理,大力推行零戶統管和集中支付制度。對預算內外資金實行統一管理、統一核算、統籌安排、綜合平衡。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學的考核和激勵機制,對鄉鎮政策落實況情況、公益事業建設情況、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增長情況等進行綜合考核,實行獎懲,調動鄉鎮落實。促進發展的積極性。
5、積極推廣應用網絡技術。應用財務管理軟件,實現縣鄉財政部門聯網,積極開展網上審核、網上撥款、網上結算、網上查詢等業務,實現鄉鎮收入網上報解、收支計劃網上申請和審核,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降低鄉財縣管鄉用的運行成本。